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郑正秋

增加 13,476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职业 = 导演、编剧
| 知名于 = 劳工之爱情劳工之爱情<br>玉梨魂<br>姊妹花姊妹花 <br>
== 参考文献 ==
早年经历编辑
1889年,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出生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1902年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他父亲还给他捐过官。青年时期受过康梁改良主义的影响。因目击清廷腐败,民生凋敝,于是从事新剧运动,陆续发表“丽丽所剧评”。后又受聘于《民言报》为剧评主笔,被时人誉为“不畏强御的剧评家”。主办《图书剧报》、《民立画报》和《民权画报》,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
郑正秋的第一篇文字《丽丽所戏言》送到《民立报》1910年11月26日,署名正秋的长篇评论《丽丽所戏言》开始见报。《民立报》自1911年2月起正式办起了戏剧副刊。郑正秋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戏剧副刊主编。这位主编从确定刊名《民立画报》到组稿、写稿、编辑,以至版面设计都一手包了。
演艺经历编辑
郑正秋及其作品
郑正秋及其作品(11张)
1913年,与张石川和组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聘请他编写《难夫难妻》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曾编演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隐痛》、赞扬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行经的《新华毒》,也有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的《男女拆白党大交战》等。五四运动前后,创办新民图书馆,发行《药风月刊》。
1919年,他曾发行《药风月刊》、《解放画报》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
1922年初,与张石川、周剑云等共同创办共组明星影片公司,他除任编剧、导演外,还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同年,为明星公司编写了《滑稽大王游华记》、《劳工之爱情》等4部短片。
1923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拍摄完成,此片为中国摄制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社会片”。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
他编演过《秋瑾》、《革命痛史黄花岗》和《蔡锷脱险记》等等。
二十年代他通过《玉梨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揭露、抨击了封建伦理制度的罪恶,1929年至1931年他又以现实题材从事创作,编写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剧本。
1932年他运用长期积累的电影创作经验,带病为宣传抗日、推动爱国运动,编写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1933)等影片,部分完成了《再生花》、《女儿经》(1934)、《热血忠魂》等编写工作。
1934年,他编导的《姊妹花》,讲述的是生长在贫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对孪生姐妹的不同命运遭遇。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创造了当时中国票房的最高记录。1935年3月该片参加了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
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1935年7月16日,去世。
人物事迹编辑
明星影片《桃花湖》剧照;郑小秋、胡蝶
明星影片《桃花湖》剧照;郑小秋、胡蝶
1923年底,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影片宣扬“平民教育”在“从善惩恶”、改良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为摆脱文明戏的桎梏,对电影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作了一次认真的探索与尝试。在20年代的中后期,他的创作十分旺盛,本着“为弱者鸣不平”的创作主张,相继拍摄了一批妇女题材的影片,诸如《玉梨魂》、《苦儿弱女》、《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二八佳人》、《小情人》等。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党的电影小组的团结与帮助下,他被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成为“一个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进步的社会活动家了”。1933年,他在《明星月报》上发表了《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一文,明确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三反主义”创作原则。同年,他编导的影片《姊妹花》,在公映后引起轰动,是他代表作。
两种教育思想的抗争
1902年的一天,这所由英籍犹太人嘉道里创办,座落在公共租界白克路(今凤阳路),兼收中外人士子弟的育才书院,突然爆发了一场小小的“学潮”:一群少不更事的学童,小的十二三岁,大的不过十六七岁,轰地拥向校长室,要求学校取消体罚。
原来,在一向以教学严谨著称的育才书院,“体罚”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这天上课时洋先生又要体罚一个小学生,不料却遭到一个瘦瘦小小的学生的反对。这个看上去年龄不过十三四岁的学生从座位上挺身站起,责问老师:“先生对我们讲授‘平等、自由、博爱’的道理,可为什么常常体罚学生呢?难道这就是‘平等、自由、博爱’吗?”一句话,问得老师满脸通红。洋先生转向全班学生:“这位同学袒护犯错误的同学,大家说,这样做对不对?”平日里对体罚早就愤愤然敢怒不敢言的学生以沉默作答。
“下课!我要向校长反映……。”恼羞成怒的洋先生夹起皮包冲出教室。
见这阵势,那责问老师的学生索性大声问同学们“我们也找校长,要求取消体罚,好不好?”
“好!”
在校长室,这位洋先生和学生们形成尖锐对峙。育才书院创办以来破天荒的一场“学潮”,就这样发生了。
几天后,在一次全校大会上,王植善校长向教职员工和学生郑重宣布:“从今往后,本校取消体罚。”这个带头反对体罚的学生,顿时成了同学心目中的“英雄”。老师们也对这个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反对不合理现象的学生,有了深刻印象。
郑正秋
这个学生不是别人,就是14岁的少年郑正秋。
可是,小正秋的父亲郑让卿听说了这件事,却勃然大怒:“小小年纪,竟敢目无师长,这还了得!混蛋!”郑让卿越想越生气:当初花大钱把孩子送进育才书院,原想受些洋教育,将来做生意好和租界的洋
郑正秋
郑正秋
人打交道,谁知教出个目无尊长的“逆种”!这种书不能再读了,还是早点到生意场中去磨炼。主意已定,任凭郑正秋怎样哭诉哀求,郑让卿都不让小正秋再跨进他视为“虎狼”的育才书院校门了。
“官商门庭后继有人”
郑让卿,广东潮阳成田上盐汀村人。他以光绪间顺天府试进士第三十一名的资格,当过江浙盐运使,后调任三穗知府。他的父亲郑介臣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际来沪经商,开了家郑洽记土栈(鸦片批发栈)而成巨富,早年上海潮州会馆发起人之一。郑让卿是他第二个、也是最聪明能干的儿子。郑让卿三十岁上久婚无子,经友人介绍,在众多候选的男孩中选中他认为将来会大有出息的一个,抱进家门为螟蛉子(义子)。时值秋高气爽,因取名正秋,又按潮阳老家的排行,为孩子取字“芳泽”。这个生于1888年12月24日的上海小男孩,从此入了广东潮阳籍,在优裕的官商家庭中生活成长。
小正秋3岁了。为了“让孩子认得老家”,母亲张太夫人带正秋回到上盐汀村祖居。老家美丽的田园风光,生活风情,婚丧习俗,家祠私塾的学习经历,以至独具特色的潮州音乐,潮州戏曲,处处令小正秋既新鲜,又激动,留下一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两年后,小正秋随母亲返回上海,受教于嘉定人庄乘黄。在庄老师的点拨下,小正秋不仅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还练就了一手好字,思想上更深受老师不满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影响。一年以后,10岁的小正秋带着庄老师的口授心传,进了育才书院。
这期间,家里添了个弟弟郑正冬(后由郑正秋为之改名正栋,寓了他希冀弟弟来日成为国家栋梁的愿望)。
正秋从小体格嬴弱。气急、腰痛成了久治不愈的痼疾。当官却无知的父亲为减轻孩子病痛,横下心让他服鸦片止痛。从此,鸦片烟毒渐渐侵袭了小正秋全身,形成难以抗御的毒瘾。也是14岁那年,一位西医诊断小正秋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结石。经治疗,结石似已排出体外,可心衰依旧,还多了个咳嗽、多痰的毛病。
父亲领着14岁的小正秋来到郑洽记土栈,让他熟悉土栈业务,认识四方商贾。就象在书院是个受尊敬的好学生一样,渐渐地在土行小正秋也成了里外受欢迎的“少老板”。郑让卿暗自得意:不去书院来土行这一着,走对了。
可是,“读书”仍然是小正秋心中最最解不开的情结。学校去不成了,只有自己找书看。什么《再生缘》、《推背图》、《左氏春秋考证》、《三国演义》,乃至戏曲唱本,逮着什么看什么。家里的书看完了,上街买书看。书摊上琳琅满目的各式图书打开了小正秋眼界。他渐渐选择了:《警世钟》、《西太后》、《扬州十日记》、《革命军》、《大革命家孙逸仙》。
读书之余,郑正秋还迷上了京剧,以至哪天没去茶园看上一场戏,吃饭也不香。他偏爱毛韵珂、潘月樵和梨园世家夏月珊、夏月润兄弟的戏,一来二去,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这再次惹恼了父亲。为使郑正秋远离他鄙视的“戏子”,郑让卿可谓用心良苦。先是,为17岁的郑正秋娶妻。可是儿媳俞丽君不但没“拴”住郑正秋,反倒也爱上了京戏。郑让卿左思右想,觉得儿子既不能一心一意经商,不如走仕途。他花钱在湖北张之洞那里买了个“候官”的位置,逼着郑正秋立即去湖北任职。可现在的郑正秋已不再是五年前任由摆布的孩子了。他在湖北勉强耽了近两年,深感“宦海茫茫,不可以居”,决定“洁身而退”再次从商。
郑正秋
郑正秋
再次回到土栈,郑正秋还真用了番心思。他揣摩经商规律、顾客心理,确定他的“八字方针”:“以义为利,薄利多销”。一个“义”字,一个“薄”字,使他广交朋友,近悦远来。土栈生意比他父亲、弟弟经营时好了不少,短短两年,获利无数,少老板郑正秋的名声一时大振。可是郑正秋没有想到,生意场上多的是不义之人。善良正直的他缺了这份警惕,就得摔大跟头,一些奸猾之徒利用少老板的信任胡作非为,土栈亏损数万。郑正秋(可能也包括郑让卿)最终明白了:他不是经商的料。他把土栈交给弟弟正栋,自己钻进钟爱的戏曲中去。他发挥自己善于模仿的长处,学习孙菊仙、汪笑侬、谭鑫培等名伶的唱腔,最终达到声、神俱备,惟妙惟肖的程度。戏看得多了,对剧目、对演员的表演也有了想说的话。在友人夏月珊的启发下,郑正秋开始以《丽丽所戏言》、《丽丽所伶评》为题,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主要作品编辑
编导故事片
《难夫难妻》(1913) 《小情人》(1926)
《一个小工人》(1926) 《血泪碑》(1927)
《杨小真》(1927) 《二八佳人》(1927)
影片封面
影片封面(6张)
《黑衣女侠》(1928) 《侠女救夫人》(1928)
《血泪黄花(上集)》(1928) 《刀下美人》(1929)
《血泪黄花(下集)》(1929) 《战地小同胞》(1929)
《桃花湖》(1930) 《红泪影》(1931)
《玉人永别》(1931) 《自由之花》(1932)
《春水情波》(1933) 《姊妹花》(1933)
《女儿经》(1934,有洪深、张石川、沈西苓合作) 《再生花》(1934)
导演故事片
《梅花落》(1927) 《白云塔》(1928)
《碎琴楼》(1928) 《热血忠魂》(1935,与张石川、徐欣夫、吴村等合作)
电影剧作
《滑稽大王游华记》(1922) 《张欣生》(1922)
《掷果缘》(1922) 《大闹怪剧场》(1923)
《孤儿救祖记》(1923) 《玉梨魂》(1924)
《苦儿弱女》(1924) 《好哥哥》(1924)
《早生贵子》(1926) 《盲孤女》(1925)
《上海一妇人》(1925) 《小朋友》(1925)
《最后之良心》(1925) 《挂名的夫妻》(1927)
《山东马永贞》(1927) 《侠凤奇缘》(1927)
《车迟国唐僧斗法》(1927) 《大侠复仇记》(1928)
郑正秋作品电影剧照
郑正秋作品电影剧照(22张)
《火烧红莲寺》(1928) 《美人关》(1928)
《女侦探》(1928) 《新西游记》(1929)
《倡门贤母》(1930) 《恨海》(1931)
表演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