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褐头凤鹛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褐头凤鹛</big> '''|-|[[File:褐头凤鹛.jpg|缩略图|居中|'''褐头凤鹛'''[http://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601/28/062358ed0d1vx7vhv8vd1x.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8792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褐头凤鹛 ( </br> 拉丁 学名:Yuhina brunneiceps )小型鸟类,体长12~13cm。头顶有可竖立的红褐色 </br>别 称:冠 羽 画眉、 冠 ,头侧、枕、颊、喉和下体白色, 羽 冠两侧黑色,头的两侧各有一条黑线,其下端与黑色颧纹末端相接,上端与从眼后伸出的一条黑线相连,在白色的头部极为醒 凤鹛 </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纲:鸟纲 </br>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 目 ,其余上体灰橄榄 </br>科:画眉科</br>属:凤鹛属 </br>种: 褐 色。尾褐白色。下体白色。 头凤鹛 </br>命名者及年代: Ogilvie-Grant,1906 </br>英文名称: Taiwan yuhina </br>英文名: Formosan yuhina</br>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褐头凤鹛'''<ref>[http://www.jiaosheng.net/article-853-1.html 褐头凤鹛(附图)],叫声网,2013-12-21</ref>(学名:Yuhina brunneiceps)小型鸟类,体长[[12~13]]cm。头顶有可竖立的红褐色羽冠,头侧、枕、颊、喉和下体白色,羽冠两侧黑色,头的两侧各有一条黑线,其下端与黑色颧纹末端相接,上端与从眼后伸出的一条黑线相连,在白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其余上体灰橄榄褐色。尾褐白色。下体白色。 该鸟为 [[ 台湾特有种 ]] 。常见于海拔1000~28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合林。性合群活泼。藏隐于森林较低层,常加入混合鸟群。不惧生。
== 外形特征 ==
虹膜红色,嘴黑色,脚肉红色或黄褐色。
== 生活习性 ==
繁殖期间多 [[ 成对或单独 ]] 活动,其他季节多成小群。小群一般约3至7只频繁地活动在乔木枝叶间,时而在枝间跳来跳去,时而悬挂于枝头,有时也下到林下地上灌丛中活动和觅食。 也会与其它同等大小的鸟类如绿背山雀、绣眼雀鹛、红头长尾山雀等混群活动。但混群的时间颇为短暂,不久又离群他往。其栖所的喜好依序为树林、空旷疏林、果园、建筑物和池塘。多对亲鸟共同组成一个群体,共用1巢, [[ 合作生殖 ]] ,并共同防御领域。亲鸟群的组成从3只到8只不等,而以4只1群最为普遍。
鸟群的结构既固定又紧密,在繁殖季的日常生活皆以鸟群为活动单位,然而在同群内的活动中,仍有两两成对在一起的现象,且在闲暇时会相互为对方梳理羽毛。繁殖季鸟群活动的路线和夜宿地点十分固定,在一起觅食或树间移动时,彼此皆以"吱、吱"的鸣叫声作为联系的讯号,然而在雄鸟个体间存在著位阶关系,通常由一特定的雄性个体,以高声鸣唱来宣示领域,另1只次阶的雄鸟,只有等到高阶的雄鸟不在附近时,才会以较小的音调鸣唱。如遇到别群的褐头凤鹛会发出警戒声,并有驱赶的动作。休息时同群个体间有相互理羽和夜间共眠一处的现象。
== 栖身环境 ==
栖息于中、高山海拔1,200至2,800m的阔叶树林和针阔叶树混合林的上层。 冬季有时也下到1000m以下的低海拔地区。
== 生长 合作 繁殖 ==
繁殖期 自3 自[[3 月下旬至9月下旬 ]] 。在3至4月的繁殖前期,亲鸟群数较大而不稳定,但也有些形成2只的成对活动,直到进入繁殖中期后,成对者才合并成为一个稳定的繁殖群。 巢多设在林缘处。筑巢于离地约4m的细枝上,位置甚为隐密,由蜘蛛丝、五节芒花穗、蕨类、苔藓和草细根编织成碗状,巢内衬以蕨类。有合作繁殖的习性,即鸟群内各个成员都参与衔草、编织和窝巢的工作,筑巢约3至4天完成。巢宽90至100mm、高45至60mm、口径50至60mm、深35至40mm。
在鸟巢构筑即将完成时,便进入追逐交配阶段,一直到孵卵前期,仍有交配行为。一窝产卵4至8枚不等,可能由2至3只雌鸟产卵于同一窝中。繁殖群只数越多,孵化时间越持续。卵淡绿蓝色,有淡黄褐色带灰的污点,污点集中在钝端,形成辐射状或环状,其大小平均(n=12)为 14.0×17.9mm,重量(n=12)1.8g。雏鸟晚熟性,口腔粉红色,无斑点,喙边缘黄色。鸟群内各个成员都参与孵卵的工作,但分工极不平均,一般雌鸟担当较多的孵卵工作。喂养雏鸟的工作,亲鸟群负担的工作较为平均 <ref>[http://www.chinanature.org.cn/Html/html/journalRead_7623.html 褐头凤鹛合作繁殖],大自然杂志 </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状况''':常见于海拔 1000~2800米的温带森林<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213.html 仅 褐头凤鹛地理 分布 于台湾山区 ],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18 </ref> 。
== 种群现状 ==
即使台湾中海拔山区的森林曾遭受严重的破坏,但褐头凤鹛仍然能在残存的保安林中生存。当前褐头凤鹛的种群数量仍甚为普遍, [[ 没有重大的生存危机 ]] 。
== 保护级别 ==
列入《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