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清照

增加 40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 生平 ==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市|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镇]](2004年,徐北文教授经过考证,撰文称:李清照籍贯应该是齐州历下人,即今 [[ 济南市 ]] 历城区人,但是其一生并未在济南定居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苏轼]]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亲王氏系出名門,高祖 [[ 王景圖 ]] 、曾祖 [[ 王贊 ]] ,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 [[ 尚書]][[尚书仆射|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学(《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學生|太学生]][[诸城]][[趙明誠]]结婚。赵是[[金石學|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07年移居[[青州市|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府|江宁]]。<ref>《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ref>行至[[镇江]]时,[[張遇]]陷镇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ref>一般學者都認為李清照夫妻生活恩愛美滿。但似乎未必如此,否則為何趙誠明未攜眷前往湖州就任。 [[ 美国 ]][[ 哈佛大学 ]][[ 教授 ]][[ 斯蒂芬·欧文 ]] 在所著《追忆》一书提到李清照在文章中透露一些細節。《金石录后序》提到:“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楷完塗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反取憀慄。”,對此李清照曾表達出“余性不耐”的不滿。文中亦提到“分香賣履”,有學者考證出趙誠明曾納妾。( [[ 朱靖华 ]] [[ 戴学忱 ]] 《论李清照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ref>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ref>[[谢伋]]:《四六谈麈》卷一</ref>[[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f>[[張端義]]《貴耳集》:“南渡以來,(李清照)常懷念京、洛舊事。晚年賦《永遇樂》詞-{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ref>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曾改嫁[[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ref>李清照再嫁之事,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朱彧]]《[[萍洲可談]]》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載:“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李清照为了摆脱跟张汝舟的婚姻关系,举报其“妄增举数入官”,寫有《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趙彥衛]]《雲麓漫鈔》錄有“投內翰綦公崇禮啟:清照啟:素習義方,粗明詩禮。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嘗藥雖存弱弟,應門惟有老兵。……忍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璧之將往,決欲殺之。遂肆侵凌,日加毆擊;可念劉伶之助,難勝石勒之拳。局地扣天,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清照敢不省過知慚,捫心識愧?責全責智,已難逃萬世之譏,敗德敗名,何以見中朝之士?雖南山之竹,豈能窮多口之談;惟智者之言,可以之無根之謗。”但也有不同的意见。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陆心源]]《仪顾堂题跋》、[[李慈铭]]《越缦堂乙集》都认为这封书信已遭人篡改,不足采信。</ref>約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说法)。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十岁时即[[绍兴市|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99,0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