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白米甕砲台

增加 2,3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為市定古蹟,與東岸的砲台共同來扼住港口,相傳西班牙人、荷蘭人曾於此建城堡,礮台的創建年代在清法戰爭時,但以現今所見之建築,應為日治時代日軍因應日俄戰爭所改建,清領時期以來的歷次對外戰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遺址保存尚可,有礮盤區、彈藥庫、觀測所、機槍陣地等;指揮所位於砲座西側的小丘,觀測台則位於右側的山頂上,四個砲台則呈長形平面一字排開,是迎敵的第一線,是白米甕砲台最大的特色之一,由於白米甕砲台主要任務不外乎直接以強勁火力摧毀敵艦於海外,因此採用故一字排開的配置,更便於指揮調度。在寬闊無比的砲陣地中,原有四尊大砲,早已不見,現役政公園內的阿姆斯特朗後膛砲,即為其中的一尊。 此外,白米甕砲台視野遼闊,可俯瞰基隆港內外全景,但見萬頃波濤,再加上協和火力發電廠的三支大煙囪,儼然已成基隆港的地標。也吸引電視知名偶像劇前來拍攝取景,不少遊客專程前來。在此觀海,可讓人心胸開朗,是一處賞景、休閒的好去處。尤其夏天的晚上可以欣賞港口燈火,還有滿天星空和徐徐涼風。<ref>[https://tour.klcg.gov.tw/zh/attractions/forts/白米甕砲台-荷蘭城/ 白米甕砲台-基隆旅遊網]</ref>
 
 
===簡介===
白米甕砲台又稱光華古砲台,位於基隆港口的西岸,區內有指揮所、觀測台、砲盤區等,砲堡上有三座巨型砲位,堡內可容納千人,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佇立在砲台上任何地方,視野都非常遼闊,海上風光盡收眼底。白米甕砲台台閩地區國家三級古蹟,類別屬關塞,位於基隆市中山區太白里光華路三十七號巷底,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與東岸的和平島砲台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可能早在十七世紀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置砲台,故白米甕砲台又有「荷蘭城砲台」之稱。
 
 
白米甕砲台的創建年代在光緒年間,中法戰爭時,法軍曾登陸佔領它。今日所見之形貌,則為日治時期由日軍就其址改建而成。砲台呈長形平面,一字排開面對外海,大致可區分為砲盤區、指揮所及觀測台三個部份。砲盤區共備有四尊砲,每個砲座直徑約十五公尺,為堅實的鐵水泥所築造。其後方並設有斜坡道可通往下面的貯彈庫,而指揮所及觀測台則分置於左右兩側的山丘上,視野遼闊,可俯瞰基隆港內外全景。
 
 
白米甕砲台屬於「制海砲台」,是基隆港口西岸第一道防禦砲台,它的主要任務,是以直接強勁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因此,採一字排開的配置。原有的四尊大砲,現僅存一尊放置在役政公園內;而由鐵水泥築造的子牆及砲座仍保存完好,子牆內還可看到凹入牆體的拱形儲彈孔。砲座側牆則是以相當整齊的玄武岩石條砌成。
 
 
右側古砲即清光緒14年,由巡撫劉銘傳委託德國工程師設計製造,置於白米甕砲台以保護當時的基隆要塞地,原四尊古砲現僅存一尊放在役政公園內展示。白米甕砲台經過日治時期的改建,設計觀念及設施配置方面是較先進的作法。且用材及施工亦頗為精良,雖歷經多年滄桑,但格局仍然保持完整,實屬難能可貴。現被列為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白米甕砲台的特色===
白米甕砲台為一字排開的配置,由左而右為指揮所、四個砲座、觀測台一字並列面對海上,乃台灣現存砲台中唯一的形制,究其原因乃因地形上依恃在兩座小山丘間,可阻擋來自側邊的攻擊,而兩旁的高地則提供了絕佳的視野,成為指揮所與觀測台的最佳選擇;還有,由於白米甕砲台的主要任務是直接以火力摧毀敵船於港外,因此一字排開的方式便可發揮最大的攻擊砲火,進而達成『制海砲台】的目的。<ref>[http://mmweb.tw/12338/ 白米甕砲台-美美網]</ref>
File:白米甕砲台4.jpg|缩略图|白米甕砲台[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455]
File:白米甕砲台5.jpg|缩略图|白米甕砲台[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455]
File:白米甕砲台8.jpg|缩略图|白米甕砲台[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8&t=130134]
File:白米甕砲台6.jpg|缩略图|白米甕砲台[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455]
File:白米甕砲台7.jpg|缩略图|白米甕砲台[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455]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