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汪晖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汪晖]]'''<ref>[https://baike.so.com/doc/5818651-6031464.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文系与历史系 [[ 教授 ]]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被认为是"新左派"(中国当下语境意义)领袖。
1966年入[[扬州]]市西门街小学,1971年入扬州市[[鲁迅]]中学(今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976年初高中毕业。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1982年考取该校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唐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汪晖是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他被视为“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他极具挑战性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对现代性问题的追问,并从亚洲视野——或更准确地说,从中国视野——观察整个世界。
经过漫长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研究的旅程,他对传统分析提出质疑,解构老一套的亚洲观念,并提供了一种能够超越欧洲及欧洲中心主义典型视角的叙述。当亚洲人谈亚洲时,他们究竟在谈什么?虽然汪晖的作品主要论述中国,但他的反思拓展出更为广阔的问题,试图通过思想史的深刻分析,超克现代性的传统模式。汪晖之所以将西方模式与另一种模式对立起来,是因为他想重建历史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给今人提供掌握自己文化传统的钥匙。换句话说,他将历史置于新的亚洲形象内,并探索其在当代世界中的角色。汪晖所主张的历史观体现了当代世界的文化对话,他用客观知识和批评工具来证明它。他从一些著名的中国学者的分析入手,如 [[ 严复 ]] (1854-1921)、 [[ 梁启超 ]] (1873-1929)以及 [[ 章太炎 ]] (1868-1936):这些学者研究西学的学说和方法,又都反对西方科学的霸权,支持人文文化(儒学、佛学与道学)。
就汪晖而言,我们不能太轻易把欧洲思想的典范应用于中国历史,即使反过来说中国本地模式未必保证对中国历史的正确、客观的理解。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汪晖认为帝国与国家的二元论完全属于西方思想,这种二元论将中国制度等同于帝国,将西方制度等同于民族国家。因此,他认为与其采用这些范畴不如借助宋代(960-1279)儒学所用的词汇,根据他的研究,近代“帝国”的范畴并非源自中国传统的同一概念,晚清中国(1644-1911)从日本与西方才引进这个词。中国传统自古代以来离不开“天下”概念,即“what exists under Heaven”,或“全世界”。与“帝国”相比,“天下”观念有不同的含义:它反映中国对于自己的角色的自我意识,这种角色缺乏一种与他者的碰撞关系。 “天下”概念不能被解释为一种政治体系(“a political entity”),相反,它体现了一系列与天地人有关的价值和理念,或总的来说,“天下”概念与中国宇宙观有密切的关系。
98,9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