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41
次編輯
變更
曹俊彥
,→走上兒童繪本之路
「在編輯圖畫書的時候,我把插畫作為美術品創作,讓小朋友可以從閱讀中接觸到不同的繪畫藝術。」他讓自己的眼睛化為小孩的目光去描繪題材,但心思則是一位美術教育老師。他生動地說明圖文的對話關係,「圖和文的演出如同音樂會,有時候輪唱,有時候齊唱或對唱,甚至互相鬥嘴。圖跟文也會鬥嘴,鬥嘴的趣味會衍生出很多種形式,容納無限的創意,因此繪本本身成了另一種藝術,這種藝術表達可以不只針對幼兒,還可以為大人創作。」在鬥嘴中突破創作形式是曹俊彥最快樂的時候<ref>{{Cite web |url =https://www.mingweekly.com/culture/archiandinterior/content-3057.html| title =童年繪者 曹俊彥}}</ref>。
曹俊彥畢業後回到母校永樂國小任教,與學長 [[ 劉興欽 ]] 共事,編繪學校穿堂漫畫。之後保送台中師專,就在這一年受中華兒童叢書之邀,發表第一本繪本作品《小紅計程車》,那是1964年,台灣兒童讀物走向彩色時代的關鍵年。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UNESCO)為協助 [[ 中華民國 ]] 發展國民教育,由 [[ 聯合國 ]] 兒童基金會提撥資金與教育部簽約,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執行推動4項5年計畫,並提供50萬美元協助執行兒童讀物出版計畫,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配合,向全省兒童徵收兒童讀物費,成立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於是「中華兒童叢書」應運而生,大受歡迎,並影響當時教科書的開本與插畫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