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斑啄木鸟

增加 1,25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大斑啄木鸟</big> '''|-|[[File:大斑啄木鸟1.jpg|缩略图|居中|'''大斑啄木鸟'''[http://pic.birdnet.cn/forum/201505/23/074723y61ojvnvezofpj46.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1015274-1-1.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大斑啄木鸟</br> 拉丁学名:Dendrocopos major </br>别 称: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 </br> 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纲:鸟纲 </br>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鴷形目 </br>科:啄木鸟科</br>亚   科:啄木鸟亚科</br>属:啄木鸟属 </br>种: 大斑啄木鸟</br>亚   种: 14亚种 </br>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大斑啄木鸟'''<ref>[https://www.guokr.com/post/818503/ 大斑啄木鸟 (附图)],果壳网,2019-06-27</ref> (学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鴷、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小型鸟类,体 长20~25cm 长[[20~25]]cm 。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尾羽具黑白相间横斑,飞羽亦具黑白相间的横斑。下体污白色,无斑;下腹和尾下覆羽鲜红色。雄鸟枕部红色。
大斑啄木鸟喜食很多林业害虫,因此被誉为“ [[ 森林医生 ]] ”。
== 形态特征 ==
''' 雄鸟 ''' 额棕白色,眼先、眉、颊和耳羽 [[ 白色 ]] ,头顶黑色而具蓝色光泽,枕具一辉 [[ 红色斑 ]] ,后枕具一窄的黑色横带。后颈及颈两侧白色,形成一白色领圈。肩白色,背辉黑色,腰黑褐色而具白色端斑;两翅黑色,翼缘白色,飞羽内翈均具方形或近方形白色块斑,翅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在翅内侧形成一近圆形大白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白色并具黑色横斑。颧纹宽阔呈黑色,向后分上下支,上支延伸至头后部,另一支向下延伸至胸侧。颏、喉、前颈至胸以及两胁污白色,腹亦为污白色,略沾桃红色,下腹中央至尾下覆羽辉红色。
''' 雌鸟 ''' 头顶、枕至后颈辉黑色而具 [[ 蓝色 ]] 光泽,耳羽棕白色,其余似雄鸟(东北亚种)。
''' 幼鸟 ''' (雄性)整个头顶 [[ 暗红色 ]] ,枕、后颈、背、腰、尾上覆羽和两翅黑褐色,较成鸟浅淡。前颈、胸、两胁和上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浅桃红色。虹膜暗红色,嘴铅黑或蓝黑色,跗跖和趾褐色。
== 生活习性 ==
''' 习性 ''' :常 [[ 单独或成对 ]] 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
''' 食性 ''' :主要以甲虫、小蠹虫、蝗虫、吉丁虫、天牛幼虫、蚁科、蚊科、胡蜂科、鳞翅目、鞘翅目等各种 [[ 昆虫 ]] 、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橡实、松子、稠李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 叫声''''jen-jen-'。
== 栖身环境 ==
== 生长繁殖 ==
繁殖 期4期[[4~5月 ]] 。3月末即开始发情,期间常用嘴猛烈敲击树干,发出'咣咣咣……'的连续声响,用以引诱异性。有时亦见3只 (两雄一雌)在一起为争偶而争斗,彼此搅作一团,上下翻飞,边飞边叫,直至另一雄鸟被赶走为止。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心材已腐朽的阔叶树树干上,有时也在粗的侧枝上。由雌雄鸟共同啄凿而成。每年都要啄新洞,不用旧巢。每个巢洞约需15天完成。巢洞距地高多在4~8米,有时亦高至10多米和低至2米。洞口圆形,直径为4.5~4.6厘米,洞内径为8.5~10厘米,洞深18~28厘米。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仅有少许木屑。每窝产 卵3卵[[3~8 ]] 枚,多为4~6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4~27mm×16~21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通体赤裸无羽,肉红色。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20~23天的喂养,雏鸟即可离巢和飞翔。
== 地理分布 ==
''' 分布范围 ''' :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 分布状况 ''' :在中国为分布最广泛的啄木鸟。见于整个温带林区、农作区及城市园林。共记述有九个亚种:tianshanicus于中国西北;brevirostis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越冬于小兴安岭及东北平原;wulashanicus于宁夏的贺兰山和乌拉山及陕西北部;japonicus于辽宁、吉林及内蒙古东部;cabanisi于华北东部;beicki于华中北部,stresemanni于中南及西南;mandarinus于华南及东南;hainanus于海南岛 <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0383.html 大斑啄木鸟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6-10-24 </ref>
== 亚种分化 ==
| 2 || 大斑啄木鸟北方亚种 || Dendrocopos major brevirostris || Reichenbach, 1854
|-
| 3 || [[ 大斑啄木鸟东北亚种 ]] || Dendrocopos major japonicus || Seebohm, 1883
|-
| 4 || 大斑啄木鸟华北亚种 || Dendrocopos major cabanisi || Malherbe, 1854
|-
| 5 || [[ 大斑啄木鸟西南亚种 ]] || Dendrocopos major stresemanni || Rensch, 1924
|-
| 6 || -- || Dendrocopos major kamtschaticus || Dybowski, 1883
== 种群现状 ==
数量较常见。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 [[ 无生存危机 ]] 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