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德格县

增加 13,3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德格县10.jpg|缩略图|[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4/M09/07/08/Cg-4WVPEtfmIKc4dAAZrAxoGMrEAAPlxgHwlNkABmsb965.jpg 原图连接][http://bbs.zol.com.cn/dcbbs/d34039_450.html 图片来自ZOL论坛网]]]
''' 德格县 ''' ,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雅砻江]]上游。县境总面积11025.24平方千米,川藏公路国道317线贯穿县城及部分区乡,雀儿山山口海拔5050千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县城距州府康定588千米,距省会成都954千米 。截至2011年,全县户籍人口83495人。政府驻地更庆镇。2010年底,德格县国内生产总值约23000万元 。 *<ref>{{ cite web | url=https://www.sohu.com/a/74299649_404752 | title=神秘而伟大---德格县 | date=09 五月 2016 | language=中文 | accessdate=03 四月 2020 }}</ref>
德格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县,著名景点有中国三大藏传佛教印经院之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格印经院、格萨尔王故里阿须草原。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境内有格萨尔王神庙、德格印经院、多瀑沟自然保护区等景点;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 荣誉 号。 2020年2月18日 退出贫困县。是“康巴文化发祥地”、“英雄格萨尔王故里”、“南派藏医发展中心”
==历史沿革==
古为“董族”地。  西汉为“动黏”地。  隋唐之初分属白兰和附国。  唐贞观十二年(638),属吐蕃辖下多康六岗之色莫岗。  元初,萨迦派第一代祖师、第一代萨迦法王八思巴,途经德格,将德格第二十九代四郎仁钦,选定为“色班”(法王膳食堪布),称其具有“四部十善”的品质和福份,赐名“四德十格之大夫”,从此,四郎仁钦即以“德格”作为家族名,地名随家族名称为德格,亦为县名。(四部指法、财、欲、解脱。十善指近牧、远牧善草、建房、耕种善土、饮用、灌溉善水、砌墙、制磨善石、造屋、作薪善木)。 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以俄反为中心置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  明洪武六年(1373),置朵甘卫,翌年升为怵甘行都指挥司,增置朵甘思宣慰司。  清雍正六年(1728),置林葱安抚司、德尔格忒安抚司   雍正十年(1732),升德尔格忒安抚司为宣慰司。   宣统元年(1909)置德化州。  民国二年(1913),为藏军所据,改设“德西”。   民国二十一年(1932),恢复德格县,隶西康特别行政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西康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属西康藏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邓柯县撤销,划入德格2个区、8个乡。  1990年,德格县辖6区、26乡、1镇。县治更庆镇 ,距州府康定587公里,离省会成都953公里 。  2010年底,德格县国内生产总值约23000万元。   截至2011年,全县户籍人口83495人。政府驻地更庆镇。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2月18日,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德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98°41′,北纬31°24′~32°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上游。
德格县境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 ,北部金沙江峡谷地带 。地形复杂,最高点为绒麦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点是和[[白玉县]]交界处的丁都桥麦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县相对高度3188米,平均海拔4235米,全境以[[雀儿山]]为标志,将全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北部高,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肥沃,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冰川30多条,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
===河流===
===气候===
德格县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冬长夏短 ,春秋相连 ,常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极值30℃,最低气温极值-20.7℃。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23毫米,多集中在5至9月。境内霜冰冻冰雹频繁,降雪期早,日照较长,无霜期115天左右,年均日照1966小时。
==自然资源==
该风景区以卡松渡乡为核心,总面积29764.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7609.5公顷(森林面积4535.7公顷,灌木林地面积3014.2公顷),非林地用地面积22154.6公顷,森林覆盖率15.24%。卡松渡与汪布顶、俄支、俄南三乡相连组成的沿江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总面积达到了323000公顷。
 
区域内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以白唇鹿为主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十余种,二级保护动物3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二种,野生植物有云杉、冷杉、铁杉、红豆、杜鹃、高山柏、虫草、贝母、红景天等,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70余种。
 
金沙江畔分布有很多的古碉,传说为岭•格萨尔时期所建,又传说是南下的蒙古人修建的。不少寺庙还存有岭•格萨尔时期的甲胄等文物古迹。众多遗迹有待考证和研究。宁多岩宫,位于卡松渡乡宁多村悬崖中间,其间一大山洞,洞内建宫,相传系岭•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的一个行宫。其岩宫们于悬崖之中,至今无人能攀登上去,但站在崖下,洞口腐朽的梁柱等历历在目。本地歌舞种类较多,旋律热情奔放,期中锅庄古朴刚健,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弦子悠缓、明畅,抒怀舞曲和舞姿变化多端,充满民族色采。民间故事流传甚多,其中以格萨尔和阿口登巴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卡松渡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冰川横陈、山峦逶迤,林莽纵横,三沟六瀑十二溪,风光旖旎,美境如画。俯瞰之,一片苍莽,波澜起伏,就象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林海中,川西云杉直插云端,松柏古木盘根虬枝,势透泼墨山水之神韵,却更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精巧,一派茂盛苍翠。这里不仅森林植被丰富,局部温湿气候也是各类动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 卡松渡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犹如一幅神奇的画卷,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屹立于长江源头,吸吮长江源头的清泉,没有遭受任何污染和破坏,保持着她原始自然生态植被,可以称她是“长江上游第一村”。
===雀儿山-新路海===
甲察城堡位于龚垭乡拉翁通村丫口处的山梁上,城堡与古时中岭部落遗迹相连,三面环一面临的龚垭寺庙就建在甲察城堡遗址上。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岭国所辖地区分上岭国、中岭国、下岭国三部分,龚垭所在地为当时中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格萨尔王统一岭国后,派遣其同父异母的哥哥甲察镇守龚垭一带,直到公元1406年被德格土司家族取代为止。
 
沿拉翁通村丫口小路盘旋而上,就到了城堡坐落的地方。在龚垭寺庙的墙体下半载和后山处,明显可见古城堡遗址的断坦废壁,排列不很规则,基脚处由于年代久远而变成了铁墨色。传说城堡的基脚是用“生铁”铸造的,故而坚固无比。甲察城堡正对着中岭部落遗迹,对峙的山梁上仍依稀可见部落城墙的雉堞和分置于东南西北方的四个防御古碉。
 
站在甲察城堡上四周环视,在正南方山顶处有一个齐斩的凹痕,相传是甲察大将射箭留下的箭路,山腰间有格萨尔王护法长寿五女神佛塔遗址,傍河床之畔,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朝拜百姓如云。在城堡东南方山脚下,有八个错落排列的土堆,在最大的土堆上独长一株约10米的擎天古树,并且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甲察大将去逝后不久,托梦给其长子拉色加泽加说:在城堡山上,其中最大的那尊塔是我的心脏,我的灵魂化成一棵翠柏,在与你相伴……
 
城堡东南方三山合抱处有一开阔的平坎,相传是甲察大将遇见神仙白梵天王的地方。以城堡为核心,顺河谷而下还有几处有关甲察大将的传说遗迹。距城堡10公里处的一山峰顶部,一直显现着甲察大将头带缨盔、北靠戈绒山的侧面头像往下不远,是一个叫“滴水崖”的地方,它坐落在山壁的崖石缺口上,相传是甲察大将的上师大喇嘛穷波尼玛降称辟谷修行的崖洞,至今仍有高僧来此闭关修行。这两处遗迹均坐南朝北,与城堡同一方面,并在同一条线上,再下行约5公里,河西岸对峙着群塔崖和甲察邛多崖。群塔崖的整个山体全由佛塔错落堆积而成,雨后方霁时最为明显,据说共有108尊佛塔,是甲察的大喇嘛修行成正果后的造化之物。而邛多崖则相传甲察大将凯旋而归至此,因屡战屡胜而欢歌痛饮,微醉时将酒碗抛向崖壁,留下碗痕而得名。因此民间传说取此崖石少量,可以作为酿酒的发醇物并保持酒质醇香。
===石棺墓群===
康巴古建筑典范,康巴民族绘画艺术之乡。德格八邦寺,距县城108千米。这里山峦峰回,远离尘嚣,森林茂密,幽静宜人。八邦寺是噶举派红帽系祖寺。寺庙坐落在八帮乡政府侧边,座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体古建筑。始建于117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寺庙建筑主要由殿堂,转经廊、藏经阁、僧塔等几部分组成,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寺庙还设有印经院一所,佛学院一所,静修院三所,寺存佛学、诗明、天文、历算、法学等著述林林,收藏丰富。
 
===德格藏医药===
 
德格藏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明代以前,德格地区只有少数初晓医道的僧侣分布于寺庙,藏医药发展十分缓慢。到十五世纪中叶(1450年),出生于西藏昂仁的香巴噶举名僧唐东杰波在德格修行期间,配制出主治胃病的“成道白色丸”藏成药,在他的影响下,德格地区的僧侣、学者开始较系统地吸收西藏地区的藏医药学传统理论。到了十八世纪初,德格地区的藏药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德格土司家族出现了极有名气的藏医药学者,十九世纪,德格地区藏医药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涌现出一批对藏医药有重大影响和深刻造诣的藏医学大师。在土司时期,德格地区藏医药取得了整个藏区瞩目的重大发展,成为南派藏区的发祥地。
 
德格藏医药研究所附属藏医院,集藏医药之大成,不断研究和挖掘藏医药文献,1980年研制出在康区失传近百年“佐塔”名贵原料药之后,以“佐塔”和“八铁”、“八火质”为主要原料,研制了“珍珠七十丸”、“仁青常觉”等系列名贵藏成药,致使德格藏药闻名整个藏区,于1987年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研单位。
 
为了开发藏医药资源,发挥德格藏医优势,县藏医院在藏医药文献研究方面,对古典医学书籍和各类藏医药进行收集和贴标和登记造册,并将完整的37部古曲藏医药书版印制一套(共33072页)收存藏医院。二OO二年,藏医院收集的医学经典《宇妥元丹贡布八大秘笈》被国家列入保护遗产。
 
===多瀑沟古韵===
 
多瀑沟古韵多瀑沟系占地面积1112平方公里的生态峡谷地带,辖岳巴、达马、普马三个行政乡,西南边缘地带与白玉县接壤。整体外形有如浓绿厚重的叶片依附在多加木神山之中。延伸30余公里的麦曲河生态峡谷仿佛是幽深的叶柄。沿叶柄逆行而上,一路青山依依、溪水淙淙,林海莽莽,松柏灌丛苍萃欲滴,清凉之气使人忘却人间烦恼。夏季,点缀其间的杜鹃、桃梅馥郁飘香,秋季层林点染,泼墨出红、黄、绿交织的斑斓图景。洒满一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浓浓古意。栖息林间和闲庭信步于路房的野兔、马鸡、锦鸡等与过往行人相遇不惊,自得其所,不时还有画眉给你送来悠扬婉转的歌声。坳间,梁岗处星落着的温泉湖泊,若散落的珍珠瑰丽明净。尤以岳巴乡政府驻地附近的温泉池塘和百米飞瀑包融着温暖舒适和潇洒飘逸两类逸趣。相传在温泉池塘浸泡可除肌肤百病,然后又在百米飞瀑下淋浴可洗涤恶行邪念,重生智慧。
 
进入多加木神山犹如误入美景博览园,叫人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的山峦、怪石、古树,让人浮想联翩。山峰之间云雾弥漫,如织如幻,传说中的“时光隧道”赋予了多瀑沟几多的飘渺幽远。移步可见的大小湖泊,像琥珀弥散其间,湖色随太阳照映,色泽变幻无穷,忽如跳跃的火海,忽如缤纷的棱镜,静时碧绿透明,各色锦鳞游弋湖边,动处云蒸气腾。其中有处最大湖泊,名谓江海。
 
传说,在每年农历7月10日左右,所有飞禽将聚于此,并争相俯冲,海底寻觅神山赐予的圣食。夏季这里还是花的海洋,构织成神山颈子上的七色念珠。而多加木神山顶端则是叶片的叶尖,多加木神山用整个叶片似的身体荷载袒护着麦宿地区所有生灵的生息繁衍。而叶尖——即神山之顶则像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这片古老的净土。
 
在神山区有多种珍稀动植物生长栖息。雪鸡、白唇鹿和铁杉、高山柏等,它们都是多加木神山的子民,遵守着古老的生命准则代代相传。
 
===春秋时期石棺墓群景观===
 
走进德格,除了众多的自然景观,还有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物。从县城沿色曲河下行的30多公里,在龚垭乡喇格村的半山腰上,有一处石棺墓群。此石棺墓群历史悠久,充满神秘和疑问,据考证,石棺墓群形成于春秋至西汉时期。
 
古墓群占地约一平方公里,有几百座之多。各墓之间的间距也有考究,排列整齐,方向均头西脚东,墓长2米左右,短的仅为1.4米,宽为45厘米的条穴土坑里,土坑上均覆以石板。在墓群中曾发掘出少量的砂墨陶罐及古瓦片、砂陶片。这些古物可让你领悟远古部族人群生产、生活及风俗文化概貌。在部族葬俗文化的佐证中,你可以过一把考古的瘾。
 
===“睡佛”及“一线天”景观===
 
雀儿山脚下,穿行柯洛洞到德格县城是一条横贯五十余公里的大峡谷。最窄处峭壁对峙,有如斧削,直刺云霄,壁间相距不过10米,是“一夫当差、万夫莫开”的绝壁雄关。壁顶林海莽莽,到柯洛洞仰望,有“睡佛”合十向天、云崖上松杉倒挂,虬枝盘亘,飞流直泻,脚下激流涌动,偶有门扎寺钟鸣声回绕壁间。在当地民间,此峡谷还有一个神秘而感人的传说。
 
相传岭•格萨尔王崛起于阿须草原后,率军征战。当率诸将士向德格方向进发时,历经千辛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雀儿山,前方山峦高耸,绝壁横阻,已无道路可行。格萨尔在柯洛洞屯兵数日,难以前行一步。格萨尔焦虑万分,夜不能眠,至第五日后半夜,格萨尔王靠在虎皮座上迷糊之际,耳边传来佛祖的法渝:“明晨太阳初升之际,登高远眺,我将给你一条通往善地之路。”
 
第二天一早,格萨尔王登上后山,极目远眺,猛然间发现佛祖正仰天合十于西南之巅。格萨尔王立即传令众将士向南进发,及至山脚,一道亮光直通善地,只见山崖已被佛主用手壁开一条通路,两边峭壁如斧壁刀削,仰望也只能看见窄窄的一线天空。
 
此峡谷最窄处称“一线天”,整个峡谷本地上称多尔加沟。现在人人称多尔加生态大峡谷。
 
===川藏要塞第一关——金沙江岗拖大桥===
 
这里距德格县城约25公里,我们面前这座大桥,便是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咽喉--金沙江岗拖大桥。
 
金沙江岗拖大桥于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建成,桥宽4.8米,净跨100米,荷载15吨。是金沙江上游第一座大桥,也是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因其地位重要,此桥常年有一个班的驻军守卫。桥两岸山峦对峙,桥体如飞虹横空直跨金沙江。
 
四十多年来,大桥为巩固藏区稳定和促进边陲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默默地担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祖国繁荣的一座里程碑。
 
===岭•格萨尔王故都森周达则宗===
 
依据史料考证和学术界评定,迄今为止世上最长的史诗是《格萨尔王传》,为《荷马史诗》的56倍,其主人公格萨尔就出生在德格县阿须乡的吉苏雅格康多。岭国时期,部落众多,群雄并起,格萨尔以其非凡的智慧与勇敢,一生驰聘疆场,东征西讨,创立了岭国,建都“森周达则宗”。
 
岭国的都城叫森周达则宗。它位于德格县西北部的俄支乡,距乡政府11公里,距县城224公里,距格萨尔出生地88公里。森周达则宗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四面都有城墙,现有少部坍塌,大部分保存完好。森周达则宗近似长方形,占地面积43143平方米。城外围的东、西、北三方各有一个用土夯筑而成的岗楼。岁月流逝,风雨侵蚀,但城墙基石上的格萨尔雕像依然清晰可辨。
 
城中西南方是松石九梁大宝帐。传说是内务大臣办公之处。至于格萨尔召见大臣,发号施令的宫阙在哪里?我们只有借助《格萨尔王传》来推测和想象了。
 
森周达则宗选址科学,宜于攻守;工程浩大,布局巧妙。我们能从中看出岭•格萨尔鼎盛时期的繁华。这里曾产生过“巨象吻宝瓶”、“奇香树治病”、“鲲鹏写《崩》经”、“铜镜照地”等传说。
==著名人物==
19,0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