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次編輯
變更
齊長城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齊長城'''<b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齊長城'''<b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media/image/2015/06/24/20150624-092952_U720_M69262_4e93.JPG?itok=BnWabICw"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54576 圖片來自風傳媒]</small>
|}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它建筑在起伏连绵的泰沂山脉的山岭、平谷之中,西起平阴县,经肥城市、济南市、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博山区、临朐县、沂水县、安丘市、莒县、五莲县至胶州市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風。
== 地理位置 ==
齐长城位于[[中国]][[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西起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 (青岛市)|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社区东北入[[黄海]]。由主线及其三条复线组成。横跨[[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青岛市]]等,长度在600千米以上<ref>长度有争议,“齐长城考察队”测量出齐长城的准确总长度为643.89千米,约合1287.8华里。</ref>。
=== 规模 ===
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蜿蜒千余里,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经实地测量齐长城全长618893米,全1237.8华里。此军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历经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
== 歷史源由 ==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齐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长城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从齐长城现存遗迹的考察中可见当时整个长城建筑之一斑。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各国依据其国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据史载在春秋战国间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就发生过规模不同的战争四百八十
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扩大国土,增强势力,故而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称霸争雄局面。而各国间的不断战争,又迫切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当时修筑长城是各国通用的方法。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南近鲁楚,西有晋宋,北邻燕赵,因鲁晋春秋时为强国,齐鲁交界所处又有泰沂山脉相隔,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地理条件,故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长了长城。
齐国自周初封国,经西周时期的着力经营,至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齐国东邻黄海,北靠渤海,有沿海鱼盐贸易之便;故齐国自建国之始就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国策,依据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先发展了工商业和鱼盐业,使齐国的商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春秋时期齐国铁制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齐桓公时期,由于管仲的改革,采取农工商并举的政策,铸行刀币,鼓励经商,使齐国强盛,成为东方之大国,并首霸诸侯。春秋晚期齐国先后灭掉了纪、谭、莒、莱等诸国,使齐国的地域扩展到东方海滨,使齐国的开放型沿海工商经济和内陆农业经济得以同步发展,为齐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条件。齐国对东部地区的开发也逐渐消除了东方的敌对势力,便把战略防御进攻重点转向南邻的鲁楚,西南的卫、晋、宋以及北邻的燕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
|<center>'''齊長城'''<br><img src="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533-fp/s3/media/image/2015/06/24/20150624-092952_U720_M69262_4e93.JPG?itok=BnWabICw"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storm.mg/article/54576 圖片來自風傳媒]</small>
|}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170多年筑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长城之父”。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它建筑在起伏连绵的泰沂山脉的山岭、平谷之中,西起平阴县,经肥城市、济南市、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博山区、临朐县、沂水县、安丘市、莒县、五莲县至胶州市入海,全长达1200余里。凝聚着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也体现了春秋首霸和战国七雄的东方泱泱大国的强盛雄風。
== 地理位置 ==
齐长城位于[[中国]][[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修建的军事防御体系。西起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东至[[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 (青岛市)|长江路街道]]东于家河社区东北入[[黄海]]。由主线及其三条复线组成。横跨[[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青岛市]]等,长度在600千米以上<ref>长度有争议,“齐长城考察队”测量出齐长城的准确总长度为643.89千米,约合1287.8华里。</ref>。
=== 规模 ===
齐长城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蜿蜒千余里,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经实地测量齐长城全长618893米,全1237.8华里。此军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历经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
== 歷史源由 ==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齐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齐长城又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所筑长城中现遗迹保护较多的一处,从齐长城现存遗迹的考察中可见当时整个长城建筑之一斑。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了一个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奴隶制逐渐衰亡,封建制兴起,各国依据其国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也导致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因而出了长达几百年大规模兼并战争。据史载在春秋战国间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内,就发生过规模不同的战争四百八十
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扩大国土,增强势力,故而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称霸争雄局面。而各国间的不断战争,又迫切要求加强防御工事,当时修筑长城是各国通用的方法。地处我国东方的齐国,南近鲁楚,西有晋宋,北邻燕赵,因鲁晋春秋时为强国,齐鲁交界所处又有泰沂山脉相隔,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地理条件,故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长了长城。
齐国自周初封国,经西周时期的着力经营,至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齐国东邻黄海,北靠渤海,有沿海鱼盐贸易之便;故齐国自建国之始就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国策,依据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先发展了工商业和鱼盐业,使齐国的商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为齐国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春秋时期齐国铁制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齐桓公时期,由于管仲的改革,采取农工商并举的政策,铸行刀币,鼓励经商,使齐国强盛,成为东方之大国,并首霸诸侯。春秋晚期齐国先后灭掉了纪、谭、莒、莱等诸国,使齐国的地域扩展到东方海滨,使齐国的开放型沿海工商经济和内陆农业经济得以同步发展,为齐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创造了条件。齐国对东部地区的开发也逐渐消除了东方的敌对势力,便把战略防御进攻重点转向南邻的鲁楚,西南的卫、晋、宋以及北邻的燕国。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