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86
次編輯
變更
偏翅唐松草
,無編輯摘要
[[瘦果扁]],斜倒卵形,有时稍镰刀形弯曲,长5-8毫米,宽2.5-3.2毫米,约有8条纵肋,沿腹棱和背稜有狭翅,柄长1-3毫米,宿存花柱长约1毫米。6-9月开花。
生海拔1900-3400米间山地林边、沟边、灌丛或疏林中。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白带,风火牙痛,目赤肿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注意事项''':脾虚胃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活性作用。
'''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志]]》:“杀菌消炎。”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痢疾、肠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白带、牙龈肿痛、急性结膜炎、疮肿等。”
'''相关配伍''':
1、治痢疾和急性肠炎,马尾连15g,木香1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马尾连15g,马蹄金30g,蒲公英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白带,马尾连6g,三白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4、治胃热牙痛,马尾连15g,石膏30g,野菊花15g,细辛3g。(《四川中药志》1979年)
5、治急性结膜炎、疮肿,马尾连15g,千里光30g,夏枯草15g。(《四川中药志》1979年)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抖去泥沙,除去苗茎,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短,直径约1cm,褐色,周围包以棕色纤维状短鞘。须根丛生,细长,外表棕色;断面木心浅黄色。味苦。<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2685 偏翅唐松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