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10
次編輯
變更
潮间带
,無編輯摘要
退潮后,在低潮线以上积水的小水池称为「潮池」。潮池的[[生物]]必须具有忍受每日温差和含[[氧]]量剧烈变化的能力,此处栖地[[环境]]时而干燥时而潮湿、[[温度]]时高时低、[[盐度]]也是时时变化,可以说[[微环境]]的变化非常大。在[[台湾]],人们利用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环境]],因而呈现盐田、渔塭、蚵架、竹筏等样貌,形成台湾西部海岸常见的人文景观。在汉宝地区,潮间带则有许多蚵架与抓鳗苗的竹架与渔网。
*潮下带滩涂: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区泥砂质沉积地带<ref>[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6/id/120870.shtml 海事行政及其赔偿案件范围探讨],中国法院网,2004-06-16</ref>。
==三个区间==
滩涂湿地是 [[ 海岸带 ]] 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部潮间带及潮上带、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通常指一sm [[ 等深线 ]] 以上部分。 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根据 [[ 潮汐 ]] 活动的 [[ 规律 ]] ,潮间带又分为下列三个区:
(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 [[ 海水 ]] 淹没。
(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 [[ 典型 ]] 的潮间带地区。
(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 [[ 水 ]] 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 [[ 时间 ]] 内露出水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