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巴士海峡

增加 3,33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巴士海峡(英语:Bashi Channel)是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并位处台湾本岛与巴丹群岛之间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国…”
巴士海峡(英语:Bashi Channel)是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并位处台湾本岛与巴丹群岛之间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国际水道,也是西太平洋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船只往来非常频繁。海峡平均宽度约185公里,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米之间,最深处达5,126米。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甚大,主要为华南大陆棚向东延伸,又有兰屿海脊、台东海槽、花东海脊和马尼拉海沟由东向西南北向平行分布,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米之间,海床沉积物以沙质为主,另外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地质交互作用影响,巴士海峡还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洋和大陆间季风的影响,海洋气象特征为高温多雨,季风盛行,雷暴较多,热带气旋影响频繁,也是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进入亚洲的路径之一。

==地理优势==

巴士海峡和菲北海峡季风性、高频率大风大浪的气象因素,使该海域的潜艇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相互对抗性搜索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投放声呐浮标是舰艇和飞机搜潜的重要手段之一。流速较大的海水表面洋流会很快地将空投入水声呐浮标移位带走,从而影响对潜艇目标的定位精度。有时,洋流还会造成固定目标沿洋流相反方向移动的假象。高海况对直升机搜潜和反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在水下活动潜艇的探测声呐则较少受海面波浪的影响,从而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相互对抗性搜索中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巴士海峡的特殊海况使潜艇的这种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其一,巴士海峡表层海水温度终年较高,一般在25℃-29℃,季节性变化不大。表面层以下则出现温度激烈变化,即产生温度跃变。声速跃层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声速跃层之上发射的声呐信号,不易探测到跃层之下的目标,潜入跃层以下的潜艇被发现可能性大为减少。所以,在此处海域活动的潜艇只要潜到一定的深度,水面上反潜载具的声呐就很难直接侦测到在温度跃层下的潜艇,甚至连海底声波反射或幅合的现象几乎也都不会发生。同时也由于声波折射得厉害,相对的声区范围很大,水面舰艇的声呐难以找到这些潜艇。

其二,巴士海峡终年存在着强度较小、上界深度较深(50-150米)、厚度较大(50-150米)、较持久稳定的深海型海水密度跃层,巴士海峡以及与我国南海东北部东沙水域共同组成的大深度、大范围水体,为潜艇战术机动和攻击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海洋环境要素,则在未来海战中必能把握战场主动权,赢得海战的胜利。

==重要地位==

巴士海峡和菲北海峡是一个经济、军事和政治价值“含金量”极高的海区,也是西太平洋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海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使之成为重要的军事夺控要冲。而其具有的特殊海洋水文气象特征,更使之成为优良的潜艇伏击作战区。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