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增加 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日據時期,[[太平山]]開採[[森林]],羅東成為木材的集散地,因而邁向繁榮。當時宜蘭屬於[[台北]]州, 分設宜蘭郡、羅東郡及蘇澳郡,羅東為僅次於宜蘭市的蘭陽大鎮。
[[ 太平山 ]] 伐木始於大正4年(1915),由於[[森林]]資源豐富,而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 由於木材搬運不易,早期生產的木材以放流方式,藉由 [[ 蘭陽溪 ]] 漂流至平地,再撈集貯存, 大正13年(1924),太平山及羅東森林鐵路開通後,改由鐵路運輸木材。
當時鐵路的終點「[[竹]]林站」,即是位於今日羅東林區管理處的所在地,前身為日據時代的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 佔地約20公頃。民國71年(1982),林務局結束太平山的伐木作業,[[森林]]鐵路隨之於民國78年(1989)停駛, 佔地廣大的林場貯木池及相關的設施也因伐林結束而閒置。
民國93年(2004),林務局將原羅東林場規劃為林業文化園區,原有的貯木池變成了[[自然]]生態池,並添設環湖木棧道, 同時整修昔日的[[竹]]林車站,並於園內展示昔日的 [[ ]] 汽火車、森林鐵路,以見證台灣林業發展的歷史。
同時,部份羅東林場原有閒置的房舍,也改設為宜蘭縣[[文化]]創意產品展覽館,供藝 [[ 文人 ]] 士使用及發表產品, 使園區成為一處集合了休閒、[[教育]]、[[文化]]功能的旅遊景點。
==火車頭==
[[File:火車頭.jpg|thumb|400px|有框|右|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洋溢著舊時歲月,深得我心。進入園區,即看見整排成區的舊式建築, 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林務辦公室及員工宿舍。日式木造的竹林車站經過整修,恢復原有的古樸舊貌。 在車站與貯木池之間,重鋪了一段羅東[[森林]]鐵路,軌道上前後各放一輛老火車頭,一拖著客運車廂,一拖著巨粗木材, 反映了當年這條鐵路的任務,既做為貨運,也提供客運服務。
 
兩輛火車頭都是老式的[[蒸]]汽機車,簡稱「S.L.」(Steam Locomotive),每輛機車重12噸,具有三個動輪及水槽, 約是民國四、五十年(1951~1961)期間,由 [[ 台灣 ]] 機械公司所製造,當時仿造 [[ 日本 ]] 川崎株式會社的機型所改良的,所以有「土產的混血機車」之稱。
羅東至土場的平地線,稱為「羅東森林鐵路」,簡稱「羅東林鐵」。大正13年(1924年)元月27日通車時, 行車時間為2小時50分,為方便沿線居民的[[交通]]需要,也兼營客運,全線共設十個車站-竹林、歪歪、大洲、 二萬五(萬富)、叭哩沙(三星)、天送埤、清水(清水湖)、牛鬥、濁水(樂水)、土場。後來鐵路由竹林站延伸至羅東站, 與宜蘭線鐵路銜接,以方便行旅往來。
羅東森林鐵路通車後,每次列車可運送2500公噸的木材下山,加快了[[太平山]]的森林開採的速度, 也使太平山躍為台灣三大林場之首。一棵棵粗巨的檜木,從[[太平山]]被砍伐下來,運往羅東。歷經一個甲子的伐林歲月, 直到民國71年(1982),政府改變林業政策,才結束了太平山的伐林作業。
沿著鐵路軌道走到底,右側的草坪展示幾件用檜木[[雕刻]]的作品,草坪邊緣另有展示棚放置三輛同型的 [[ ]] 汽機車老火車頭,並有羅東 [[ 森林 ]] 鐵路的歷史簡介。
參觀完火車頭,步上環湖棧道。環湖一圈,約十餘分鐘。高架的木棧道,沿途設有觀景平台可欣賞湖景。
3,0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