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52
次編輯
變更
歐尼斯特·拉塞福
,無編輯摘要
}}
'''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代尼爾森的卢瑟福男爵''',[[功績勳章|OM]],[[皇家學會院士|FRS]],{{b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catIdx=L}}),[[新西兰]]著名 [[ 物理学家 ]] ,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麥可·法拉第|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ref name="eb"/>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A|zh-hans:[[嬗变]];zh-hant:[[遷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ref>{{cite web|title=The Discovery of Radioactivity|url=http://www.lbl.gov/abc/wallchart/chapters/03/4.html}}</ref>因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ref>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1908/rutherford.html 欧内斯特·卢瑟福传记]. Retrieved on 2011-01-26.</ref>
[[1895年]],卢瑟福獲得獎學金,據聞這天他正在田裡挖馬鈴薯,卢瑟福得知考上獎學金,將手中的鐵鍬丟掉說:“這是我挖的最後一顆馬鈴薯了”。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研究後,最開心的就是接受[[约瑟夫·汤姆孙]]的指導。剛從紐西蘭到劍橋時,整日埋頭苦讀,被看作「光會挖土的野兔子」。在那里他暂短地保持了发现世界最长无线电波(2英里)的纪录,後來跟隨發現電子的[[约瑟夫·汤姆孙|汤姆孙]]做研究。在研究物质放射性期间,他创造了术语:[[α射线|α(阿尔法)]]和[[β射线|β(贝塔)]]射线,又經測定發現[[β射线]]是速度快、穿透力強的電子。
在[[1898年]],卢瑟福被指派担任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主任,實驗中他發現了[[放射性]]的[[半衰期]],並將放射性物質命名為[[α射线|α]]和[[β射线|β射線]],這項實驗被授予[[19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調查到解體的元素、化學和放射性物質。他证明了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但他不是很高興,因為他自認為是物理學家,而非化學家。他的一个名言是,“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不过相当于集邮活动而已”。他注意到在一个放射性物质样本裡,一半的样本衰变的时间几乎是不变的, 这就是该物质的“[[半衰期]]”,并且他还就此现象建立了一个实用的方法,以物质[[半衰期]]作为时钟来检测地球的年龄,结果证明地球要比大多数科学间认为的老得多。
在1907年他搬到 [[ 英國 ]] 已經是 [[ 諾貝爾獎 ]] 得主。1911年,在他的[[盖革-马斯登实验|金箔實驗]]中,藉由他發現和解釋[[卢瑟福散射]],他推測原子的核心有正電荷集中,進而開創了[[卢瑟福模型]]。1909年卢瑟福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同他的學生马斯登用[[α粒子]]撞擊一片薄[[金箔]],他發現大部分的粒子都能通過金箔,只有極少數會跳回。他笑說這是海軍用15吋巨砲射擊一張紙,但炮彈卻會被彈回而打到自己。最後他提出了一個類似於大陽系行星系統的原子模型,認為原子空間大都是空的,電子像行星圍繞原子核旋轉,推翻了當時所使用的梅子布丁原子模型。1911年3月,卢瑟福在曼徹斯特文學與哲學學會的會議上宣布他的意外發現,同年5月,他將論文發表於「哲學雜誌」。
1919年,[[约瑟夫·汤姆孙|汤姆孙]]在升任三一學院院長時,推薦卢瑟福回到劍橋大學出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在那裡他培育出大批的諾貝爾獎得主,他的學生有丹麥的[[尼尔斯·玻尔|玻尔]]、德國的[[奥托·哈恩|哈恩]]、前蘇聯的[[彼得·卡皮察|卡皮察]],以及英國的[[詹姆斯·查德威克|查德威克]]和[[约翰·考克饶夫|考克饶夫]]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
[[1925年]]卢瑟福獲得英國政府頒發[[功績勳章]],[[1931年]]被封為“第一代尼尔森的卢瑟福男爵”。他只有一位女兒,故爵位在他死後斷絕。
卢瑟福在1937年去世,因為醫生延誤開刀時間導致死亡,後葬於英國且被埋於 [[ 牛頓 ]] 的墓附近。
== 年表 ==
1891年 以「電磁研究」,申請科展覽獎學金。
1895年 赴英入 [[ 劍橋大學]][[卡文迪许实验室]]為研究生,深受主持人[[约瑟夫·汤姆孙|汤姆孙]]賞識。
1898年 卢瑟福到加拿大 [[ 蒙特婁]][[麥吉爾大學]]擔任麥克唐納實驗室的物理教授。他依放射性物質的貫穿能力將此分類為[[α射线|α]]、[[β射线|β射線]],並且完成放射性轉變的學說。
1903~1905 卢瑟福發現鐳A、B、C、D、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