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学海书院

增加 20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
清朝统治台湾212年间(1683年-1895年),全台所设立的书院,达六十所之多,依设立时间的顺序,台北学海书院,位于第四十三所书院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14/16/1302411_247825825.shtml 学海书院],360个人图书馆,2008-4-1</ref>
道光十六年(1836年)淡水厅同知娄云(浙江山阴人)到任,翌年,议建书院于草店尾祖师庙北畔,未能实行,同年再根据林国栳所捐献在下崁庄的地基,计划兴建,董事为周智仁等人,因为涉及诉讼案件,牵延时日而未完成。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巡视台湾,路经艋舺时,题“学海书院”匾额后,才改为现在所称的学海书院;书匾额之同年,曹士桂(云南文山人,道光二年举人)署淡水同知,亲自任学海书院的院长,惟到任才九个月,以积劳成疾,卒于官。
学海书院最著名之院长为陈维英 <ref>[http://www.docin.com/p-781842608.html 陈维英],豆丁网</ref> (1811年-1869年),地方人士都尊称他为“陈老师”而不名,他的居所叫做“老师府” (现位于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四段231号,列为第三级古迹,是目前台北市规模最大的古厝),可见他受人之景仰,实非一般之院长可比。[1][2]
同治三年(1864年),学海书院重修,翌年告竣,重修落成,院长陈维英题挂联一对:
日治时代,有关当局以无人所有为由标售其所在地地权,高姓族人认为当地风水佳且建物古雅,于承购后改作高姓宗祠予以保存,并称有继堂迄今。[3]
 
==参考文献==
275,6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