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书院

增加 29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书院1.jpg|350px|缩略图|右|[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202/8c2bae34386c47d88c0282d00253189c.webp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92988943_120048229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书院 ''' [[ 中国 ]] [[ 朝鲜 ]] [[ 越南 ]] [[ 汉字文化圈 ]][[ 国家 ]] 古代的 [[ 教育制度 ]] 中,有别于 [[ 官学 ]] 的另一种 [[ 教育系统[1]],为私人兴办的 [[ 教育 ]] 机构,但有时会受到官方领导[2]
今日 [[ 中国大陆 ]] 地区的民间国学教育机构也常称为书院,而在 [[ 香港 ]] 一般具有 [[ 历史 ]] [[ 中学 ]] 也常称为书院。此外,以 [[ 联邦制 ]] 办学 [[ 大学 ]] ,其主要的教学单位亦常借用“书院”一词称之。
==中国==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 [[ 唐朝 ]] ,为开元六年(718年) [[ 唐玄宗 ]] 所创设的 [[ 丽正脩书院 ]]
[[宋朝| 宋代 ]] 书院的兴起是始于 [[ 范仲淹 ]] 执掌南都 [[ 府学[3][4][5],特别是 [[ 庆历新政 ]] 之后,在 [[ 北宋 ]] 盛极一时。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 [[ 南宋 ]] 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 [[ 理学 ]] 书院。
[[ 元朝 ]] 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 [[ 程朱 理学|程朱]] 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 明朝 ]] 初年书院转衰,直到 [[ 王阳明 ]] 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 [[ 明世宗 ]] [[ 张居正 ]] 皆曾毁书院;尤其是 [[ 东林书院 ]] 事件, [[ 魏忠贤 ]] 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 清朝 ]] 入主中原,对书院加以监管。 [[ 雍正 ]] 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 [[ 庚子 ]] 后新政,庚子 [[ 诏令 ]] 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 [[ 学堂 ]] ,书院制度瓦解。
==书院并称==
后人对 [[ 历史 ]] 悠久、影响广大,或官方褒扬、朝廷赏赐,或名人主讲,人才辈出,或规模较大,世人称道的书院的例举,各家所说往往有差异。各家的 [[ 中国书院 ]] 并称中,唯 [[ 岳麓书院 ]] 为各说所共取,今天 [[ 中国 ]] 的书院中,独独岳麓书院仍然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其它书院都不再办学,甚至有些遗址都已荡然无存[6]
==四大书院==
最受公认的说法四大书院的说法是: [[ 湖南 ]][[ 长沙 ]] 的岳麓书院、 [[ 江西 ]][[ 庐山 ]] [[ 白鹿洞书院 ]] [[ 河南 ]][[ 商丘 市|商丘]] 城南的应天书院(睢阳书院)、湖南 [[ 衡阳 ]] [[ 石鼓书院 ]] 或河南 [[ 嵩山 ]] 南麓的 [[ 嵩阳书院 ]] 。[7] [ 吕祖谦 ]] 《白鹿洞书院记》、吴澄之推举,而宋末 [[ 马端临 ]] [[ 文献通考 ]] 》中的《职官考》也推举。但在同一本书《学校考》中则用 [[ 石鼓书院 ]] 取代嵩阳书院。 其他被列入的书院还有 [[ 徂徕书院 ]] [[ 丽泽书院 ]] [[ 象山书院 ]] ,茅山书院(又名金山书院), [[ 龙门书院 ]]
宋初四大书院为石鼓书院、金山书院、岳麓书院,徂徕书院,出自 [[ 范成大 ]] 《骖鸾录》。
南宋四大书院为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此说法出自清代 [[ 全祖望 ]] 《鲒琦亭集外编》卷四十五。
天下六大书院为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附列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出自南宋王应麟《 [[ 玉海 ]] 》,清代全祖望亦赞同此说。
北宋六大书院为石鼓书院、 [[ 应天书院 ]]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出自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盛朗西、陈登原《中国书院制度》。
北宋八大书院为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出自南宋 [[ 诗人 ]] 范成大,民国陈登原《国史旧闻》也收录此说。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