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海洋哺乳动物

增加 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海洋哺乳动物'''(又称海兽)是指一些长时间在海里面生活或需要靠海洋中的资源为生的 [[ 哺乳动物 ]] ,包括海牛、儒艮、北极熊[注解 1] 、海獭、海豹、海狮、海象、鲸鱼、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不是 [[ 生物 ]] 中的分类单元或是系统分组,比较像是因为趋同演化形成的多系群,没有直接也属于海洋哺乳动物的共同起源。海洋哺乳动物的特点是依靠海洋环境生存,当中有部分的 [[ 动物 ]] 是需要间歇性的到陆地上休息或繁殖,有部分则不需要。 海洋哺乳动物中,对水生生活形态的适应程度各有不同。像鲸目动物及海牛是完全水生的,只能在水中生存。 [[ 海豹 ]] 及海狮大部分的 [[ 时间 ]] 生活在水中,但是交配、养育后代都还是会到陆地上。海獭及北极熊比较是在 [[ 陆地 ]] 生活为主。其食物也有相当的差异,有些是吃浮游动物、其他的则吃鱼、鱿鱼,贝类,海草,也有些会吃其他的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比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要少很多,但在生态系中有许多不同的角色,包括其捕猎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平衡在内,在维持海洋生态系中有重要的功用。但因为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23%的海洋哺乳动物物种目前已受到威胁,因此这种情形对海洋生态系有负面影响。 
==分类==
     包括鲸目、海牛目和鳍脚目。     ①鲸目。全水栖,形似鱼;长可达30多米; [[ 皮肤 ]] 裸露,仅吻部有少许刚毛,皮下 [[ 脂肪 ]] 肥厚;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肢为游泳器官;眼小,视力差,觅食和避敌主要靠回声定位;头顶有鼻孔1~2个;有肺2叶,营呼吸作用;无外耳壳,外听道细小,但感觉灵敏,且能感受超声波;乳房一对;胚胎时期都有齿,但须鲸类的齿在出生时变为须,齿鲸类终生有齿。分3个亚目,已知90余种。     ②海牛目。全水栖,纺锤形;皮厚,毛稀疏;颈短,有缢纹,颈椎互相分离;前肢鳍状,后肢缺失,仅保留腰带骨;无背鳍,尾鳍宽大扁平;臼齿咀嚼面平坦;胃多室,肠长,植食性,主食 [[ 海藻 ]] ;行动缓慢,好群居。分3科,其中大海牛科已于18世纪灭种,仍保存海牛科和儒艮科共4种。     ③鳍脚目。半水栖,似陆兽;密被短毛;头圆,颈短;四肢呈鳍状,前肢保持平衡,后肢为主要游泳器官;趾间有蹼;鼻和耳孔均有活动瓣膜,潜水时都关闭;口大,周围有大量触毛,有不同型 [[ 牙齿 ]] ;听、视、嗅觉都灵敏,具水下声通讯和回声定位能力。 
==分布及栖地==
 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在地球的各地,不过其分布并不平均,和海洋的生产力分布恰好重合[2] 。物种最多的地方是在南纬及北纬40°附近。这对应海洋>初级生产最多的地方,在北 [[ 美洲 ]] [[ 南美洲 ]] 、非洲、亚洲及澳大利亚周围。物种范围依各物种而不同。平均来说,海洋哺乳动物的物种范围大约小于五分之一个印度洋[3] 。范围大小的差异是各物种生态需求的不同,以及其适应不同环境能力的差异。海洋哺乳动物高度丰度的地区也恰好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显著的地区,这也是科学家关注的议题之一[4] 。 大部分海洋哺乳动物(例如海豹和海獭)生活在海岸。不过海豹的陆地栖息区也不小,包括大陆及岛屿。在 [[ 温带 ]] [[ 热带 ]] 地区,海豹可以离水生活,住在沙滩、卵石海滩、岩岸、沙洲、泥滩、潮池及海蚀洞内。有些海豹也许住在人造的设施内,例如 [[ 栈桥 ]] [[ 码头 ]] [[ 浮标 ]] 及石油平台。海豹也可能再近一步往陆地移动,住在沙丘或植被中,也有可能爬上悬崖[5]:96。大部分的鲸类生活在开放的海域中,抹香鲸可能会潜在−1,000至−2,500英尺(−300至−760米)的海底下去找食物[6] 。海牛生活在靠海岸的浅水水域,约在海平面下30英尺(9.1米),不过也会潜水到−120英尺(−37米)的海域寻找海草[7] 。海獭会生活在岩岸、海藻林及有珊瑚礁的地区[8] ,不过也可以住在有浮冰的区域,或是沙质,泥质或粉质的区域[9]
==特征==
     海洋哺乳动物同时具有陆生高等哺乳动物及 [[ 水生动物 ]] 特征。     ①体型。纺锤形或流线型。分属半水生生物和全水生生物。前者如海獭和北极熊,似陆上兽类;后者如鲸类和 [[ 海牛 ]] 类,似鱼。     ②肺呼吸。     ③体温。依靠皮下厚脂肪层或很好的毛皮保温。     ④繁殖。多数1年1胎、1胎多仔,有的3年1胎。 [[ 哺乳期 ]] 半年至一年,初生仔较大,幼兽随母兽时间较长。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776,3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