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汉少帝

增加 38,432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eatured article}} {{noteTA |1 = zh-hans:复位; zh-hk:复位; zh-tw:复位; }} {{Emperorcn box |图像= |名称=刘辩 |姓名=刘辩 |庙号=无 |谥号=怀王 |…”
{{Featured article}}
{{noteTA
|1 = zh-hans:复位; zh-hk:复位; zh-tw:复位;
}}
{{Emperorcn box
|图像=
|名称=刘辩
|姓名=刘辩
|庙号=无
|谥号=怀王
|陵墓=弘农怀王墓
|政权=[[汉朝]]([[东汉]])
|在世=176年—190年3月6日
|在位=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
|年号=
'''[[光熹]]''':189年[[农历四月|四月]]-189年[[农历八月|八月]]<br />
'''[[昭宁]]''':189年八月-189年[[农历九月|九月]]{{efn|少帝在位时使用的这两个年号后来与[[汉献帝|献帝]]的第一个年号[[永汉 (汉)|永汉]]一起被废除,复称[[中平]]六年。}}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汉灵帝]]
| successor = [[汉献帝]]
| succession = [[皇帝|汉朝皇帝]]
| reign = 189年
| coronation =
}}

'''刘辩'''([[熹平]]五年至[[初平]][[年号|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bd|176年||190年|3月6日|catIdx=L刘}}{{efn|刘辩的生年有熹平五年(176年)和熹平二年(173年)两种说法,除《[[s:后汉书|后汉书]]》、《[[册府元龟]]》等少数史料外,由其余大多数史书的说法都可推出他的生年是熹平五年,今从多数说法。详见《[[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鑑·卷五十九]]》:“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己巳,189年)……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中国]][[汉朝]][[中国皇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东汉]]第十三位、亦即倒数第二位{{efn|若包括北乡侯[[刘懿]],则刘辩是第13位东汉皇帝(事实做过皇帝);若不包括刘懿,则刘辩为第十二位东汉皇帝;也有两人都不算东汉皇帝的说法(刘懿缺少在东汉一国时期被追废帝位的资料,但也未有驾崩后被视为皇帝的迹象。刘辩于东汉一国属于废帝,未有追复,最后的爵位是弘农王。且因为废帝,孝献皇帝在名目上应为继其父[[汉灵帝]]刘宏登皇帝位)。[[柏杨]]的《[[柏杨版资治通鉴]]》将其确定为东汉第13任皇帝。东汉末代皇帝是继承刘辩帝位的刘辩同父异母弟[[汉献帝|献帝]]。}}[[皇帝]],是[[汉灵帝]]刘宏与[[灵思皇后|皇后何氏]]{{efn|何氏生刘辩时还不是[[皇后]]。}}的独生[[儿子]],即是[[嫡长子|嫡长子]]。

刘辩在灵帝[[驾崩|驾崩]]后[[即位|继位]]为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灵思皇后|何太后]]{{efn|何氏在刘辩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故称[[灵思皇后|何太后]]。}}和[[舅父|母舅]][[大将军 (中国)|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朝廷|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皇宫|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中国西北地区|西北]][[军阀]][[董卓]],之后被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同父异母弟陈留王[[汉献帝|刘协]]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被废黜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杀|自尽]],时年仅十五岁<ref name="death" />,其弟献帝追[[谥号|谥]]他为'''怀王'''。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的[[史书 (东亚)|史书]]中称刘辩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等,但因为刘辩在位不逾年,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汉朝[[合法性|正统]]的皇帝,不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即[[本纪]]){{efn|《后汉书》将刘辩在位期间的事系于其父汉灵帝的本纪《[[s:后汉书/卷8|孝灵帝纪]]》后。}},不过现代史学界也有观点承认他是汉朝皇帝{{efn|例如,1999年版的《[[辞海]]》的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缩印版第2515页)明确将“少帝刘辩”列入中国帝王行列。}}。

== 生平 ==
=== 早年 ===
刘辩[[出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efn|按《后汉书》的说法推出刘辩生于熹平二年(173年),其余史书都推出是熹平五年(176年),今从多数。}}是西汉[[汉景帝|景帝]]的第12代孙,[[父亲]]是当朝[[皇帝]]汉灵帝[[汉灵帝|刘宏]],[[母亲]]是来自[[南阳郡]][[宛城区|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宫女]]{{efn|何氏生刘辩时未有位号,只是宫中的一般宫女。}}[[灵思皇后|何氏]],所以刘辩是[[庶出子女|庶出]]。皇子辩出生后,何氏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生皇子辩,……拜-{后}-为贵人,甚有宠幸。”</ref>,[[孝灵宋皇后|宋皇后]]被废两年后又被晋封为[[皇后]]{{efn|[[孝灵宋皇后|宋皇后]]于光和元年被废,而[[灵思皇后|何贵人]]于两年后即光和三年接任皇后之位。}}。

在皇子辩出生之前,灵帝的[[皇子]]们都已夭折,所以皇子辩出生后没有养在[[宫殿|皇宫]]中,而养在[[道士|道人]][[史子眇]]的家里,不敢叫他的[[本名|正名]],称他为“史侯”<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章怀太子]]注引《献帝春秋》:“灵帝数失子,不敢正名,养道人史子眇家,号曰史侯。”</ref>。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氏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皇子辩<ref>《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周天游]]注:“史道人者,史子眇也,乃道术之士,-{后}-欲依其术善护皇子。”</ref>。

灵帝不喜欢皇子辩,而喜欢[[灵怀皇后|王美人]]所生的[[汉献帝|皇子协]]。群臣奏请灵帝立[[储君|皇太子]]时,灵帝认为皇子辩行为轻佻,没有[[君主]]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想立皇子协为[[储君|太子]],但因何皇后在宫中受宠,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 (东亚)|大将军]],控制[[军队]],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ref>《[[s:后汉书/卷69|后汉书·何进传]]》:“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且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ref>。但《后汉书·盖勋传》《三国志·武帝纪》提到刘辩时都称之为“太子”,未详孰是。

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为刘辩所宠信,刘辩通过灵帝信任的[[宦官]][[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意图让高望之子进为[[孝廉]],[[京兆尹]][[盖勋]]不肯。有人对盖勋说:“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蹇硕是陛下的宠臣,你都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恐怕三怨成府。”盖勋回答:“选举贤良的人为官是为了报效国家,不是贤良我不会举荐,死又何悔!”

=== 即位 ===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弥留之际将心目中的继承人皇子协托付给蹇硕{{efn|[[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蹇硕为“[[十常侍]]”之一,与史实不符。}}。同年[[夏]][[四月十一]][[丙辰]]日(189年5月13日),灵帝[[驾崩]],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皇子协为帝,于是请何进入后宫。但是何进刚从外朝进入后宫,蹇硕的[[司马]][[潘隐]]是何进的旧识,向何进迎面走去,并用眼神暗示何进。何进大惊,先退出,从便道回到军营,然后谎称自己生病,不能入宫,蹇硕的计划因此失败,而皇子辩也得以顺利继承帝位<ref>《[[s:后汉书/卷69|后汉书·何进传]]》:“六年,帝疾笃,属协于蹇硕。硕既受遗诏,且素轻忌于进兄弟,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ref>。

灵帝驾崩两天后(同年[[夏季|夏]][[四月十三]][[戊午]]日,即189年5月15日),皇子辩[[即位]],是为汉少帝,时年十四岁<ref>《[[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鑑·卷五十九]]》:“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己巳,189年)……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另,《后汉书》的说法是“年十七”,其余史书都说是十四岁,今从多数。</ref>。少帝辩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临朝称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皇弟协时年九岁,封为渤海王。又封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 (中国)|大将军]][[何进]]同[[录尚书事]],诏书如下<ref>诏书见于《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ref>:{{quote|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蹇硕在少帝即位后仍然想改立皇子协<ref>《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上军校尉蹇硕以帝轻佻不德……欲……立渤海王。”</ref>,又害怕何进掌权后诛杀自己,乃求助于[[赵忠]]等其它宦官,但他们或与何进亲近,或急于自保,反而向何进出卖了蹇硕。不久,何进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并诛杀之<ref>《[[s:后汉书/卷69|后汉书·窦何列传第五十九]]》:“故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而以其书示进。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ref>。

=== 宫变 ===
灵帝末年,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朝廷外部爆发了[[黄巾之乱]],东汉中央政府在镇压民变的过程中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形成各地[[de facto|事实上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朝廷内部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在镇压民变期间短暂联合后再度敌对。刘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位的<ref>见《中国古代史》上册和《秦汉简史》等。</ref>。少帝辩继位后,由于年少,一切政事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皇族|国舅]][[大将军 (中国)|大将军]]何进。何进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宫变的发生。

何进在诛杀蹇硕后,更进一步欲将[[宦官]]们全部诛杀,便召[[并州]][[刺史|牧]]{{efn|当时[[董卓]]并未赴任,而是在原任[[河东郡 (中国)|河东郡]]观察形势。}}[[董卓]]带兵入京助他一臂之力,并要求妹妹何太后同意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准。[[光熹]]元年[[八月廿五]][[戊辰]]日(189年9月22日),何进再次进入何太后居住的[[长乐宫]],要求何太后同意他诛杀全体[[中常侍]]。[[张让 (东汉)|张让]]、[[段珪]]等宦官们听到风声,乃先下手为强,在宫中的嘉德殿前将他杀死。何进的属下[[吴匡]]、[[张璋]]、[[袁术]]等得知何进被杀害,乃带兵欲入后宫杀尽宦官<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孝灵帝纪]]》:“八月戊辰,中常侍张让、段圭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ref>。

第二天([[八月廿六]][[己巳]]日,即189年9月23日)天亮后,宦官们在后宫中坚持不住,乃入长乐宫奏报何太后,谎称大将军的部下[[举事|谋反]],乘机裹胁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协和省内官属,劫持宫内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德阳殿<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孝灵帝纪]]》:“庚午,张让、段圭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幸北宫德阳殿。”</ref>。何太后中途被[[尚书 (官职)|尚书]][[卢植|卢植]]所救<ref>《[[s:资治通鉴/卷059|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尚书卢植执戈于阁道窗下,仰数段圭;圭惧,乃释太后,太后投阁,得免。”</ref>。

[[八月廿七]][[庚午]]日(189年9月24日),张让、段珪等迫于追兵,被困北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少帝、陈留王等数十人步行出谷门。入夜后到达[[小平津]]<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孝灵帝纪]]》:“让、圭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ref>。皇帝所用的六颗[[玺|玉玺]]未随身携带,无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 (都亭侯)|闵贡]]夜里到达[[黄河]]岸边,碰到了少帝一行。闵贡率[[骑兵]]于快[[拂晓|破晓]]时追上。少帝又饿又渴,闵贡乃杀[[羊]]进上,又厉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并持[[剑|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乃向少帝拱手再拜,并叩头辞别,随即投河[[自杀|自尽]]<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孝灵帝纪]]》章怀太子注引《献帝春秋》:“河南中部掾闵贡见天子出,率骑追之,比晓到河上。天子饥渴,贡宰羊进之,厉声责让等……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天子辞……遂投河而死。”</ref>。

闵贡扶着少帝与陈留王,乘着夜色追着[[萤火虫|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徒步往南行,欲回皇宫。走了几里地,得到百姓家一辆板车,三人乘车到洛舍后,下车休息。天亮后([[八月廿八]][[辛未]]日,即189年9月25日),找到两匹马,少帝独骑一匹,陈留王与闵贡合骑一匹,从雒舍往南行,这时才渐渐地有[[公卿]]赶来会合<ref>《[[s:资治通鉴/卷059|资治通鉴·卷五十九]]》:“贡扶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萤光南行,欲还宫,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至雒舍止,辛未,帝独乘一马,陈留王与贡共乘一马,从雒舍南行,公卿稍有至者。”</ref>。

=== 回宫 ===
奉何进之令入京“[[勤王]]”的并州牧[[董卓]]率军来到显阳苑,远远望见宫中起火,知有变故发生,便统兵急速前进。天还没亮,来到京城西,听说少帝一行在北边即将回宫,就率军与大臣们一起到雒阳城北的北芒坂(今[[邙山|北邙山]])下迎接少帝。少帝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上前与少帝叙话,少帝语无伦次,一旁的陈留王则对答如流。董卓十分高兴,觉得陈留王比少帝贤能,而且认为自己与抚养陈留王的[[孝仁皇后|董太后]]是同族,于是有废黜少帝,改立陈留王之念<ref>《[[s:后汉书/卷72|后汉书·董卓列传]]》:“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ref>。

据说[[汉灵帝]]末年,[[民间]]盛传[[儿歌|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ref> 《[[s:后汉书/卷103|后汉书·五行志一]]》曰:“灵帝之末,京都童谣。至中平六年,少帝登蹑至尊,献帝未有爵号,为中常侍段珪等所执,公卿百官皆随其后,到河上,乃得来还。此为非侯非王上北芒者也。”</ref>宫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汉献帝|刘协]]不久就成为皇帝(献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谣灵验,形容当时的政局溷乱<ref>《[[s:搜神记/第06卷|搜神记·第六卷]]》:“灵帝之末,京师谣言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到中平六年,史侯登蹑至尊,献帝未有爵号,为中常侍段圭等所执,公卿百僚,皆随其后,到河上,乃得还。”</ref>。然而,现代研究认为这是献帝即位后才被编造出来的,为的是[[愚民政策|愚民]],以巩固统治地位<ref>见《[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7-10/16/content_48306.htm 网上南国早报]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24071631/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7-10/16/content_48306.htm |date=2009-09-24 }}》。</ref>。

当日(八月廿八辛未日,189年9月25日),少帝返回宫中,[[大赦]][[天下]],[[年号|改元]]为[[昭宁]]<ref>《[[s:后汉书/卷8|后汉书·孝灵帝纪]]》:“辛未,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ref>。

=== 被废 ===
董卓入京后,自封为[[司空]],权倾朝野,但他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他,乃决定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以提高自己的威望。由于董卓手握重兵,朝中除[[卢植]]和[[袁绍]]外无人敢反对,遂定下废立大计<ref>《[[s:后汉书/卷72|后汉书·董卓列传]]》:“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公卿以下莫敢对。”</ref>。

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少帝,诏书写道<ref>各类史书所载诏书各不相同,以《[[s:三国志/卷06|三国志·董二袁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所载诏书最为齐全,今列于此。</ref>:
{{cquote|[[汉灵帝|孝灵皇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灵思皇后|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孝仁皇后|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刘协|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

诏书大意是少帝天生举止轻佻,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在为先帝([[汉灵帝]])[[丧事|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懒散怠慢,和平日不守丧时没什么两样,甚至做出淫乱的行为,丑闻被天下人所知,有辱[[社稷]]和[[祖宗]],因此将他废黜,而陈留王贤明,故另立陈留王为帝。

诏书颁布后,[[太傅]][[袁隗]]把废帝弘农王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陈留王遂[[即位]],改元[[永汉 (东汉)|永汉]],是为[[汉献帝]]。然后袁隗扶弘农王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称臣。见废帝此状,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心中悲痛,但都敢怒不敢言。<ref>《[[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灵帝中平六年”:“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ref>

=== 遇害 ===
董卓废少立献的第二年[[正月]]([[初平]][[元年]],190年),[[山东 (古代)|山东]]各地的[[诸侯]]、[[官吏]]等起兵[[董卓讨伐战|讨伐董卓]]。董卓怕这些[[刺史]]、[[州牧]]、[[太守]]以迎废帝弘农王[[复辟]]为名讨伐自己,干脆将弘农王害死。董卓将弘农王置于阁上<ref>《[[太平御览]]·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引《英雄记》:“卓闻东方州郡谋欲举兵,恐其以弘农王为主,乃置王阁上,……”</ref>,于[[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ref>《[[s:后汉书/卷9|后汉书·孝献帝纪]]》:“癸酉,董卓杀弘农王。”但该年正月没有癸酉日,显然是错误的。袁宏《[[后汉纪]]·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六》则作“癸丑”,为正月十二日。</ref>(190年3月6日)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给弘农王<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明年,山东义兵大起,讨董卓之乱。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ref>,说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弘农王说:“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不肯喝。李儒强迫他喝,不得已,乃与妻[[唐姬 (刘辩)|唐姬]]及随从宫人饮宴而别<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初平元年,“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曰:‘服此药,可以辟恶。’王曰:‘我无疾,是欲杀我耳!’不肯饮。强饮之,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醼别。”</ref>。饮酒过程中,弘农王悲歌道:
{{quote|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乃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歌毕,弘农王对唐姬说:“爱卿是本王的[[王妃|妃子]],势将不复为吏民之妻。自己保重,从此长辞!”遂喝毒酒而死,时年十五岁<ref name="death">《后汉书》谓“十八岁”(见《[[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卷十]]》:“王谓姬曰:『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遂饮药而死。时年十八。”),而按余书皆可推出是“十五岁”。见《[[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鑑·卷五十九]]》:“孝灵皇帝下中平六年(己巳,189年)……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四。”“孝灵皇帝下初平元年(庚午,190年)……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ref>。

== 身后 ==
初平元年[[农历二月|二月]],献帝下诏将哥哥弘农王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坟墓|墓穴]]中,[[谥]]曰'''怀王'''<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谥曰怀王。”</ref>。[[李傕]]之乱后,献帝得知嫂子[[唐姬 (东汉)|唐姬]]尚在人世,乃颁下[[诏令文书|诏书]]迎接她,封她为弘农王[[王妃|妃]],将她安置在已故弘农王的墓园中<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ref>。

== 评价 ==
* 刘辩的父亲[[汉灵帝]]刘宏在群臣请立太子时对刘辩的评语:“刘辩行为轻佻,不具备帝王应有的威仪,不可以做人主(皇帝)。”<ref>《[[s:后汉书/卷69|后汉书·何进传]]》:“'''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ref>

* [[蹇硕]]在刘辩继位后仍然认为“皇帝轻佻无品行”,依然准备改立渤海王[[汉献帝|刘协]]。<ref>《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上军校尉蹇硕以帝轻佻不德……欲……立渤海王。”</ref>

* [[董卓]]对刘辩评价很差,但他只是以此为借口想废黜刘辩的帝位。
** 董卓对[[袁绍]]说他想要废掉刘辩帝位的理由时对刘辩的评价:“皇帝年幼愚昧,不配做万乘之主(皇帝)。”<ref>《[[s:三国志/卷06|三国志·董二袁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皇帝冲闇,非万乘之主。”</ref>袁绍则马上回击他:“当今圣上还很年轻,[[天下]]人没有听说他有什么不好的行为。”<ref>[[s:三国志/卷06|同上]]:“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ref>
** 董卓召集群臣商讨废立大事时对刘辩的评价:“如今皇帝愚昧软弱,不可以做天下之主(皇帝),他的牌位不配放在[[宗庙]]内让后人供奉。”<ref>《[[s:三国志/卷06|三国志·董二袁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ref>群臣不敢多说,唯独[[尚书 (官职)|尚书]][[卢植|卢植]]不同意,他评价道:“当今圣上还很年轻,行为并没有失当之处,和以前的事{{efn|指之前[[太甲]]、昌邑王[[刘贺]]昏庸,被[[伊尹]]、[[霍光]]废黜的故事。}}没有可比性。”<ref>《[[s:三国志/卷06|三国志·董二袁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ref>
** 董卓在废少帝当天对群臣说到他对刘辩的评价:“天子年幼、软弱而不配做一国之君。……皇帝应该像[[刘贺|昌邑王]]那样被废黜”<ref>[[s:三国志/卷06|同上]]:“'''天子'''幼质,软弱不君。……皇帝宜如[[刘贺|昌邑]]。”</ref>随后董卓逼迫[[灵思皇后|何太后]]颁布废少帝立献帝的[[诏令文书|诏书]],诏书对刘辩评价道:“皇帝继承皇统,海内之人满怀希望,但皇帝天生行为轻佻,不具备帝王应有的威仪,在为先帝守丧期间懒惰怠慢,和平日不守丧时没什么两样;甚至做出淫乱的行为,丑闻被天下人所知,有辱神器和宗庙。”<ref>[[s:三国志/卷06|同上]]:“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ref>

*[[卢植]]:「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

*[[毛宗岗]]:「甚矣,帝之多文矣。既作感怀诗于前,复作绝命词于后。文章无救于祸患,我为天子一哭,更为文章一哭。」(汇评三国志演义)

*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评价刘辩临终前的诀别为“汉宫之[[楚辞|楚声]]”。<ref>[[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汉宫之楚声》:“虽临危抒愤,词意浅露,而其体式,亦皆楚歌也。”</ref>

== 影响 ==
虽然刘辩在位时间很短,且实权在他人手中,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但作为曾经名义上的帝国最高首脑,与他相关的事情,尤其是被废和被害两件事对历史的进程仍有一定的影响{{efn|刘辩被废和被害的影响主要参见《[[三国前传]]》等。}}。

=== 少帝被废的影响 ===
少帝的被废,导致董卓专权成为必然的趋势,东汉政权有覆亡的危险,因为废立之事仅仅是董卓政治图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可能就会取而代之,实现政权更迭。

而少帝的被废,也使得山东的诸位州牧、刺史、太守等有了起兵讨伐董卓的理由,即扶持少帝[[复辟|复位]]<ref>《[[s:三国志/卷01|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ref>,随着他们控制的地方政府与董卓控制的中央政府的决裂,标志着东汉帝国开始解体,为汉末群雄割据和[[三国]]的形成埋下伏笔。

着名中国[[史家|历史学家]][[吕思勉|吕思勉]]认为,董卓“不懂得[[政治]]”<ref name="史话">{{cite book |author=吕思勉 |title=《三国史话》|location=香港 |publisher=[[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date=2009年11月}}</ref>{{rp|47}},废少帝而立献帝,是一件“给人家藉口的事”<ref name="史话" />{{rp|47-48}},“无故废立,那是怎样容易受人攻击的事啊!”,可见得“他是一个草包”,种下“失败之由”<ref name="史话" />{{rp|48}}。

=== 弘农王被害的影响 ===
弘农王的被害,政治上点中山东反董卓盟军的“死穴”,因为他们本来以扶持弘农王复位为由而起兵,而弘农王既然已死,他们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但弘农王的被害又为反董卓盟军提供了新的理由,即董卓“杀害了皇帝(指逼死弘农王,犯下了[[十恶 (法律)#内容|弑君大罪]]),危及了江山[[社稷]]”<ref>《[[s:三国志/卷07|三国志·吕布臧洪传]]》:“董卓杀帝,图危社稷。”</ref>,后来盟军的誓词<ref>誓词见于《[[s:三国志/卷07|三国志·吕布臧洪传]]》。</ref>中也说到了类似的理由:

{{cquote|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刘岱|兖州刺史岱]]、[[孔伷|豫州刺史伷]]、[[张邈|陈留太守邈]]、[[桥瑁|东郡太守瑁]]、[[张超 (东平)|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大意也是如此。之后[[山东 (古代)|山东]]-{盟}-军正式向董卓宣战,董卓因为山东-{盟}-军人多势众,终于放弃[[首都|都城]][[洛阳市|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挟持献帝和百官[[迁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汉长安城遗址]])以避盟军的锋芒<ref>《[[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献帝初平元年”:“董卓以山东兵盛,欲迁都以避之……车驾入长安……”</ref>。

== 祖先、家庭与婚姻 ==
{{Ahnentafel top|先祖}}<center>
{{ahnentafel-compact5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ff8000;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ff6700;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ff4e00;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ff3500;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ff1c00;
|1='''弘农怀王刘辩'''
|2='''父:'''孝灵皇帝[[刘宏]]
|3='''母:'''[[灵思皇后]]何氏
|4='''祖父:'''(追尊)孝仁皇[[刘苌]]
|5='''祖母:'''[[孝仁皇后]]董氏
|6='''外祖父:'''舞阳宣德侯何真
|7='''外祖母:'''舞阳君兴
|8='''曾祖父:'''(追尊)孝元皇[[刘淑 (解渎亭侯)|刘淑]]
|9='''曾祖母:'''(追尊)[[孝元夏皇后|孝元皇后]]夏氏
|10=
|11=
|12=
|13=
|14=
|15=
|16='''高祖父:'''(追尊)孝穆皇[[刘开 (汉朝)|刘开]]
|17='''高祖母:'''(追尊)[[孝穆赵皇后|孝穆皇后]]赵氏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center>
{{ahnentafel bottom}}
=== 世系图 ===

{{familytree/start}}
{{familytree | | | | | LC |~|~|y|~|~| DH | | HZ |LC=[[刘苌|孝仁皇<br>刘苌]]|DH=[[孝仁皇后|孝仁皇后<br>董氏]]|HZ=舞阳侯<br>何真|}}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WMR |y| HLD |y| HH | | HJ | | HM |WMR=[[灵怀皇后|灵怀皇后<br>王氏]]|HLD=[[汉灵帝|孝灵皇帝<br>刘宏]]|HH=[[灵思皇后|灵思皇后<br>何氏]]|HJ=[[何进|慎侯<br>何进]]|HM=[[何苗|济阳侯<br>何苗]]|}}
{{familytree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 | LX| | LB |LX=[[汉献帝|孝献皇帝<br>刘协]]|LB='''弘农怀王<br>刘辩'''|}}
{{familytree/end}}

=== 妻妾儿女 ===
[[史书 (东亚)|史书]]上有记载的刘辩的妻妾只有一个,即[[唐姬 (东汉)|唐姬]],没有留下后代。

== 相关文艺作品 ==
=== 小说 ===
====《三国演义》====
汉少帝刘辩在[[罗贯中]]所着的《[[三国演义]]》第二至四回<ref>见《[[s: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二回《[[s:三国演义/第002回|张益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s:三国演义/第003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和第四回《[[s:三国演义/第004回|废汉帝陈留为皇 谋董贼孟德献刀]]》。</ref>出场,生平基本与史实一致,不过《演义》中刘辩被废之后因作“怨望之[[诗]]”而被董卓抓住把柄,与母亲[[灵思皇后|何太后]]、妻[[唐姬 (刘辩)|唐姬]]同日在永安宫被[[李儒]]所害,何太后被李儒推下楼跌死,刘辩被灌毒酒而死,唐姬被[[绞刑|绞死]]<ref>见《三国演义》第四回《[[s:三国演义/第004回|废汉帝陈留为皇 谋董贼孟德献刀]]》。</ref>。但历史上则是被迫迁于永安宫的何太后先被毒死<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乃迁于永安宫,因进酖,弑而崩。”</ref>,未作诗而被置于阁上的刘辩被迫服毒酒而死,唐姬则活到了[[李傕]]之乱以后,[[贾诩]]得知唐姬尚在人世便告诉了献帝,献帝封她为弘农王[[王妃|妃]],在弘农王的墓园中度过余生,不知何时所终<ref>《[[s:后汉书/卷10下|后汉书·皇后纪下]]》:“及李傕破长安,遣兵钞关东,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听,而终不自名。尚书贾诩知之,以状白献帝。帝闻感怆,乃下诏迎姬,置园中,使侍中持节拜为弘农王妃。”</ref>。另外,《演义》将刘辩被害之事放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群雄讨伐董卓]]之前,事实上在刘辩被废以后不久关东群雄就已经举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起事时刘辩尚在人世,起事之后刘辩才被董卓所害<ref>《[[s:资治通鑑/卷059|资治通鑑·卷五十九]]》:“孝灵皇帝下初平元年(庚午,190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ref>。

《三国演义》的点评者[[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弘农王作绝命词<ref>《三国演义》所写弘农王的绝命词与史书所载有出入,不过词意差不多。</ref>的评价是:“甚矣,帝之多文矣。既作感怀诗于前,复作绝命词于后。文章无救于祸患,我为天子一哭,更为文章一哭。”待到弘农王被毒死时又评:“惨极。”毛氏父子奉少帝刘辩为正统,即使他被废为弘农王之后仍称他为“[[皇帝|帝]]”、“[[天子]]”<ref>见毛评本《三国演义》第四回。</ref>。

====《后汉演义》====
汉少帝刘辩在[[蔡东藩]]所着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之《[[后汉演义]]》中出场,其事蹟与史实基本一致<ref>见《后汉演义》第六十四至六十七回。</ref>。

=== 影视 ===
* 刘辩在[[中国大陆]]1992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第二集至第三集中,由[[朱峰]]饰演。<ref>见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二集《十常侍乱政》和第三集《董卓霸京师》。</ref>
* 1996年台湾[[华视]]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之关公]]》,由[[钟本伟]]饰演。
* 2002年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由[[王宁]]饰演。
* 在[[台湾]]2009年至2010年[[偶像剧]]《[[终极三国]]》的第31回和第36回中,则由[[相博涛]]饰演。
* 2016年电视剧《[[武神赵子龙]]》,由[[孟彦森]]饰演。

=== 游戏 ===
====《三国志》系列====
汉少帝刘辩在[[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三国志系列|《三国志》系列]]的各代游戏中大多出场,且全部出现在[[董卓讨伐战]]的剧本中{{efn|例如,在《[[三国志IX]]》中,少帝刘辩出现于史实剧本二《190年1月 扶汉室[[曹操|孟德]]发[[檄文|檄]]伐董卓诸侯并起》。}},但不为玩家所控制。

====《幻想三国志》====
汉少帝刘辩在[[宇峻奥汀|宇峻奥汀]]所出版的[[电脑游戏]]《[[幻想三国志II]]》中化名为'''楚歌''',是游戏的男[[主人公|主角]]。传说其为[[黄帝]]大臣[[应龙]]转世,故事发生在刘辩已死之后,描述刘辩假死之后,化身为其大臣的一个儿子楚歌,最后和[[旱魃]]的转世女主角海棠结成连理。<ref>见[http://games.sina.com.cn/j/h/2005-09-26/18113103.shtml 《幻想三国志2》全攻略]。</ref>

== 注释 ==
{{notelist|iger=}}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2}}

=== 来源 ===
*主要[[纪传体]][[史书 (东亚)|史书]]:
**[[南北朝|南朝]][[南朝宋|宋]][[范晔 (史家)|范晔]]撰《[[后汉书]]》之卷八《[[汉灵帝|孝灵帝]][[本纪|纪]]第八》、卷九《[[汉献帝|孝献帝]]纪第九》、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卷六十九《[[窦武|窦]][[何进|何]][[列传]]第五十九》、卷七十二《[[董卓]]列传第六十二》、卷七十八《[[宦官|宦者]]列传第六十八》等。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之卷一《[[曹魏|魏]]书一 [[魏武帝|武帝]]纪第一》、卷六《魏书六 董二袁传第六》、卷七《魏书七 [[吕布]][[臧洪]]传第七》等。
*主要[[编年体]]史书:
**[[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东晋]][[袁宏]]撰、现代[[周天游]]校注《[[后汉纪|后汉纪]]》之《后汉孝灵皇帝纪下卷第二十五》、《后汉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六》等。
*其他:
**本文之[[公历]]和[[农历]]转换参考自[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sinocal/luso.html 中央研究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网站]和《中华五千年长历》,[[气象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第1版 ISBN 978-7-5029-3090-5。
**本文之[[文言文]]翻译主要参考[[柏杨]]着《[[柏杨版资治通鉴]]》。
**《中国皇后传·汉灵帝何皇后》,[[中国人事出版社]],史海阳 ISBN 978-7-80139-000-4。
**《三国前传 汉末群雄天子梦》,[[中华书局]],-{于}-涛 ISBN 978-7-101-04984-8/K·2164。
**《吕着三国史话·董卓的扰乱》,[[中华书局]],[[吕思勉]] ISBN 978-7-101-05284-8/K·2358。
**《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林剑鸣、赵宏 着 ISBN 978-7-211-02546-6/K·193
**《中国古代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朱绍侯、张海鹏、齐涛 主编 ISBN 978-7-211-04782-6/K·398

== 参见==
*[[汉少帝]]:包括刘辩和其他被称为“汉少帝”的汉朝小皇帝。
*[[第一次宦官时代]]
*[[汉灵帝]]
*[[汉献帝]]
*[[唐姬 (东汉)|唐姬]]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

{{-}}
{{start box}}
{{s-hou|[[东汉]]||176年||190年}}
{{s-reg|}}
{{s-before|[[汉灵帝]]|刘宏<br />(父亲)}}
{{s-tul|[[汉朝君主列表#东汉|汉朝皇帝]]、[[中国君主列表|中国皇帝]]<br /><small>(未实际统治,由母[[何太后]][[临朝称制]])</small>|189年}}
{{s-after|[[汉献帝]]|刘协<br />(弟弟)}}
{{End box}}

{{-}}
{{汉朝君主}}

[[Category:东汉皇帝|L刘]]
[[Category:刘姓|B辩]]
[[Category:中国废帝|L刘]]
[[Category:中国被弑帝王]]
[[Category:汉朝被毒死人物]]
18,1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