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9
次編輯
變更
学富五车
,新条目
'''学富五车''',汉语成语,【拼音】:xué fù wǔ chē,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ref>[http://www.guoxuedashi.com/chengyu/39849x.html 学富五车 ] 国学大师</ref>
[[File:学富五车000.png|缩略图||right |[https://pic.ruiwen.com/allimg/1810/5bc022111fd9171149.png?x-oss-process=style/qr.ruiwen 原图链接]学富五车]]
== 出处 ==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 相关成语 ==
【'''近义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 典故 ==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是用竹子、木片做成的简和牍,简牍很重,当时的车又为马车。据《墨子》记载,造得极好的车可以“任五十石之重”。这样下来,五车书最多也就是二百五十石(担):而又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悬)石之一”,即秦始皇白天审理案件,晚上看书,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按此计算五车书最多二百五十天就看完了。这对现在有学问的人来说,也不是很多,为什么要用来形容人学问大呢?
其实,“学富五车”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宋国的[[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他曾经当过[[梁惠王]]的宰相,在惠施的意识形态里世间万物是流变无常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相对固定的状态。他曾经说过:“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阳刚刚走到正中的地方就开始偏斜了,万物刚刚出生就已经死去。这种观点是从时间长流的角度来看的。惠施的见解是,万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各种事物间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天和地卑,山和泽平。”说的就是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湖一样平,天地万物都是合为一体的。惠施还提出过“太一、小一、大同异、小同异”等各种观点,说的就是万物相同也完全相异的见解。庄子对惠施的评价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诘子对惠施的学识非常肯定,称赞惠施的书多得五车也装不下去。但庄子也对惠施的思想提出了“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惠施所表达的道理很驳杂,在言语方面表达得有时也不是很恰当。
这样,“学富五车”便逐渐偏离了庄子最初的原意,从最初的写了五车竹简木牍书变成了读了五车纸质的书,词意也从最初的贬义转化为褒义,成了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的代名词。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File:学富五车000.png|缩略图||right |[https://pic.ruiwen.com/allimg/1810/5bc022111fd9171149.png?x-oss-process=style/qr.ruiwen 原图链接]学富五车]]
== 出处 ==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示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
《醒世恒言》卷三二:“兼之学富五车,才倾八斗,同辈之中,推为才子。”
== 相关成语 ==
【'''近义词'''】:[[博大精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反义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 典故 ==
春秋战国时期的书是用竹子、木片做成的简和牍,简牍很重,当时的车又为马车。据《墨子》记载,造得极好的车可以“任五十石之重”。这样下来,五车书最多也就是二百五十石(担):而又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悬)石之一”,即秦始皇白天审理案件,晚上看书,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按此计算五车书最多二百五十天就看完了。这对现在有学问的人来说,也不是很多,为什么要用来形容人学问大呢?
其实,“学富五车”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宋国的[[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他曾经当过[[梁惠王]]的宰相,在惠施的意识形态里世间万物是流变无常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相对固定的状态。他曾经说过:“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阳刚刚走到正中的地方就开始偏斜了,万物刚刚出生就已经死去。这种观点是从时间长流的角度来看的。惠施的见解是,万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各种事物间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天和地卑,山和泽平。”说的就是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湖一样平,天地万物都是合为一体的。惠施还提出过“太一、小一、大同异、小同异”等各种观点,说的就是万物相同也完全相异的见解。庄子对惠施的评价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诘子对惠施的学识非常肯定,称赞惠施的书多得五车也装不下去。但庄子也对惠施的思想提出了“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惠施所表达的道理很驳杂,在言语方面表达得有时也不是很恰当。
这样,“学富五车”便逐渐偏离了庄子最初的原意,从最初的写了五车竹简木牍书变成了读了五车纸质的书,词意也从最初的贬义转化为褒义,成了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知识渊博的代名词。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