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增加 15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 [[ 陕西 ]] [[ 西安 ]] 市区东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唐代进一步修建完善,并增建了 [[ 大明宫 ]] [[ 兴庆宫 ]] 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城址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总体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青龙寺在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隅,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原称灵感寺,唐改 [[ 青龙寺 ]] ,是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毁于 [[ 北宋 ]]
==简介==
Sui Daxing Tang Chang'an Cheng yizhi
唐长安城的前身是隋大兴城。位于今 [[ 陕西省 ]][[ 西安 ]] 市。隋灭北周后,公元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仍以汉长安城为都。但汉长安城建于西汉初年,久经丧乱,破败不堪。公元582年,隋文帝诏令在汉长安城东南二十里的龙首原之南营建新都,隋文帝 [[ 杨坚 ]] 命宰相 [[ 高等总 ]] 督其事,著名建筑家 [[ 宇文恺 ]] 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 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 [[ 西安 ]] 城的7倍。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0fbaa0102w4ay.html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 新浪网 2016-04-18 </ref>
隋大兴唐长安城在 [[ 中国 ]] 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规划设计承前启后。特别是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 [[ 中国 ]] 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因此,对长安城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早在盛唐时期的韦述即著有《 [[ 两京新记 ]] 》,将长安城的规划和布局作了较详的叙述。其后北宋 [[ 宋敏求 ]] 所著《 [[ 长安志 ]] 》中,又作了补充和研究。北宋 [[ 吕大防 ]] 又作图刻石以期永垂后世。此图仅残存一部分,是至今保存的隋大兴唐长安城的最古老地图,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南宋的 [[ 程大昌 ]] [[ 赵彦卫 ]] 等所著的《 [[ 雍录 ]] 》和《 [[ 云麓漫钞 ]] 》,对长安城也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元代 [[ 李好文 ]] 作有《 [[ 长安志图 ]] 》。清代学者 [[ 徐松 ]] 对长安城作了大量考证研究,著有《 [[ 唐两京城坊考 ]] 》。作为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对当时边疆地区的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极有影响,渤海上京龙泉府城(见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的规划,即仿效长安设计。邻国、特别是 [[ 日本 ]] 的平城京和平安京,不仅都城的形制和布局效仿长安,而且如太极殿、朱雀门、朱雀街等宫殿、门和街道的名称也是袭用长安城的(见平城京遗址)。因此, [[ 日本 ]] 学者也关心长安城的研究。20世纪初,足立喜六曾对长安城进行了研究,著有《 [[ 长安史迹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陕西 ]] 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7年对城址进行了初步勘探;1957年以来, [[ 中国 ]]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大兴唐长安城进行了全面勘查和部分发掘。从而对城址的平面布局、坊市的形制、宫殿的分布及其建筑基部的结构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通过勘测所得的有关都城布局上的许多关键性的数值,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
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d9be759a4daae5d?cota=4&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唐长安城考古笔记》:对大众理解考古、保护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 快资讯 2019-03-25 </ref>
坊 是长安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述南北11条和东西14条的街道,纵横交错,将城内划为110个坊(隋炀帝时称里),其中城东南隅 1坊被划入芙蓉园内。各坊面积不一,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最小,南北长500~590米,东西宽550~700米;在上述4列坊之外至顺城街的6列坊,南北长同前,东西宽1020~1125米;皇城两侧的6列坊最大,南北长660~838米,东西宽1020~1125米。坊四周都筑有坊墙,墙基宽2.5~3米。除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只开东西2门、设东西向的一条横街外,其余均是四面开门,中设十字街,街宽皆15米左右。十字街将一坊划分为4区,据在永宁坊东部的发掘所知,在坊的东北一区内还设十字形小巷,巷道残宽近3米。可能每个区都有十字巷,则一坊即为16个小区,出入交通比较方便。这些坊内分布着居民住宅、官衙、寺观等。坊门早开晚闭,并设兵看守,宵禁后禁止开门出入,以便于控制和管理。
近年来在各坊中常发现隋唐时期的遗物,如在启夏门内昌乐坊中出土隋开皇四年(584) [[ 董钦 ]] 造鎏金铜佛1铺;在平康坊发现唐大中十一年(857)鎏金茶托7个;在兴化坊发现窖藏1处,其中有造型工艺极为精致的金银器多件。
隋开皇四年鎏金铜造像 佛寺和道观几乎遍布长安各坊。如西南隅的总持寺和庄严寺各占1坊之地,朱雀街左右的兴善寺和玄都观分别占靖善坊和崇业坊的全坊,其建筑均极豪华、壮丽。慈恩寺占进昌坊的一半,有十余个院,房屋多达1987间,僧人有300之多。慈恩寺著名的大雁塔(见慈恩寺塔),至今犹为游览胜地。荐福寺占开化、安仁两坊之地,寺在路北的开化坊内,塔在路南的安仁坊内,当时称为别院,即今之小雁塔(见荐福寺塔)。著名的密宗道场青龙寺,在东城延兴门里街北的新昌坊内,有塔、殿等遗址多座(见青龙寺遗址)。(见彩图[陕西西安 唐 青龙寺3号殿遗址])
兴庆宫 在外郭东城春明门内街北。开元二年(714)因兴庆坊(旧称隆庆坊)是玄宗藩邸置为宫,十四年扩建兴庆宫置朝堂,十六年竣工,玄宗即常在此听政。天宝十三年(754,旧唐书作十二年)又筑兴庆宫城,并起城楼。兴庆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1075米,周长4.6公里多。宫城四面设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城偏北部。宫内南部有东西长915米、南北最宽处214米的水池,名龙池。龙池以北为宫殿区,南为皇帝宴游之园林区。著名的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即在宫城的西南隅。勤政务本楼东西长26.5米,南北宽19米,面阔5间,进深3间。在发掘中出有琉璃瓦及大量莲花纹方砖等,表明其建筑相当豪华壮丽。
[[ 唐玄宗 ]] 时期除修建兴庆宫外,还先后于兴庆宫东侧附外郭东墙建筑了一道北至大明宫、南至芙蓉园曲江池的夹城作为复道,以便皇帝往来潜行,夹城的遗迹已勘查和发掘。
渠水 通长安城内的主要渠水有4条。 隋建大兴城时,开掘了龙首、清明、永安3条渠,分别从城东和城南引水、水、水入城 ,以解决宫苑环境等用水。3渠的部分渠道已探查清楚。龙首渠从东南引水北流,分为2支,南支至通化门北侧入城,然后南折入兴庆宫注入龙池;北支至郭城东北隅西折入禁苑,注入大明宫东内苑北部之龙首池。清明渠从城南引水由安化门西侧进城,经大安坊东折,沿安化门大街东侧北流,至太平坊断缺。据记载,此渠经过皇城进入宫城内注为三海(南、西、北三海)。永安渠引水从安化门以西1000余米处进城,其断续的遗迹沿大安坊之西的南北大街东侧向北,经过西市以东至北城景耀门东侧入禁苑。出城后偏向东北行,渠宽10米多,至大白杨村东北分为2支,一支北去入渭河,一支向东从九仙门以北130余米处进入大明宫,然后向东南注为太液池。在太液池东端引出一渠东出大明宫东墙偏向东北行,可能是流向鱼藻宫内。唐天宝元年 (742)又于西城开了一条漕渠,引水自金光门北侧入城,然后南折过金光门大街再东折,至西市东北隅又沿市之东墙向南,至西市南街东端北侧入市。在西市内的一段长140余米,宽34米,深约6米。
==青龙寺简介==
[[ 中国 ]] 唐代长安城名寺遗址。位于 [[ 陕西 ]] 西安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新昌坊内。1973年和1980年发掘。寺前身为隋灵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场。唐代 [[ 景云 ]] 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寺址南部已被破坏,西北部有东西并列的两组院落遗迹。早期遗迹为隋代灵感寺的一部分,毁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晚期为唐宣宗时重建,延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门,门内设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回廊或院墙。东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蓝废中三门,在早期旧基上重建殿、塔,并修治回廊,新设北门。东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规模不如早期宏伟。青龙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宝以后, [[ 日本 ]] [[ 新罗 ]] 等国僧人来 [[ 中国 ]] 学习密教,多到青龙寺求法。寺址的发掘,为研究唐代寺院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 相关视频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