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652
次編輯
變更
日出
,無編輯摘要
'''日出'''一般是指[[太陽]]由東方的[[地平線]]徐徐昇起的景象,而確實的定義為[[日面]]剛從[[地平線]]出現的一剎那,而非整個日面離開地平線。日出是因為地球自轉而產生太陽位置隨著時間改變位置的現象 ==旭日初昇== 這時[[太陽光]]因爲受到[[地球大氣層]]灰塵的影響而產生[[瑞利散射]],所以這時的天空會彌漫著[[霞氣]],然而日出的霞氣較[[日落]]的淡雅,這是因爲日出時大氣層裡的灰塵較日落時為少。 ==時間轉移== 日出的時間會隨[[季節]]及各地方[[緯度]]的不同而改變。傳統上認為在[[北半球]],[[冬至]]時日出的時間最晚,然而事實上日出最晚的時間該是12月末到1月中旬。同一道理,日出最早的時間並非在[[夏至]]時,而是在6月初到中旬。这要取决于观察着所在的纬度。即使在[[赤道地區]],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在全年裡亦會有少量的變更。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南半球]]。在两个至点的前后1至2个星期,日出和日没的时间都会一起延后。即使在[[赤道]],日出和日没的时间在一年当中都会前后移动几分钟,正午也会伴随着移动。而這些變化可以用[[日行跡]](Analemma)表達。 日出及日落的時間可以藉由跟蹤太陽的軌跡而計算得到,但由于太阳折射等原因,但所計算出來的時間會比真實感覺的有些微不同。 因為太陽光會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影響而產生折射,所以當太陽仍未昇上地平線時,人們已看到日出的景色,這是每天日出時產生的錯覺。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記錄名為“[[天再旦]]”的罕見天文現象,意思是同一天接連出現兩次日出的情況。通常是由於清晨五點到七點的[[日全食]]所引起的天文奇觀,第一次日出時,天色又逐漸暗去,接著又迎接第二次日出。 日出亦是[[美術]]及[[文學]]裡重獲新生的[[象徵]]。 ==文學情意== 在古時[[中國]],[[詩人]]們喜歡以日出時份萬物充滿生機的景色來寄托自己的志向,如[[白居易]]《[[憶江南]]》內裡的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正是表達了這種情懷。 近代文學作品中,日出不但代表了生機,更是希望的象徵。就如[[曹禺]]的《日出》,篇名實則是指希望。中國人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國]]滿懷希望,但卻被一潭[[死水]]污染。希望中國可以富強,中國人可以抬起頭來看到日出。 太陽在日出後由東方運轉至西方的現象是因為地球由西向東轉動所做成。這個日常生活的現象令很多[[民族]]生成了與之相關的[[神話]]與[[宗教]],並因此而出現了[[地心說]]。這現象亦可在近極點運行的[[人造衛星]]上觀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