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張之洞

增加 46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簡介
===從“清流”派成為直追李鴻章的洋務巨擘===
[[ 同治 ]] 二年(1863)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成為眾人矚目的“探花”郎,從此步入政壇。六年(1867),任 [[ 浙江 ]] 鄉試副考官;旋授 [[ 湖北 ]] 學政,在 [[ 武昌 ]] 設經心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奉派為 [[ 四川 ]] 鄉試主考官;不久授四川學政,在 [[ 成都 ]] 設尊經書院,並建圖書館,名曰尊經閣。 [[ 光緒 ]] 二年至七年(1876~1881)任校理、司業、洗馬、倚講、侍讀等職,光緒七年十二月出任 [[ 山西 ]] 巡撫;十年(1884),任兩廣總督,先後開設 [[ 廣東 ]] 水陸師學堂,創槍砲廠,開礦務局、製鐵局、織佈局,修鐵路,從“清流”派成為直追 [[ 李鴻章 ]] 的洋務巨擘。
===所著〔勸學篇〕中,主張人才唯中學為本,西學為末,方能蔚為國用===
十五年(1889)調湖廣總督;四年後,兼署湖北巡撫,創設兩湖書院、自強學堂、武備學堂。二十一年(1895),任兩江總督;組織「江南自強軍」,普設軍事、農、工、商、鐵路、方言、軍醫等學堂。不久,仍返兩湖任職;廣設小學、中學、高等學堂、兩級師範學堂、實業學堂。
 
清末,中日甲午之戰後,學術界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者頗眾,而張氏尤為個中翹楚。1898年春,之洞在其所著〔勸學篇〕中,主張人才應是兼治中學與西學的,唯中學為本,西學為末,學者須於中學基礎之上,復精通西方的法制、技藝及學識,方能蔚為國用。   
===授軍機大臣,成為“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
1906年,年高老邁的張之洞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邁入朝廷中樞,後被擢升為體仁閣大學士,授軍機大臣,站在了晚清權力的最中心,成為“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儘管此時已經是“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但張之洞仍盡心竭力,試圖力挽危局。
 三十三年(1907),返 [[ 北京 ]] 任軍機大臣,管理學部事務。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實錄館總裁。
==貢獻==
99,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