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增加 1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 (Bose–Einstein condensate)是 [[ 玻色子 ]] 原子在 [[ 冷却 ]] 到接近绝对零度所呈现出的一种 [[ 气态 ]] 的、 [[ 超流性 ]] [[ 物质状态 ]] (物态)。1995年, [[ 麻省理工学院 ]] 的沃夫冈·凯特利与 [[ 科罗拉多大学 ]] 鲍尔德分校的 [[ 埃里克·康奈尔 ]] 和卡尔·威曼使用气态的 [[ 铷原子 ]] 在170 nK(1.7×10−7 K)的低温下首次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这种状态下,几乎全部原子都聚集到能量最低的 [[ 量子态 ]] ,形成一个宏观的量子状态。
==理论==
所有原子的量子态都束聚于一个单一的量子态的状态被称为玻色凝聚或玻色-爱因斯坦凝聚。1920年代,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和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以玻色关于 [[ 光子 ]] [[ 统计力学 ]] 研究为基础,对这个状态做了预言。
2005年7月22日, [[ 乌得勒支大学 ]] 的学生罗迪·玻因克在保罗·埃伦费斯特的个人档案中发现了1924年12月爱因斯坦手写的原文的草稿。玻色和爱因斯坦的研究的结果是遵守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 [[ 玻色气体 ]] 。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是描写玻色子的统计分布的理论。玻色子,其中包括光子和 [[ 氦-4 ]] 之类的原子,可以分享同一量子态。爱因斯坦推测将玻色子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后它们会“落入”(“ [[ 凝聚 ]] ”)到能量最低的可能量子态中,导致一种全新的相态。
==发现==
1938年, [[ 彼得·卡皮查 ]] [[ 约翰·艾伦 ]] 和冬·麦色纳(Don Misener)发现氦-4在降温到2.2 K时会成为一种叫做超流体的新的 [[ 液体状态 ]] 。超流的 [[ ]] 有许多非常不寻常的特征,比如它的黏度为零,其 [[ 漩涡 ]] [[ 量子化 ]] 的。很快人们就认识到超液体的原因是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事实上,康奈尔和威曼发现的气态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呈现出许多超流体的特性。
“真正”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最早是由康奈尔和威曼及其助手在 [[ 天体物理 ]] 实验室联合研究所于1995年6月5日制造成功的。他们使用激光冷却和 [[ 磁阱 ]] 中的蒸发冷却将约2000个稀薄的气态的 [[ ]]-87原子的 [[ 温度 ]] 降低到170 nK后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四个月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沃尔夫冈·克特勒使用钠-23独立地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克特勒的凝聚较康奈尔和威曼的含有约100倍的原子,这样他可以用他的凝聚获得一些非常重要的结果,比如他可以观测两个不同凝聚之间的量子衍射。2001年康奈尔、威曼和克特勒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共享 [[ 诺贝尔物理奖 ]]
==用于降低光速==
虽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很难理解也很难制作,但它们也有许多非常有趣的特性。比如它们可以有异常高的 [[ 光学密度 ]] 差。一般来说凝聚的 [[ 折射 ]][[ 系数 ]] 是非常小的因为它的 [[ 密度 ]] 比平常的固体要小得多。但使用激光可以改变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原子状态,使它对一定的 [[ 频率 ]] 的系数骤增。这样光速在凝聚内的 [[ 速度 ]] 就会骤降,甚至降到数米每秒。
自转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可以作为 [[ 黑洞 ]] 的模型,入射的 [[ ]] 不会逃离。凝聚也可以用来“冻结”光,这样被“冻结”的光在凝聚 [[ 分解 ]] 时又会被 [[ 释放 ]] 出来。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