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遵宪

增加 7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吞并琉球,驻日大臣何如璋给总理衙门和北洋大臣的重要文件共10余万字,分析了日本国情,陈述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琉球如亡,不出数年,闽海先受其祸。”这些预见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这些文件绝大部分都是由黄遵宪草拟的。但清政府却没有采纳黄遵宪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意见,终使琉球成为日本侵略政策下的牺牲品。黄遵宪只好把他满腔悲愤寄托在他的诗篇《流求歌》里。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黄遵宪|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黄遵宪2.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ori-20171123114204-1548899018_jpeg_340_450_41316.jpg/80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588206.htm?fromTitle=%E9%BB%84%E9%81%B5%E5%AE%AA 图片来源搜狗]]]| 图像说明 = 黄遵宪}}
1880年(光绪六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在日本期间,黄遵宪开始接触从西方传播到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当他读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卢梭、孟德斯鸠的著作后,“心志为之一变,以为太平世必在民主”,领悟到“所当师四夷”,“中国必变从西法”,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并把此思想和想法对何如漳分享。正是这种思想的形成,使他后来成为我国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在日本期间,黄遵宪清楚地看到,日益强盛起来的日本正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和朝鲜。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在异国的黄遵宪,思念祖国,十分关注战事的发展。致力维新变法1894年(光绪二十年)底,黄遵宪结束了十几年的外交生涯,回到国内,任江宁洋务局总办。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黄遵宪|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黄遵宪3.jpg|缩略图|center|[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13/ac0797b0018844e8b13dd3e1dbdc4ac1.jpe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v588206.htm?fromTitle=%E9%BB%84%E9%81%B5%E5%AE%AA 图片来源搜狗]]]| 图像说明 = 黄遵宪}}
参加变法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未没有受到重视。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32,8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