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28
次編輯
變更
茶树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茶树'''<br><img src="http://naturalnews.com/gallery/640/Plan…”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茶树'''<br><img src="http://naturalnews.com/gallery/640/Plants/Tea-Tree-Oil-Leaves.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naturalnews.com/gallery/640/Plants/Tea-Tree-Oil-Leaves.jpg 原圖鏈結] [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57,54377,54377 圖片來自美寶論壇]</small>
|}
</div>
'''茶树''' 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B6%E6%A0%91|title=茶树|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茶树<br>
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br>
界:植物界<br>
门:被子植物门<br>
纲:双子叶植物纲<br>
亚纲:五桠果亚纲<br>
目:山茶目<br>
科:山茶科<br>
属:山茶属<br>
种:茶树 <br>
分布区域:[[印度]]阿萨姆,[[中国]],[[柬埔寨]],[[肯尼亚]]等域真核域<br>
英文名:tea plant长3-10cm<br>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
==生长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br>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br>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br>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br>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br>
==栽培温度==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br>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br>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br>
'''生长起点温度'''<br>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最适温度'''<br>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低限温度'''<br>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br>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br>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br>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br>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br>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br>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GNRN5nys0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鄉土》茶樹花開果飄香 20181122 | CCTV農業}}<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lass="wikitable"
|<center>'''茶树'''<br><img src="http://naturalnews.com/gallery/640/Plants/Tea-Tree-Oil-Leaves.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naturalnews.com/gallery/640/Plants/Tea-Tree-Oil-Leaves.jpg 原圖鏈結] [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57,54377,54377 圖片來自美寶論壇]</small>
|}
</div>
'''茶树''' 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B6%E6%A0%91|title=茶树|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茶树<br>
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br>
界:植物界<br>
门:被子植物门<br>
纲:双子叶植物纲<br>
亚纲:五桠果亚纲<br>
目:山茶目<br>
科:山茶科<br>
属:山茶属<br>
种:茶树 <br>
分布区域:[[印度]]阿萨姆,[[中国]],[[柬埔寨]],[[肯尼亚]]等域真核域<br>
英文名:tea plant长3-10cm<br>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
==生长环境==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br>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br>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br>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br>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br>
==栽培温度==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br>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br>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br>
'''生长起点温度'''<br>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最适温度'''<br>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低限温度'''<br>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又如,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至℃-10℃的低温。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天,西北风风速每6-8米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天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暧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br>
*1.合理密植。一般采用单行条植法,行距1.5米,丛距0.33米,每丛3株,每亩栽苗4000株。根系带土移栽,适当深埋,以埋没根颈为度,舒展根系,适当压紧,使植株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抗病虫能力相应提高。<br>
*2.加强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产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少施化肥,尽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适时修剪和清园。每年都要适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10厘米,中剪枝为现有树高的一半,深修剪离地面20~30厘米,台刈为离地面5~10厘米。将病虫枝深埋或火烧处理,以减少轮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减少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的越冬虫卵块和[[茶小卷叶蛾]]、[[蚧类]]的残留基数。三是中耕培土。这项措施不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而且能破坏病虫越冬场所,杀灭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虫,深埋枯枝落叶,减少病原基数。四是及时分批留叶采摘。这样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叶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低龄幼若虫和卵块,减轻茶枯病危害。五是诱杀害虫。对一些有趋性的害虫,用灯光、毒饵、色板诱杀。此法大面积应用效果更明显。<br>
A.生物防治 这是一项对人畜安全、对茶叶和环境无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br>
*1.加强对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的保护。在茶园周围保留一定数量的植被,重视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好赤眼蜂、茶园蜘蛛、红点唇瓢虫等害虫天敌。<br>
*2.利用昆虫激素等生物代谢产物治虫。例如,对茶小卷叶蛾发生危害的茶园,可连片采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生产实践中还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br>
B.化学防治 严格按防治指标用药,不能见虫见病就急于用药。对虫口密度、病情指数超过防治指标的茶园,如茶跗线螨被害芽占5%或螨卵芽占20%,茶毛虫每亩7000~9000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10~15头时,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的生产标准,安全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用药时,应选准农药品种,注意使用方法、浓度及安全间隔期。如用Bt制剂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3~5天;用0.2%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小卷叶蛾,安全间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间隔期10天。注意轮换用药,每种农药在采茶期只能用1次。这样既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又可以减少残留。
==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GNRN5nys0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鄉土》茶樹花開果飄香 20181122 | CCTV農業}}<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