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石板

增加 2,0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 name=“11"></ref>
石板屋與庶民生活
無尾港地區的石板屋是先民與環境互動的產物,幾百年來生活在石板屋下,逐漸演化出一套精緻的庶民文化。鹽份、潮濕、多颱風、多地震是無尾港地區最常面臨的自然考驗。石板屋比茅草屋耐鹽、耐風;但室內較潮濕及較畏懼地震。從石板屋的建築結構來分析,房屋兩側的牆面,對颱風或地震產生的應力,較無法承受,容易垮掉,村民稱呼這兩面牆為「風頭壁」。仔細觀察無尾港地區的石板屋,都可發現這兩面牆修補過的痕跡,其石板的色澤較偏黃色,應當是後期陸續修補所使用風化期較短的山邊石板。據耆老的說法,牆面推砌時,石板之所以要稍微向外傾斜的另一個原因,是要防癱垮時石板向屋內倒塌,傷害人命。
石板屋內的細部設計也深受生活條件與自然條件的影響。在天井的水井旁,都會舖上幾塊大石板,當成洗衣板。廚房、豬舍或廁所附近的牆壁會預留一些孔洞當「火灰空」、「出水空」和「便所空」等。窗戶的上方則利用一塊特大的石板當遮雨板;兩側牆壁上開兩個通氣孔,可降低室內的潮濕與溫度。屋頂的上方結構較堅固的定點,壓幾塊大石,叫「壓厝角」,可防颱風時吹垮屋頂。一些較支離破碎的石板,便用來為家畜、家禽蓋座較堅固的房舍或圍成一圈圈垃圾處理場。由於村莊內的土地為村民共同持有,每間石板屋無不想辦法佔地為先,所以留下一條條狹窄的「摸乳巷」,蔚為無尾港的奇觀。村莊裡舉凡走道、水溝、圍牆、「兵將」的房舍多用石板舖設而成;而竹林下則挑選幾塊特大的石板,作幾張矮桌、條椅、板凳在炎炎夏日,成為「厝邊頭尾」休息聊天的去處。一些村莊內的公共事務,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下決定。所以說無尾港是座黑石板城,並不為過。
== 参考来源 ==
{{reflist}}
2,0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