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石光银

增加 13,78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8岁 入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
石光银,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8岁 入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到实利。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陕西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石光银为十八大代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f>[https://h5.china.com.cn/bjh/doc_1_1_5969818.html 石光银:誓将沙漠变绿洲] 中国网,发布时间;03-26 10:24</ref>

石光银同志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还被联合国邀请出席防治荒漠化会议,介绍治沙经验,并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优秀林农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表彰石光银的先进事迹,弘扬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2002年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石光银同志全国治沙英雄荣誉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


现任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石光银是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农民,18岁 入党。过发展沙产业,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民在治沙中得到实利。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2012年陕西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选举石光银为十八大代表[1] 。

2018年1月30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陕西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f>[http://www.qstheory.cn/2019-03/29/c_1124301134.htm 石光银:誓将沙漠变绿洲] 央视网,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14:39:28 </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石光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定边县

主要成就;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治沙英雄==
[[File:石光银1.jpg3.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upload.71.cn/2019/0517/1558082576162.jpg 原图链接][http://www.71.cn/2019/0517/1044216.shtml 图片来源]]]
他20岁担任大队长时,就带领群众致力于治理沙漠的伟大事业。1984年,他怀着锁住黄沙、拔除穷根的责任感和坚定信心,辞去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搬进沙区,成为全国承包治沙第一人。37年来,石光银同志承包荒沙、荒滩22.8万亩,己治理19.5万亩,植树2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地的南缘,营造了近100公里长的绿色屏障,为阻挡黄沙南侵,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经治理的沙地林草覆盖率均达65%以上;他组织207户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治沙公司,探索出一条"公司十农户",综合开发,多业并举,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的产业化治沙新路;他关心乡亲,个人出资实行生态移民,把生活在生态极为恶劣地区的50户特困农民迁移到自己承包的沙地上,为他们盖房子、打水井、分口粮田,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组织80多名农民办起"农民文化夜校",带动沙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他投资数万元建起"黄沙小学",让沙区子弟就近上学读书。石光银同志的治沙模式和技术辐射了周边乡村,他无偿为群众提供树苗50万株,种子4000多公斤,打水井160多眼。践行誓言

治沙践行
"治沙是我唯一的事业,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

这句誓言,"治沙英雄"石光银已经践行了40多年。从20岁开始,这位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的普通农民,便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黄沙、拔掉穷根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信念,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

石光银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受风沙危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开始尝试造林治沙。1984年初,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敢为人先,毫不犹豫地带领妻儿,把家搬到沙区,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沙3000亩的合同,成为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的第一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治理荒沙、碱滩22.8万亩,累计植树4000多万株(丛),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营造了百余里长、几十里宽的绿色生态屏障。

在实践中,石光银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治沙公司,创造出"公司+农户+基地"的治沙模式,联合了5乡8村302户的农民。通过大办沙产业,实行农林牧、种植养殖并举的办法,把治沙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使农户在治沙中得到实利。如今,石光银的治沙公司资产总值已达1亿多元,年纯收入达100万元,成为一个集造林治沙、种植养殖、旅游观光、科技示范、农工牧一体的大型绿色庄园。

石光银在沙海里摸爬滚打40年,为我国治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先后11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先进模范工作者奖状、奖牌上百件。(那春风)

==人物经历==
[[File:石光银1.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upload.71.cn/2019/0517/1558082568152.jpg 原图链接][http://www.71.cn/2019/0517/1044216.shtml 图片来源]]]

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3月25日晚登上《新闻联播》,他的治沙故事同榆林治沙造林的伟大壮举,成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推出的开篇之作。<ref>[http://www.71.cn/2019/0517/1044216.shtml 石光银:治沙是毕生事业 40多年让“沙窝窝”变“金钵钵”] 央视网,发布时间;2019-05-17 16:42 </ref>


“大漠赤子”石光银:誓将沙漠变绿洲

在榆林,一代代治沙人用汗水,甚至生命,将片片沙漠变成了绿洲,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就是其中一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就带领大家栽树,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片林到连片治理,四十多年里,这位沙漠汉子执着地与荒沙做着斗争。

3月中旬,刚在北京开完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一回到家就下了地,他和村民们要赶在春分之前,把狼窝沙里的最后一片沙丘栽种下改良后的新树苗。<ref>[https://www.360kuai.com/pc/94daf9f5d6190c31b?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大漠赤子”石光银:誓将沙漠变绿洲] 西部网,发布时间;2019-03-28 00:53</ref>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这个灌木林就把沙子固定住,起不了尘了,现在咱们栽这个樟子松是最好季节。”

眼前这片叫“狼窝沙”的土地,是榆林市定边县长茂滩林场上千个沙梁中最难啃下的硬骨头。石光银告诉记者,狼窝沙的春天来的晚,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就能绿了,望着一道道沙梁上栽满的杨树、沙柳和花棒,外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令人生畏的不毛之地。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过去是沙一直撵人,人一直搬家走嘛,我父亲说我们都搬过九次家,几辈子吃了沙的亏,特别我小时候七八岁放牲口的时候,一股狂风过来就把我卷出三十多里路,我父亲三天后把我找回来的,我说我长大什么事也不干,我就干一件事,跟这个沙斗争到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19岁的石光银刚当上村里的大队长就开始带领大家不停地栽树。1984年,石光银又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带领六户村民从此一头扎进了狼窝沙。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党支部书记石光银:“我把我84只羊卖了,把我骡子卖了,我的家产卖了凑了两万来块钱。”

记者:“在当时这几万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石光银:“当时要算这个账就不敢干了。”

狼窝沙是石光银1985年砸锅卖铁、变卖家产的石光银带头承包下5万8千亩的狼窝沙,“最难啃的硬骨头”,风沙肆虐、十年九旱,石光银的“治沙战役”首先在这里打响。人手不够,他就广发招贤榜,吸引榆林周边同样饱受风沙侵害的宁夏、内蒙古等地的农民,没想到一场大风刮过,90%的树苗全部都被掩埋了。倔强的石光银第二年带领200多人再战,最终勉强存活下来的苗子也只有20%,接连遭遇失败,不少人对毛乌素不再抱有希望。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村民韩恒明:“心里就盘算着,这个地界、这个黄沙,咱们有多大力量能把这个林造起来。”

咬紧牙关、不放弃的石光银说服村民三战狼窝沙。1988年,他们在迎风的沙坡上划格子、搭沙障,再在沙障间栽下杨树和沙柳锁住流沙。这一年,狼窝沙的植树成活率终于达到了80%。从此,石光银带领大家治沙造林的脚步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但2008年的那个植树节,石光银把一生最大的悲伤埋进了毛乌素。因为给他运送树苗遭遇车祸,石光银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三战狼窝沙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场大的风沙,可以把新入地的种子吹得颗粒无存,把茁壮的秧苗吹得秆断叶无,要么就是把庄稼都埋进了沙子。就算是一般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也要种个三四茬。除此之外,因为沙丘的移动和风沙的侵害,茅庵草舍没几年就会被沙子湮埋,村里人只得无奈再建宅第、另起炉灶,我记得光我们家就搬过九次。”

石光银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1984年,石光银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带领六户村民一头扎进了狼窝沙。

石光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所有人都住在荒漠中用柳条和塑料布搭的棚子里,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硬到啃不动的干饼子,喝着沙坑里盛出来的水,实在干不动了就一人喝上二两酒,借着酒劲儿坚持干活。在治沙过程中,还会不时遇上沙尘暴,风暴经常就把人刮跑了,他们就得赶紧停下来去找人。

第一年,遭遇了十余次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大伙儿又干了一个春天, 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群众第三次奋战狼窝沙,以“障蔽治沙法”为指导,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柳树,使得树苗成活率达到80%左右,“三战狼窝沙”也最终取得胜利。

石光银:“我这辈子治沙吃了多少苦,把自己的儿子也失去了,可就是这样,只要树活了,群众过上好日子,毛乌素再不受沙子的害,我觉得我是值得的,我现在就是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2

“沙窝窝”变“金钵钵”

“治沙已经成为我一生唯一要干的事业。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要植一天的树,我的儿孙也要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

为了使治沙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治沙为脱贫,脱贫再治沙。石光银要“向沙漠要效益”。

这几年,由于生态向好,许多山区的贫困户移民搬迁到了这片曾经的“沙海”。石光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集荒沙治理、休闲旅游、苗木培育、畜牧养殖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让1500多户农户受益。

石光银先后办起新兴林牧场、千头良种奶牛养殖场、纯净水厂、月牙湖旅景点、脱毒马铃薯良种组培中心、千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千亩日光温室葡萄园、千亩樟子松育苗基地等10多项经济实体,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还在定边镇十里沙建起了移民新村,帮助他们植树造林,种菜种粮,发展养殖业,带领他们走出了贫困。公司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荒沙小学、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十里沙村及周边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除了石光银,还有更多的人都不畏艰难、矢志不渝、治理沙漠。遥感监测图显示,榆林市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12.04%增加到2018年的46.7%,陕西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因为绿水青山的颜值提升了,金山银山的价值也显现了,现在石光银又开始带领乡亲们全面发展育苗、风沙区大棚蔬菜和养殖业等等。今天,榆林的治理沙化面积还在持续扩大,全境2000多万亩的沙漠屏障守住了家园,也守护着春天,现在他们又有了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目标--那就是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陕西省榆林市林业局副局长谢安鸿:“经过70年的奋斗以后,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这400公里主要就是榆林,有这么大的绿色版图,应该在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也就是实现总书记讲话精神,把咱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一定要守得住,建得好,建得更美,人民更有实惠。”

“2019年还是要大干一场。”石光银在沙漠里挥汗四十年,耕耘大半生,让不毛之地变成生态家园。如今,榆林的治理沙化面积还在持续扩大,全境2000多万亩的沙漠屏障守住了家园,也守护着春天,现在他们又有了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目标——那就是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33,60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