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经文歌

增加 2,87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经文歌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8F%E6%96%87%E6%AD%8C/1592736/0/966aca073af458d27b89470a?fr=lemma&ct=single#aid=0&pic=966aca073af4…”
[[File:经文歌1.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BB%8F%E6%96%87%E6%AD%8C/1592736/0/966aca073af458d27b89470a?fr=lemma&ct=single#aid=0&pic=966aca073af458d27b89470a 原图链接]经文歌]]

[[File:BWV226 - Der Geist.png|thumb|right|400px|摘录自[[巴洛克音乐]][[巴赫]]的作品'''[[Der Geist hilft unser Schwachheit auf]]'''(BWV226),歌唱者须在同一个音节上唱出许多不同的音符,此作曲结构称为[[melisma]]]]

'''经文歌'''({{lang-en|'''motet'''}}),是[[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

==简介==

是[[中世纪音乐|中世纪]]到[[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宗教音乐]]体裁,由克劳苏拉(clausula)发展而成。一开始是在克劳苏拉段落加入歌词,称为motetus,后逐渐发展演变为经文歌。

13世纪初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皆为[[拉丁语]]歌词,后来逐渐发展,上二声部可使用各地方言歌词,但此种型式较少见,Tenor取材自[[素歌]],但已非人声演唱,而是由乐器演奏,仅在下面附注出处。

13世纪后半叶的经文歌有两种型式,一为Franconian,一为Petronian。两者皆在节奏上作出对比,由上而下的声部依序为快,中,慢,前者将音符细分在三音之内,后者将音符细分在三音以上。曲调来原则不再只有素歌,甚至可从世俗歌曲之中取材。

==风格发展==

13世纪的经文歌,固定歌调保持在[[男高音]]声部,作为低音,唱拉丁语的经文歌词;上方两个声部则唱不同的歌词(拉丁语或[[法语]])。

14世纪以法国作曲家[[马绍]]为代表的经文歌,是等节奏型的多段复调合唱歌曲,位于男高音声部的固定歌调,处理成等节奏型的2段或3段结构。第2段和第3段常用扩大、缩小、反行、逆行等手法来发展第 1段的旋律,但仍为等节奏型或扩大1倍、缩小1倍的等节奏旋律。

15世纪的经文歌各声部常唱同一拉丁语歌词。[[佛兰德]]作曲家[[G.迪费]]的经文歌,则取消固定歌调,按照世俗歌曲的形式作成自由复调声乐曲。

16世纪佛兰德作曲家[[若斯坎·德普雷]]、[[N.贡贝尔]]等的经文歌采用模仿复调的体制。[[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则开了以本国语言作为歌词的风气之先。无伴奏合唱的经文歌在[[意大利]]作曲家[[G.P.da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中达到全盛期。

[[巴罗克]]时期的经文歌加进了独唱声部和乐器伴奏,风格上有很大的改变。[[J.S.巴赫]]的6首经文歌都用本国语言(德语)作为歌词,是巴罗克时期经文歌的典范作品。

18世纪中叶以后,经文歌的创作渐趋衰微。

==参考文献==
{{reflist}}
{{-}}
{{中世纪音乐}}

[[Category:910 音乐总论]]
135,7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