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赵世举

增加 1,9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赵世举
| 圖像 =
[[File: 谢莉斯Zhaoshiju.jpg|缩略图|左|[httpshttp://p1www.sslshiyan.qhmsggov.comcn/drxwzx_2477/270_500_syyw_2479/t0156b197503164f566201109/W020160305483507122089.jpg?size=260x332 原圖鏈結][http://ifengimgwww.comshiyan.gov.cn/#tag xwzx_2477/syyw_2479/201109/t20110919_254105.shtml 来自 凤凰 党政机关 图片]]]| 出生日期 = 1947 1958
| 逝世日期 =
| 出生地点 =
| 國籍 = 中国
| 職業 = 教授| 知名原因 =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 知名作品 =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古汉语易混问题辨析]]》</br>《[[ 外婆的澎湖湾中国语情]]》</br>《[[ 校园的早晨雅学史初探]]》</br>
}}
'''[[赵世举]]'''<ref>[https://baike.so.com/doc/1057141-1118289.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 武汉大学 ]] 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站长,兼任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湖北省高等学校 ]] 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 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 ]] 理事、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中国辞书学会理事、湖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等。<ref>[http://www.shiyan.gov.cn/xwzx_2477/syyw_2479/201109/t20110919_254105.shtml 道家的“忘我”境界及其启示],党政机关, 人物简介2011-09-19 </ref>赵世举 男,1958 2019 生,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 第三届 语言文 字工作委员会研究机构中国语情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汉办汉语 军事 国际 推广教 资源 究与开发基地(武大)执行副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 副主任,《中 ”在 语情》主编;兼任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 防科 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汉语教学硕博士生指导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曾任襄阳师专副校长、襄樊学院(今湖北文理学院)副院长、武汉 大学 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长江学术》主编、中国语言文化学会秘书长、中国修辞学会中南分会副会长等。举行[[File:Zhaoshiju1.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1e2d38ad98963347.jpg 原圖鏈結][http://www.shiyan.gov.cn/xwzx_2477/syyw_2479/201109/t20110919_254105.shtml 来自十堰市图片]]]== 人物简介 ==
1981 赵世举 男,1958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言学、语言应用、高等教育等。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 率先对古今雅 史进行了较系统整理研究 博士 发表了《雅 武汉大 史初探》、《历代雅书述略》等论 ;较早运用现代语言 新理论新方法系统研究古汉语语法,特别注重隐性语法关系的挖掘,发表了《<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 院教授 《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等论著;研究汉语词汇史和词汇理论用力较多,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发表了《授与动词"给"产 博士 与发展简论》、《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等论文;近些年来主要致力于词汇语义与语法的关系及其对接问题研究 导师 提出了新的看法,发表了《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关于词义的再认识--基于语义与语法接口的语义观》等论文。在语言应用领域,关注前沿,注重学术研究与学科开拓的结合,在 现任 国家语言 发展战略和当代语言生活 文字工作委员会 研究 、语言科技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等领域推出了《语言观的演进与国家语言战略的调适》、《语言与国家》(主编)、《语言科学技术的内涵与范围试说》、《对外汉语教学词汇主导法刍议》等系列成果,主持创建了"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今 机构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语言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建设跨学科创新平台"、" 主任,国家汉办 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等研究平台。已出版专著及合 (武大)执行副主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语言文字工 编著十多部 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语 情]] 等刊物上发表论 主编;兼任全国语言 百馀篇 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语汇分委员会委员 主持 教育部 高等 校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 委员,中 语言 文字发展战略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有不少成果被海内外 者引用或评介。应邀赴美 会理事,中 、法 辞书学会常务理事, 际汉语教学硕博士生指导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曾任襄阳师专副校长 英国 襄樊学院(今湖北文理学院)副院长 日本、意 武汉 学文学院院长 加拿 武汉 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俄罗斯 《[[长江学术]]》主编 新加坡等十多个 家的大 语言文化 会秘书长、中国修辞 术组织讲学或参加 会中南分会副会长等。<ref>[http://www.cssn.cn/zx/bwyc/201901/t20190105_4806813_2.shtml 第三届语言文化与军事国际 学术 活动,曾兼任法 研讨会”在 巴黎第七 防科技 大学 举行], 文系等客座教授。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 国社会科 成果一等奖等。, 2019-01-05</ref>
折叠 198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言学、语言应用、高等教育等。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率先对古今雅学史进行了较系统整理研究,发表了《雅学史初探》、《历代雅书述略》等论文;较早运用现代语言学新理论新方法系统研究古汉语语法,特别注重隐性语法关系的挖掘,发表了《<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等论著;研究汉语词汇史和词汇理论用力较多,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发表了《授与动词"给"产生与发展简论》、《[[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等论文;近些年来主要致力于词汇语义与语法的关系及其对接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发表了《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关于词义的再认识--基于语义与语法接口的语义观》等论文。在语言应用领域,关注前沿,注重学术研究与学科开拓的结合,在国家语言发展战略和当代语言生活研究、语言科技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等领域推出了《[[语言观的演进与国家语言战略的调适]]》、《[[语言与国家]]》(主编)、《语言科学技术的内涵与范围试说》、《对外汉语教学词汇主导法刍议》等系列成果<ref>[http://orig.cssn.cn/zx/bwyc/201711/t20171114_3741612_1.shtml 第九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举行],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14</ref>,主持创建了"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今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语言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建设跨学科创新平台"、"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等研究平台。已出版专著及合作 著十多部,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馀篇,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有不少成果被海内外学者引用或评介。应邀赴美国、法国、英国、日 、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学术组织讲学或参加学术活动,曾兼任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等客座教授<ref>[http://www.cssn.cn/zx/bwyc/201801/t20180107_3806495_7.shtml 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 2018-01-07</ref>。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 个人荣誉==
曾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享受政府专家津贴,多次被授予湖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曾应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大学和学术组织邀请,多次赴国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 折叠编辑本段 论著目录===== 折叠 著作===
1.《〈孟子〉定中结构三平面研究》(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2.《 [[ 古汉语易混问题辨析 ]] 》(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3.《 [[ 汉语研究管见录 ]] 》(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File:Zhaoshiju2.jpg|缩略图|右|[http://www.cssn.cn/zx/bwyc/201901/W020190105671335622865.jpg 原圖鏈結][http://www.cssn.cn/zx/bwyc/201901/t20190105_4806813_2.shtml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图片]]]
4.《古汉语知识辞典》(与罗邦柱先生合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论集》(副主编),香港亚太教育书局1993。
7.《 [[ 现代汉语 ]] 》(参编,编委),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第3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9.《 [[ 言语与言语学研究 ]] 》(合编),崇文书局2005。
10.《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副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2.《汉语色彩知识趣典》(参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 折叠 论文==(一) === 词汇·训诂===
1.《"和你"即"伙里/伙的"》,《中国语文》2004年第1期。
2.《从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看词的多形态和词义分析的多样化》,《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丛刊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4。
3.《 [[ 基于语言与言语区别的词义分析问题试探 ]] 》,《语言文字学论坛》丛刊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授与动词"给"产生与发展简论》,《语言研究》2003年第4期。
5.《 [[ 也谈辞书的释义问题 ]] 》,《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
6.《 [[ 试论汉语语义对立 ]] 》,《湖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5期。
7.《汉语对其他语言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湛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2期。
9.《古汉语同形双音节词语的辨识》,《中文自学指导》1993年第11期。
10.《 [[ 当代商业店名的构成类析及文化透视 ]] 》,《云梦学刊》1999年第1期。
11.《雅学与文化论纲》,《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1期。
17.《提要》,《襄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18.《 [[ 从看雅学的飞跃性发展 ]] 》,国际会议交流论文,载《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提要》,《襄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20.《浅论》,《 [[ 襄阳师专学报 ]] 》1996年第1期
21.《汉语词义的微观结构及其切分与描写》,Proceeding of CLSW-5 <Recent Advancement In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published by COLIPS Publication Singapore. June 2004.
22.《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宏观问题的初步思考》,《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丛刊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6。
(二) === 语法·修辞===
[[File:Zhaoshiju3.jpg|缩略图|右|[http://www.cssn.cn/zx/bwyc/201801/W020180107698342594949.jpg 原圖鏈結][http://www.cssn.cn/zx/bwyc/201801/t20180107_3806495_7.shtml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图片]]]
1.《关于定中结构的指称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2.《汉语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试探》,载《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 [[ 定语的语义指向试探 ]] 》,《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1期。[日本神奈川大学大西克也《殷周时代の一人称代名词の用法をめぐって》一文把本文的观点作为重要一说介绍,并把本文列为参考文献。见日本《中国语学》第239期(1992年);又,中山大学陈伟武《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介绍本文观点,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
5.《 [[ 从看语境对定中结构的制约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2期。
6.《关于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的新思考》,《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0.《从"之"字的用法看组合式谓补结构的形成》,《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
11.《 [[ 古汉语助词"之"概说 ]] 》,《襄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12.《"以…为…"和"以为"的结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浅说》,《襄阳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14. 《空位-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修辞学习》2003年第6期。
15. 《 [[ 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 ]] 》,《修辞学习》1998年第6期。
16.《介词"给"考源》,《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国际会议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
17. 《洪堡特的汉语观与汉语语法特点的再认识》,世界汉语教学史国际研讨会(日本大阪2007)论文,载《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2期。
(三) === 文字、语用及其他===[[File:Zhaoshiju4.jpg|缩略图|右|[http://orig.cssn.cn/zx/bwyc/201711/W020171114406286218943.jpg 原圖鏈結][http://orig.cssn.cn/zx/bwyc/201711/t20171114_3741612_1.shtml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图片]]]
1.《从信息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看汉语汉字的优长》,载《全国汉语汉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 《"说"与"悦"关系辩》,《襄阳师专学报》1981年第1期。
4.《 [[ 双语双方言运用的心态透视 ]] 》,国际会议交流论文,载《双语双方言》(三),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古文化遗址价值论》(与郑远汉师合作),载《蒲圻三国赤壁文化论文集》,三国文化研究会1997。
6.《从语言运用实际看建立言语学之必要》(独撰),《长江学术》第八辑(2005)。收入《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崇文书局2005。
6.《[[从语言运用实际看建立言语学之必要]]》(独撰),《长江学术》第八辑(2005)。收入《言语与言语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崇文书局2005。 7.《 [[ 汉语第一人称表达的特点与先民自我意识的失落 ]] 》,古汉语国际研讨会(法国巴黎2006) 论文,载该会议论文集。
8.《〈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专栏弁言》,《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9.《 [[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主导法刍议 ]] 》(独撰),《 [[ 长江学术 ]] 》2007年第3期,人大《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试论"以德治国"方略的中国文化基础》,载《 [[ 反腐倡廉研究 ]] 》2001年第8期。北京市纪委、北京大学医学院纪委等多家网站转载。另外发表汉字学和评述性文章、著作序言十多篇,从略。== 参考文献 =={{reflist}}[[Category:教授、博士生导师]][[Category: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