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31
次編輯
變更
上海菜
,無編輯摘要
===十六帮别闹申城===
1843年[[上海开埠]]后,“十六帮别闹申城”,本、宁、徽、京、川、苏锡、镇扬、豫、鲁、湘、津、粤、闽、清真、素菜等十六总不同的餐饮流派汇聚上海滩。最早在上海流行起来的是[[安徽菜]],随后[[苏锡菜]]、[[粤菜]]、[[淮扬菜]]和[[京菜]]逐渐兴盛,1930年代苏锡菜馆几占上海酒菜馆之半,而[[广东]]大菜则成为了上海番菜的代名词,深得上海市民及外侨的喜爱,[[新雅粤菜馆]]、[[上海杏花楼酒家]]等海派粤菜名店成为了上海中菜馆中的头牌并传承至今。此外,国际饭店、 [[ 燕云楼 ]] 的京菜;扬州饭店、老半斋的淮扬菜;梅龙镇酒家、四川饭店、洁而精、绿杨村的海派川菜;老正兴的苏锡菜;大富贵酒楼的徽帮菜;洪长兴的清真菜; [[ 功德林 ]] 的 [[ 素菜 ]] 等皆为上海餐饮名店。
==上海本帮菜==
本帮起源于本地家常菜,以家常、平民化为自身的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 [[ 糖 ]] 为主,烹饪上善于用糟,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醇厚鲜美著称。早期的本帮菜更是以价廉、味重、量足为鲜明特点,圈子、腌笃鲜、 [[ 黄豆 ]] 汤这些平民原料,皆为本帮菜的生力军。
最早的本帮菜源于 [[ 浦东 ]] 三林人,于清嘉庆 [[ 光绪 ]] 年间在上海老城区开设的饭摊,称作“铲刀帮”。1930年后, [[ 上海 ]] 工商业快速发展,本帮菜的顾客变成以公司职员为主的新兴阶层,廉价菜在本帮菜中的比例开始下降。
==海派西餐==
据文献记载,上海的第一家西菜馆为位于福州路的一品香番菜馆[7] 。当时西菜又称为番菜。虽然在当时吃西餐是非常时髦的生活方式,但是中国人一开始难以适应西菜的 [[ 烹饪 ]] 方式,就比方说这半生半熟的牛排。上海西餐于是便汲取各国 [[ 西餐 ]] 的精髓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俄式海派西餐一菜一汤( [[ 罗宋汤 ]] 、 [[ 面包 ]] 加 [[ 黄油 ]] )因经济实惠瞬时风靡上海。1937年前,上海有西菜馆200多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餐饮列表==
! width="10%" | 菜系 !! width="10%" | 编号 !! width="40%" | 项目名称 !! width="25%"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width="15%" | 批次
|-
| 粤菜 || Ⅷ-4 || [[上海杏花楼酒家|杏花楼广式月饼制作技艺]] || [[ 黄浦区 ]]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8 || [[小笼馒头|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 || 黄浦区、 [[ 嘉定区 ]] || 第一批
|-
| 素食 || Ⅷ-9 || [[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艺]] || 黄浦区 || 第一批
|-
| 川菜 || Ⅷ-10 || [[绿杨村川扬菜点制作工艺]] || [[ 静安区 ]]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18 || [[王家沙点心店|王家沙本帮点心制作技艺]] || 静安区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23 ||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 [[ 金山区 ]]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24 || [[高桥松饼制作技艺]] || [[ 浦东新区 ]]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25 || [[ 羊肉加工技艺]] ([[真如羊肉加工技艺]]、[[江桥羊肉加工技艺]]) || [[ 普陀区 ]] 、嘉定区 || 第一批
|-
| 本帮 || Ⅷ-33 || [[三阳泰糕点制作技艺]] || [[ 南汇区 ]] || 第二批
|-
| 本帮 || Ⅷ-48 || [[老正兴|老正兴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 黄浦区 || 第三批
| 浙菜 || Ⅷ-51 || [[小绍兴白斩鸡制作技艺]] || 黄浦区 || 第三批
|-
| 本帮 || Ⅷ-53 || [[上海米糕制作技艺]] || [[ 松江区 ]] || 第三批
|-
| 京菜 || Ⅷ-54 || [[上海国际饭店|国际饭店京帮点心制作技艺]] || [[锦江国际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