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蟑螂

增加 1,1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蟑螂'''({{Lang-en|'''Cockroach(es)'''}} )是一種有著億萬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過往泛指所有屬於「[[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蟲]],目前已發現大約有4000多種, 多生於林間野外,而且白天活動,能飛行;只有少數的種類,生活於住家、夜間活動,不擅飛行,只能滑翔,是為住家蟑螂(household cockroach)。<ref name=“tepma">{{cite web |url=http://www.tepma.org.tw/html/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337205 | title= 蟑螂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 | author=|accessdate=}}</ref>  與人類的食性重疊,部份蟑螂對人類的家居都有很強的入侵性,牠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亦會傳播多種[[病原體]],因此蟑螂被普遍認為是[[害蟲]]。雖然蟑螂不受歡迎,甚至要除之而後快,但在历史上有过東亞、東南亞等地居民食用蟑螂的纪录。 和人類不同,蟑螂的神經中樞並非一黨獨大,腦、胸、腹等神經節,各自控制著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以切除部分身軀仍可快速行動)。因爲神經各司其職,蟑螂的反應迅速,腹面和腳上遍佈的[[剛毛]]能感受到輕微的風吹草動,遠在你走近蟑螂之前,牠就早已逃之夭夭。<ref name=“泛科學">{{cite web |url=https://pansci.asia/archives/85871 | title= 與恐龍生活到和人類同居:蟑螂的超強適應力 | language=zh | date=2015-09-24 | publisher=Pan Sci泛科學 | author=|accessdate=}}</ref>
==蟑螂由來==
昆蟲的祖先遠從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 (約三億年前)就 開始生活在地球上,並且從 二疊紀大滅絕( 約二億五千萬年前 的[[二疊紀]]大滅絕 後開始繁盛,而其中一支 [[ 網翅總目 ]] (Dictyoptera)的昆蟲,和恐龍一同演化(恐龍約在二億三千萬年前出現),食肉的 [[ 螳螂目 ]] (Mantodea)首先分家,演化成現代的螳螂。而 [[ 蜚蠊目 ]] (Blattodea) 的兄弟則吃起了 雜食和木頭 為食 ,站穩了生態圈的分解者角色。一支保留了少許的社會性風格,演化成現代蟑螂。<ref name=“泛科學">{{cite web |url=https://pansci.asia/archives/85871 | title= 與恐龍生活到和人類同居:蟑螂的超強適應力 | language=zh | date=2015-09-24 | publisher=Pan Sci泛科學 | author=|accessdate=}}</ref>
==分類==
以現代的[[生物分類學]],蟑螂約有4000種,其中約有數十種被認為是害蟲。除了其中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家居,又有數種作為人類[[寵物]]飼養及寵物糧食外,絕大部份品種只能在野外山澗樹林或昆蟲[[博物館]]中見到。家居最常見的蟑螂,大的有[[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及短翅的[[斑蠊]](''Neostylopyag rhombifolia'');小的有體長約15 mm的[[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日本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及[[亞洲姬蠊]](''Blattella asahinai''),熱帶地區的蟑螂一般比較巨大。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野外蟑螂因品種而異,[[趨光性]]有正亦有負。
主要分類:*[[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棕色蟑螂]](Periplaneta brunne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棕帶蟑螂]](Supella longipalpa)*[[潛伏蟑螂]](Pycnoscelus surinamensis)*[[花斑蟑螂]](Neostylopyga rhombifolia)*[[灰色蟑螂]](Nauphoeta cinerea)<ref name=“tepma"/>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