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J曲線效應

 

 

 

目錄

中文名

J曲線效應

目錄

簡介

原因分析

應用簡介

簡介

本國貨幣貶值後,最初發生的情況往往正好相反,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經過一段時間,貿易收入才會增加。因為這一運動過程的函數圖像酷似字母「J」,所以這一變化被稱為「J曲線效應」。由於本幣貶值到貿易收支改善之間存在着時間長度不等的時滯,因此又稱為「時滯效應」。

原因分析

其原因在於最初的一段時期內由於消費和生產行為的「粘性作用」,進口和出口的貿易量並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但由於匯率的改變,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出口收入相對減少,以外國貨幣計價的進口支出相對增加,從而造成經常項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順差減少。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一狀況開始發生改變,進口商品逐漸減少,出口商品逐漸增加,使經常項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響,然後使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應用簡介

效應應用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當匯率變化時,進出口的實際變動情況還要取決於供給對價格的反應程度。即使在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的情況下,貶值也不能馬上改善貿易收支。相反,貨幣貶值後的頭一段時間,貿易收支反而可能會惡化。為什麼貶值對貿易收支的有利影響要經過一段時滯後才能反映出來呢?這是因為,第一,在貶值之前已簽訂的貿易協議仍然必須按原來的數量和價格執行

貶值後,凡以外幣定價的進口,折成本幣後的支付將增加;凡以本幣定價的出口,折成外幣的收入將減少,換言之,貶值前已簽訂但在貶值後執行的貿易協議下,出口數量不能增加以沖抵出口外幣價格的下降,進口數量不能減少以沖抵進口價格的上升。於是,貿易收支趨向惡化;第二,即使在貶值後簽訂的貿易協議,出口增長仍然要受認識、決策、資源、生產等周期的影響。至於進口方面,進口商有可能會認為現在的貶值是以後進一步貶值的前奏,從而加速訂貨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本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狀況產生影響的時間可劃分為三個階段:貨幣合同階段、傳導階段、數量調整階段。在貨幣合同階段,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和數量不會因貶值而發生變化,以外幣表示的貿易差額就取決於進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計價貨幣。如果進口合同以外幣計值,出口合同以本幣計值,那麼本幣貶值會惡化貿易收支。在傳導階段,由於存在種種原因,進出口商品的價格開始發生變化,且數量變化遠大於價格變化,國際收支狀況開始改善,最終形成順差。因此,J曲線效應產生原因在於短期內進出口需求彈性ηx + ηm 1,本幣貶值能使一國貿易收支狀況得到改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