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God的漢譯史》作者:程小娟 著,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1]學術出版機構。社科文獻秉持「創社科經典,出傳世文獻」的出版理念,立足於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是一家面向海外學者與高端學術研究機構,致力於全球學術資源整合、學術產品研發和學術成果傳播的出版社[2]

目錄

內容簡介

《God的漢譯史:爭論接受與啟示》引入了互動交流類方法論範式,從翻譯和接受兩個層面系統論述了God的漢譯這一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在翻譯層面,以明末清初至20世紀初傳教士關予God譯名的爭論歷史為背景,詳細剖析了《教務雜誌》1875年至1877年、1890年至20世紀初發表的譯名討論文章,提煉出傳教士間的主要分歧:對「God」原文和譯入語理解的分歧,對中國讀者和傳教士翻譯傳統理解的分歧;考察了傳教士在爭論中提出的不同解決方案。在接受層面,分別考察了明末清初、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中國士大夫、神學家、現代作家等群體對God及其譯名的獨特理解和接受。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反思了網擾譯名問題的「可譯性」、「詮釋衝突」、「傳播的兩難」等問題,嘗試從歷時的、諸種張力不斷變動的、傳播者與接受者交流互動的角度為這些問題尋找出路。

作者介紹

程小娟,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聖經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聖經漢譯史、聖經文學和比較文學,發表過《(教務雜誌)關於(聖經)漢譯中傳達問題的討論》(《宗教學研究》2012年第3期)、《(教務雜誌)「譯名之爭」的傳播學透視》(《浙江學刊》2009年第5期)等論文。

目錄

導論

一 研究緣起

二 方法論

三 本書各部分內容簡介

四 本書期望獲得的成果

五 用語說明

上篇 傳教士關於「God」漢譯問題的討論及其引起的反思

小引

第一章 聖經漢譯中「God」翻譯討論的歷史

第一節 明末清初天主教的譯名之爭

第二節 新教早期的譯名爭論

第三節 1877年在華新教傳教士大會前後的譯名討論

第四節 1890年在華新教傳教士大會前後的譯名討論

第二章 新教傳教士譯名討論中的主要分歧

第一節 傳教士對原文理解的分歧

第二節 傳教士對譯人語理解的分歧

一 對中國宗教觀念廈語言的總體看法

二 對「上帝」的理解

三 對「神」及「靈」的理解

第三節 傳教士對當下讀者的不同看法

一 讀者的理解是否可靠

二 讀者之間的理解差異

三 對讀者理解案例的理解分歧

第四節 傳教士對自身傳統的不同理解及其個人取向的差異

一 對西方傳統的不同理解

二 對傳教士之中國傳統的取捨與理解分歧

三 個人取向的差異

第三章 新教傳教士提出的譯名解決方案

第一節 妥協的方案

一 妥協共存

二 妥協統一

第二節 不妥協的方案

一 反對當下的妥協方案

二 交給時間和中國基督徒

第四章 對傳教士譯名討論的反思

第一節 可譯與不可譯之間

一 翻譯理論的分歧

二 傳教士問的分歧

三 「必須表述」下的追尋

第二節 詮釋的衝突與解決

一 詮釋的衝突——共時的考察

二 解決的趨勢——歷時的考察

第三節 傳播中的兩難與猶疑

一 求同與求異之間

二 學習——含混帶來的困難與解決

下篇 God在中國歷史上的接受情況及其對譯名問題的啟示

小引

第一章 明末清初士大夫對G0d及其譯名的理解

第一節 從教者的理解

徐光啟

二 李之藻

三 楊廷筠

四 王征

五 嚴謨

第二節 反教者的理解

第二章 19世紀新教接受者對G0d及其譯名的理解

第一節 新教早期接受者梁發和洪秀全對譯名的理解

一 梁發對cod中文譯名的理解

二 洪秀全與拜上帝教對譯名的接受

第二節 在《萬國公報》「聖號」討論中中國作者群對譯名的理解

一 獨立的觀點

二 理性的證明

三 寬容的態度

第三章 20世紀上半葉G0d的接受情況

第一節 基督教神學家在上帝觀方面的調適

第二節 受基督教影響的現代作家的接受

一 理解耶穌:偉大的人格

二 冰心:愛的造物者

三 許地山:非-神論的上帝

四 曹禺:作為神秘主宰的上帝

五 蕭乾:被質疑的上帝

餘論:從接受角度對譯名問題的再思考

一 可譯與不可譯的再思

二 詮釋的再思

三 傳播的再思

參考文獻

後記

視頻

God的漢譯史 相關視頻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建社30周年宣傳片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數據庫培訓

參考文獻

  1.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2. 本社介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