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件:施云翔.jpg

施云翔.jpg(174 × 220像素,文件大小:12 KB,MIME类型:image/jpeg
施云翔
施云翔
施云翔
出生 1956年
四川成都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知名作品 《施云翔画集》
《施云翔彩墨山水画集》
《施云翔山水画技法》
《施云翔彩墨选》


施云翔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施云翔(1956—), 生于四川成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大风堂传人,曾师从张大千弟子赵蕴玉先生。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创作课程导师(主讲教师)。 施云翔青绿彩墨山水画专项研修班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教授、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徐悲鸿画院 [2] 副院长、大风堂画学研究会 [3] 会长。香港东方艺术中心特聘画师,《东方美术》广东编辑部执行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理事,广州书画学院副教授;擅泼彩山水;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作被日本、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欧美各国人士及国家收藏;作品入编《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近年出版有《施云翔画集》、《施云翔彩墨山水画集》、《施云翔山水画技法》等。

中文名 :施云翔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 1956年 

职 业: 中国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代表作品 《施云翔画集》、《施云翔画选》、《施云翔彩墨选》等


人物简介 施云翔

施云翔,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方美术家》广东编辑部执行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理事、广州书画学院副教授。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优秀作品均被日本、新加坡等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和欧美各国人士及国家收藏。 1995年参加新加坡中华艺术宫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家精英》,获银奖;同年,其个人传记被载入《中国现代书画名家人名录》;1996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7年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等,作品入编《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2000年以来先后有作品入选全国画展和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入编国内大型画集、画刊有《当代名家扇面图典》、《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佳作选》、《东方美术》、《美术家》、《美术界》、《美术大观》、《中国书画》《国画家》、《水墨名家》等学术期刊及书画美术报。出版有《施云翔画集》、《施云翔画选》、《施云翔彩墨选》、《云翔写生作品选》、《施云翔彩墨山水画集》、《云翔书画》、《施云翔山水画技法》等。 施云翔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融入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山水,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 他的山水画作品用墨凝重浑厚,行笔流畅自如,画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艺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表现自然神韵;作品深邃的静美和气势恢弘的景观,常给人一种强悍的感染力和无限的遐想。

人物评价

施云翔擅长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鸟。

个人展览: 1996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7年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编《’97首届欧洲中国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 1998年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沿海各地举办巡回画展,参加’98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1999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个人画展。 2000年以来先后有作品入选全国画展,入编大型画册。

从艺经历:

施云翔先生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安家落户,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这些青年人以他们的知识和青春面对人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人生的考验和磨难。他们放弃了学业,命运把他们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那时还是小青年的施云翔背着行装落户到四川峨眉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开始了他那艰苦而近乎苦行僧式的劳动和学习生活。艰苦和磨难对初涉尘世的小青年似乎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但对于性格坚韧,安于寂寞,自强不息的施云翔似乎成了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生活的磨难丰富了他人生的理念,艰苦的人生经历更坚定了他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所有这一切都被转化成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苦读深研的动力,他以恬然淡定面对生活,以宽阔的胸襟面对自然,在磨难中苦练绘画基本功,在修炼中发现自然之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四川是中国的鱼米之乡,是祖国山河最秀美的地方,而“峨眉天下秀”又集中了四川秀美山川的精华。峨眉的秀美山川本身就是山水画家最好的教师,施云翔和大山朝夕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崇山的晨旭,暮时的迷雾,奔腾的烟云,高耸的巨树,清澈的山泉,繁茂的植被,逐渐和他精神融为一体,他踏踏实实地习画,在学习和思考中融汇古今,逐渐升华到心随笔意,领悟自然的境界。正是大山塑造了他沉稳内敛的个性,正是大山给予了他深邃厚重的大气势、大境界。 他力破陈法,笔墨纵横,豪放中见精微,雅俗共赏,意趣横生。营造出他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他博采众长,融汇古今,他作品中有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的影子,但呈现给观众的是施云翔的艺术个性。 2000年以来,施云翔画路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对自己的绘画语言重新进行组构调整,在更加贴近传统的同时,深入探讨寻求中西绘画艺术相互借鉴和互相融合的契合点,积极探索水墨与色彩和谐兼容的新艺术形式。把西方写实绘画观念和浪漫主义创作精神与中国画中泼墨泼彩相融和,大胆试验,在抽象中寻求具象,使作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贵在创新,充满时代精神的绘画必然能唤起更多观者的共鸣。施云翔的作品已引起更多美术家、艺术爱好者关注和收藏家的喜爱。其作品《梦回川江图》在2006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15万元成交就是很好的佐证。 施云翔还年轻,以后的艺术道路还很漫长。事业成功艺术成就永远会伴随着勤奋、善于思考的人。 这部画册是施云翔先生对自己过去艺术实践的小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画家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和艺术成就。我深信施云翔先生不断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出,回报社会、读者对画家的关爱。


施云翔山水画集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施云翔山水画集》内容简介:施云翔在中国画坛初露头角的山水画家,也是深具潜力的一代新秀。成就和造诣把他推上了艺术院校的讲坛。他在创作上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础,融入浪漫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山水,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施云翔山水画集》为施云翔同志的山水画集,供大家赏析学习。 作者简介 施云翔,四川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现为香港东方艺术中心特聘画师,《东方美术》广东编辑部执行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理事,广州书画学院副教授。 施云翔擅长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鸟。他的山水画画中有诗,常以云雾流横、山势磅礴、吞吐万象的全景表达一种广阔的意境和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用墨凝重浑厚,行笔流畅自如,画面有传统技法的苍润严谨,又有西画的质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艺拓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表现自然神韵。作品深邃的静美和气势恢弘的景观,常给人一种强悍的感染力和无限的遐想。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优秀作品均被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各国人士及团体收藏。 1995年参加新加坡中华艺术宫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家精英展》,获银奖提名。同年,其个人传记被载入《中国现代书画名家人名录》。 1996年在广州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9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编《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精品集》、《东方美术》、《艺术家》、《美术界》等国内画刊和画集。 2000年以来先后有作品入选全国画展,入编大型画册。 如今出版有《施云翔画集》、《施云翔画选》、《施云翔彩墨选》、《云翔写生作品选》、《施云翔彩墨山水画集》、《云翔书画》等。 新作 定价:25.00 施云翔山水画新作 作者:李克峻主编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页数:46 印刷时间:2008-1-1 开本:16开 纸张:铜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806845974 包装:平装 收藏人气:67 内容简介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国画导学范本》是专为学习中国画的朋友们编选的一套供鉴赏、研究、提高的范本。在九位画家的近400幅作品中,他们或奋笔挥写,彰显诗情画意;或精勾细染,追求工整娴雅;或墨彩融动,展现心灵与自然景观的共鸣。对传统文化的诠释,是对人与自然相谐的创造,是对美的讴歌与赞颂。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施云翔山水画新作》。施云翔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实力派画家。他勤奋善思考,很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且在诗、书、画多方面均有成就。 施云翔擅长水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鸟。他的山水画常以云雾流横、山势磅礴、吞吐万象的全景表达一种广阔的意境和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学术成就 其如今编著的《中国画学谱·云雾山水卷》、《山水画导学范本》、《山水技法丛书》等先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及大连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 《山水技法讲座》分期连载于《中国书画报》。 2006年其论文《论中国画的意象道学观》、《中国画的立意与美学思想》二篇被收入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文艺年志》。 部分学术文章发表于国内各类艺术刊物及报纸上。 艺术思想 从中国画的文化立场出发,以“推进笔墨艺术”为己任,强调中国画应恪守“笔墨当随时代”的原则,追求雄浑、苍茫、磅礴大气和厚重力健的境界,推崇具有正大气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倡独立思考,探索创新。追求“厚、重、沉、稳”的人格精神和笔墨品质合二为一的艺术风格。

文件历史

单击某个日期/时间查看对应时刻的文件。

日期/时间缩略图大小用户备注
当前2018年12月4日 (二) 20:492018年12月4日 (二) 20:49的版本的缩略图174 × 220(12 KB)大丰古意讨论 | 贡献

以下1个页面链接至本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