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DIM法是中國的一個文化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目錄

名詞解釋

DIM法即,決策者或決策(Decision maker/Decision making)、信息(Information)和動力(Motivation)的縮寫,DIM方法是決策分析方法的簡稱。美國經濟學家埃岡·紐伯格和威廉·達菲首先系統闡明了DIM分析方法,並運用DIM方法對各種典型的經濟活動進行了分析研究。這種方法的倡導者把經濟體制看作是一種經濟決策的機制。由於決策過程包括決策權的分配(決策結構)、向決策者提供他們能夠作出合理決策的信息(信息結構)、決策者借實現其決策的機制(動力結構)三個部分。

DIM法的內容

提出這種方法的人認為,

1.決策結構是不同經濟體制間最重要的區別,涉及到決策權的性質、來源和它在社會成員中的分配。決策權是一種法律權力,它標誌着當事人為自己目的服務作出決策的可能性。其基本來源包括傳統習慣、強制、所有制、信息以及選舉和委任等等,決策權的分配可分為集權決策和分權決策。

2.信息結構是指為收集、傳送、加工、儲存、糾正和分析經濟資料而確立的機制與渠道,信息結構的關鍵作用在於給當事人提供信息,以減少不確定性。信息流分為縱向的、橫向的、直接橫向和間接橫向的。信息流的差別表現了經濟體制的差別。集權體制以縱向信息流為主,分權體制以橫向信息流為主。信息結構與決策協調密切相關。動力結構是當事人能夠藉以貫徹自己決策的機制。在動力結構中,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不同表現了經濟體制的差別。

3.動力結構的主要內容是刺激方式,可分為正面刺激和反面刺激。前者包括:物質利益,即由價格、稅收來補貼工資率的改變引起的利潤和工資的變化;非物資利益,即各種榮譽或稱號。後者包括撤消物質利益和非物質利益所引起的刺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