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921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天搖地動,更帶走2415條人命,致超過1萬人受傷,10萬多棟房屋倒塌。那一夜,持續102秒的搖晃、上百次的餘震,緊接著樓塌、人亡、驚恐與悲傷,那是台灣二戰後傷亡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是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1999年9月21日上午1時47分15.9秒發生於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重搖晃,共持續約102秒。震央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處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約8.0公里,芮氏規模7.3。

近百年來規模最大的強烈地震,震央(斷層開始斷裂處稱之為震央)位於日月潭西方12.5公里,也就是南投縣集集鎮附近,芮氏地震規模高達ML=7.3,釋出的總能量是去年嘉義瑞里大地震的40倍,相當於三十顆廣島原子彈威力,全台灣皆能感受到強烈震度,並造成多起房屋倒塌與意外事故,並引發嘉義以北大停電,各地接二連三傳出重要災情。本次集集大地震,除了主震外,隔日上午也發生五百多起大大小小的餘震,其中最大一次發生在台中上午2點16分,規模6.8。


目錄

台灣有紀錄以來 第二大地震

還記得九二一大地震嗎?那天凌晨發生的事情,仍在許多人心中難以忘懷,就連電影或連續劇也把大地震演進了劇情中,足見這場天災對台灣人的衝擊力,也是從這場天災後,台灣正式開始重視防震相關建設以及教育,談論任何與天災相關的議題時,九二一也常是用來舉例的範本之一。[1]

九二一大地震,也稱集集大地震,地震發生時間是 1999年9月21日凌晨 1時47分,當時南投縣集集鎮出現地震活動現象,芮氏規模達到 7.3,嚴重的地震災情在台灣釀成重大傷亡,總計 2,415人死亡, 29人失蹤, 11,305人受傷,死傷程度是台灣有紀錄以來第二大,僅次於 1935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

另外,地震不但讓人員傷亡慘重,也震毀許多道路、橋樑、堰壩、堤防等交通和水利設施,當時台鐵西部幹線一度全面停駛,亦有多數客運公司暫時停駛,電力設備、維生管線、工業設施、醫院設施、學校等公共設施也受衝擊,地震引發大規模的山崩與土壤液化災害,其中又以台灣中部受災最為嚴重。估計當時有 51,711間房屋全倒,53,768間房屋半倒,全國經濟損失達新台幣 3,647億元。

當時各地最大震度如下:

  • 震度7:南投魚池
  • 震度6:雲林古坑、台中市、嘉義阿里山
  • 震度5:嘉義市、台中德基、花蓮西林、苗栗鯉魚潭、花蓮市、高雄桃源、台南佳里、宜蘭南山、新竹竹北、台東利稻、宜蘭市
  • 震度4:桃園三光、台東市、屏東縣九如、澎湖縣馬公、台北市、高雄市、台北五分山

83國關注台灣災情

九二一大地震後,世界各國都表示關心,地震後 4天內就有 83國政府透過各種管道,向台灣表達關切與慰問,派出救難隊的國際組織、國家與地區有:聯合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瑞士、新加坡、土耳其、西班牙、德國、南韓、香港、奧地利、泰國、墨西哥、捷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其中在地震當天最先到達台灣的是美國、新加坡與日本救援團。

除了上述國家救援隊直接深入災區現場救災外,包括以色列、馬來西亞、瑞典、約旦等各國政府或民間以各種管道捐款、贈送醫藥或物資協助賑災。 災後,台灣製播影片感謝全球協助重建。

防震與新聞倫理受到重視

震後,台灣政府開始檢討建築物或其他地方的防震措施,亦在此次地震後開始正視防震教育,加強防震防災的宣傳,並將九二一地震編入教材中,地震也讓公眾討論新聞倫理的問題,因為當時媒體不間斷播報震災畫面,許多人包括兒童產生恐懼和退縮心理反應。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就呼籲家長應注意避免孩子暴露在過多的慘痛畫面中,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影響。

921大地震照片集

地震可能發生原因

  • 地震可能發生原因有三類︰1˙斷層發生、2˙火山爆發、3˙隕石撞擊,本次地震屬於第一類,也就是伴隨著斷層移動而發生。[2]
  • 地震依震源深度可分為三類,地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稱為淺層地震,在 71-300公里之間的稱之為中層地震,在301-700公里的地震稱之為深層地震。
  • 地震是一種能量釋出,然後以波的形式向四方擴散,整個傳播途中它的能量會因為摩擦、吸收等因而衰減,因此當地震是屬於淺震時,它的能量釋放會比較快,影響區域較小,但卻因震度強,所以造成的災害卻比較重大。
  • 依據地震學家古騰堡的公式估計,地震規模每增大一個單位,所釋放的能量約增大30倍。  

目前台灣地區有兩個地震觀測網,從事每月的測震作業。其中一個就是屬於中央氣象局的測震網。該網在一九八○年以前共有十七個測震站(見附圖一),其儀器大多數是使用數十年之機械型地震儀,種類很多,保養不易。而且有不少儀器年已停止生產,零件維護十分困難。

為了改進以上的缺點,自一九八○年起,除了鞍部站(其為國際站)、玉山站及蘭嶼站(這兩站缺電源)外,其餘各站之地震儀陸續更新,到一九八二年全部完成。目前該局已積極地努力增建測站,以改進地震觀測。另外的一個測震網就是屬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的台灣匯記式地震觀測網。迄今測震站的總時已達廿個(見附圖二)。發生在台灣本島及周圍(主要在北緯廿一度到廿六度,東經一一九度到一二三度間),規模大於一的地震,均能由全部或部份測震站偵測站偵測到。地震波由野外測震站的感應器接收後,經過放大及調變,然後傳輸到台北的紀錄中心。

地震規模與地震震度

在新式的地震儀尚未發明以前,人們將地震分為數級,稱之為地震強度(Earthquake Intensity),簡稱為震度,又稱為震階,這樣的分類是按照房屋建築物所受到的損害大小和人對地震的感覺來決定。目前世界通用之地震強度有12級與7級之分,台灣使用之七級地震強度指一到六級加上零級(無感地震),為地震儀所測得之震波加速度計算的結果。地震強度只能表示災害所造成的影響與情形,但並不代表真正的量與大小,此外這個數字也會因離震央距離之遠近而有改變。

為了解決地震震度無法表示地震能量的缺憾,美國地震學家芮希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根據地震儀的紀錄,創立了一個新的地震分析標準,叫做地震規模(Eatrhquake Magnitude)。他根據地震時所產生的震波運動量,也就是振幅大小計算而得,因而會有小數點的情形發生。每一個數字代表地震震源所述出的能量多寡,這也就是報紙上與台灣省氣象局所用之芮氏地震規模。

地震規模公式

M = log10 (A/T)

M︰地震規模 A︰最大振幅 T︰週期 規模與能量關係 log10E = 5.24 + 1.44M

E︰釋放能量(焦耳) 芮氏地震規模每一單位的增加是前一單位的十倍,也就是說規模2的地震是規模1的30倍,規模3的地震則是規模1的900倍。目前地球所能產生的地震規模最大為9,最小為 -2 或 -3,已經產生過的最大為 8.7。


視頻

921大地震紀實

921大地震 台灣史上最慘地震!


【九二一20年系列報導】 九二一撼全台 逾5萬屋倒萬人死傷 單元1| 2019.09.21 第32集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