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988年的復讀生(水仙書生)

七夕女兒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七夕女兒河》中國當代作家水仙書生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七夕女兒河

夕陽把它濃重輝煌的金色,從樹蔭里投射到我們縣城一高的女生宿舍小院中。

小院在學校威嚴的大門和高大嶄新的教學樓之間,偏居在道路的東面,這個小院其實是舊校舍沒有被完全拆除遺留下的部分,有一個小小的月亮門和新校區相通連。這裡是高三復讀女生宿舍。

小院中有一排破舊的老瓦房,是以前的教室,現在變成了大通鋪。一條斑駁的碎石小路,幾株高大的桐樹和樹蔭下一片潮濕荒蕪的泥土地。

泥土之所以潮濕,是我們這些女孩每天早起潑灑洗臉水所致,又由於我們忙於功課,除了深夜睡覺,平時幾乎不在小院中停留,泥土地上總殘存着落葉或枯草,發出一股霉濕的氣息。

四月天的光景。

此時的小院卻呈現出一種少見的情景:大家晚飯後破天荒沒有馬上一頭扎到教室里去,而是不約而同地都呆在小院裡,或許是這傍晚美麗的斜陽、這早春可愛的天氣,把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女孩子從教室中、書本里拉了出來。

小院在大家的說笑聲中突然顯得那樣的安寧美好,蕩漾着一股如花初綻般的寧靜閒適。

難得緩慢閒散的腳步,踩上了鬆軟的泥土,腐敗的落葉被無意中踢開,多日來沉溺於書本中的眼神驚喜地望見了腐葉下泥土裡,野草發出的黃綠色柔弱卻蓬勃的嫩芽。

「這是種花的季節呀!我們種花吧」

不知是誰的倡議,讓許多人深藏記憶中的美麗童心和天性自然的樂趣被這一聲明朗的倡議喚醒了。

於是,拋下晚飯後夜自習前的苦讀,我們這一群曾經高考落榜但又不甘心就此作罷,心懷夢想、期冀依靠高考改變自己命運的農家姑娘, 憑着自幼熟悉耕作的技能,不多一會,就用鏟子和磚塊在沒有被樹蔭遮蔽的空地上開墾出了一畦尺方的花田。

忘了從何而得的花種,被淺淺地埋在梳理得鬆軟清新的土裡,不幾日的功夫,便冒出了肥嫩的葉芽。

低年級的同學們,驚訝地打量着我們的花草,也打量着我們這一群平時呆板沉默的補習生。

從此,小院被我們打掃得乾淨清爽,夕陽下,有打羽毛球的、有閒坐靜思的、也有歡笑聊天的。我們用這樣的方式,調劑着單調緊張的學習生活。

一個夜晚,我照例吹熄了蠟燭,從九點半就熄燈了的教室,加班加點學習後回宿舍睡覺。我不敢不努力,不敢鬆懈,不敢浪費時間,我離開教室的時候,還有幾個用功的同學在發奮苦讀。

下弦月已經微微西傾,夜半時分的校園一片沉寂。

走進小院的月亮門,在清明的月光下,五月的花草已繁茂碧綠,我被夜色中的它們吸引了,走近去附下身,看見閃閃爍爍幾點初起的露珠。

在淡藍的夜空下,在清白的月光中,在沉靜的天地間,這尺方的土地默默地吐出它的氣息,緩緩地在這蔭翳遮護下的小院中瀰漫。

原來花花草草也並沒有睡去,它們依然在月光下,成長着自己的生命,清露夜風蟲吟,在深夜的泥土裡,演奏着光陰的夜曲。

看看腕上的手錶,午夜已過,此時已不是明天,而正是今日的時光。

在此刻的時空之中,我恍然痴迷,遙想花在盛夏開放的時候,我們已然告別了校園,準備迎接各自命運的召喚。

暑假的校園總會是空靈寂寞的。那是風和昆蟲的世界。就像羅大佑童年》里所唱的那樣: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

秋風再起時,想我們種下的這些花就要凋零。幾度秋風吹過了,不知不覺我們都已成長,走在各自曲折的的道路上。

後來的學妹們,會讓這尺方的花田荒蕪呢還是重整它的生機。

初嘗人生失敗滋味而立志復讀圓夢的我們,沒有把青春的時光蹉跎。青春有夢更精彩,夢想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去實現。

我始終沒有忘記,應屆畢業考入師範學院的同學,在我復讀的1988年春天,從遙遠的南方寄給我的明信片,上面用清秀的字跡寫着這樣一首詩:

池塘種藕不多時,

已有亭亭出水枝。

莫羨人家看花早,

但能花好不嫌遲。

今天在這裡寫下這些文字,是因為同學的兒子今年高考成績不夠理想,在復讀與不復讀的糾結中,問我如何選擇。其實,我也不知道如何解答他們的疑惑,因為,近三十年過去了,如今的高考和當年的高考,有了很大的不同,讀大學的初衷和結果也沒有了可比性,高考也已經不是唯一一條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徑。現在的孩子面臨了更多樣化的選擇,也就有了更多的迷茫和不知所錯。無論復讀與否,都要明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必太在乎一時之長短,也不要太過在意成功和挫折,擁有自己的夢想,並持之以恆地追求和實現它,青春就會在夢想里閃光。 [1]

作者簡介

水仙書生,本名張生麗,畢業於鄭州大學法學院,供職於河南省農行營業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