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延安對話
《1937延安對話》,作 者: (美)托馬斯·亞瑟·畢森,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於北京,系國家級專業文學出版機構。現為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重要成員單位。除用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圖書外,還先後使用過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藝術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學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中國戲劇出版社(1954至1979)、外國文學出版社[1](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類文藝圖書[2]。
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極具黨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紀實作品,是美國學者畢森1937年6月到訪延安的見聞與記錄,是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革命實踐和思想理論的重要見證。作者托馬斯•亞瑟•畢森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的亞洲問題研究專家,是《紅星照耀中國》作者埃德加•斯諾的好朋友。1937年6月盧溝橋事變前夕,在斯諾的幫助下,畢森與其他幾位美國同行一起,悄悄奔赴延安,親眼見證了當年中國社會的動盪現實與革命聖地的烽火歲月,採訪了、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袖,並將這些見聞與採訪用鉛筆記在兩個筆記本上,真實記錄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理想和奮鬥實踐。除了文字記錄之外,畢森一行還拍攝了大量珍貴的照片,有從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據地的日常生活,尤其難得的是捕捉到許多正值盛年的中國共產黨領袖們的面容與身姿。這些珍貴的筆記和照片,不僅能呈現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容貌風采、精神信念和理想光芒,更是從一位西方學者更加客觀和切實的角度,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初心、中國革命的正義性和歷史必然性,是對中國共產黨一百年輝煌而艱辛歷程的有力補充和證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作者到訪延安80多年以來,這些筆記僅於1973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出版過英文版,之後再未出版。本次是首次在中國出版單行本。
作者介紹
托馬斯•亞瑟•畢森(Thomas Arthur Bisson 1900-1979): 20世紀早期美國著名的東亞問題研究專家,擔任過美國政府的東亞政治經濟顧問。曾於1924年至1928年期間來到中國,先後在安徽省懷遠縣一所中學以及燕京大學執教。1937年6月,到訪延安,後返回美國。1948年至1953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系任教。後因麥卡錫主義政策影響被迫離開美國。1969年,應邀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瑞納森學院任教,為該校中國語言和文化課程奠基人。 譯者簡介:李彥,北京人,1987年赴加拿大留學。1997年起在滑鐵盧大學瑞納森學院任教。現任文化及語言研究系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7年起擔任滑鐵盧孔子學院加方院長,長期致力於中外文化交流。從1985年起從事中英文雙語創作、翻譯。曾獲中外多個文學獎項。主要作品有:英文長篇小說《紅浮萍》《雪百合》,中文長篇小說《海底》《嫁得西風》,紀實文學《蘭台遺卷》《不遠萬里》《校園裡那株美洲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