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年
目錄
1453年
大事記
古蹟
逝世
1453年
雞年
世紀:15世紀
年代: 1450年代
年份: 1453年
傳統紀年: 年號:明代宗景泰四年;日本後花園天皇享德二年,癸酉年(雞年)
大事記
英法百年戰爭
1、紅白玫瑰戰爭
英國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失敗加之國內賦稅徭役的不斷加重,以及舊貴族(諸侯)的互相傾軋和對人民的掠奪,使得新貴族和城市資產階級對蘭加斯特王朝的政策不滿,約克公爵理查於1455年宣布攝政,但蘭加斯特族依靠西北部大封建貴族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蘭族和約族的族徽分別是紅、白玫瑰,所以此封建混戰稱紅白玫瑰戰爭。
2、信修浮女王
緬甸白古王朝女王,1453年-1471年在位。原為羅娑陀利王(1385-1423年在位)之妹,後嫁與阿瓦王朝梯訶都(1422-1426年在位)為妻,1430年出奔返回白古。1453年因羅娑陀利子孫絕嗣,而為國人推舉為王,成為緬甸歷史上唯一女王。在位期間政績斐然,懿範留於後世,以至於400多年後,緬人常以英王維多利亞為信修浮轉世。
3、英法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HundredYears'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占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占領的土地。14世紀
戰爭地圖
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占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1347年攻占法國的加來。1356年9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約》,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1380在位),為了奪回失地,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占領法國北部。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兼領法國國王。
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4、巴列奧略王朝
巴列奧略王朝
拜占廷帝國末代王朝(1261年-1453年)。1261年尼西亞皇帝巴列奧略家族的邁克爾在熱那亞人的支持下攻占君士坦丁堡,推翻拉丁帝國,恢復了拜占廷帝國,稱邁克爾八世(1259年-1282年在位)。帝國恢復後,領土較前大為縮小,只包括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色雷斯與馬其頓部分地區,以及沿海部分島嶼。其他各地仍處於割據狀態。1267年邁克爾八世准許熱那亞人在君士坦丁堡對岸加拉太地方定居,並和威尼斯人一樣享有廣泛商業特權。帝國元氣始終未能恢復。大封建主的殘酷剝削和掠奪,激起人民多次起義,其中1342年-1349年的吉洛特起義規模較大。
人民起義動搖了帝國的統治。同時新興的塞爾維亞以及奧斯曼帝國成為拜占廷帝國的主要威脅,邊境危殆。土耳其人乘拜占廷軍力集中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防守空虛之機,於1326年奪取布魯撒,1331年占領尼西亞,14世紀前半期全部吞併了小亞細亞。
在外敵入侵的威脅下,封建主的內訌愈演愈烈。安德羅尼卡二世(1282年-1328年在位)與其孫小安德羅尼卡之間進行的長期內戰(1321年-1328年),使國家遭到極大的破壞。1328年小安德羅尼卡迫使其祖父遜位,繼承王位稱安德羅尼卡三世(1328年-1341年在位)。1341年安德羅尼卡三世之子約翰五世(1341年-1376年,1379年-1391年在位)沖齡即位。坎塔庫尊的約翰(即約翰六世,1347年-1354年在位)在封建貴族的支持下與約翰五世爭奪帝位,內戰再度爆發,雙方均向外敵求援。
塞爾維亞乘機占領了馬其頓;土耳其人首次進入歐洲,建起立足點,進而於1389年-1393年年征服了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拜占廷侷促於君士坦丁堡和巴爾幹半島南端一隅,無力加強國防。約翰八世(1425年-1448年在位)以同意東、西方教會合併為條件,親赴意大利尋求西歐的援助,但遭到大部分希臘人的反對。
1402年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在安哥拉與帖木兒帝國交戰,大敗被俘。帖木兒鉗制了土耳其的力量,使拜占廷得以苟延殘喘半個世紀。15世紀中葉,土耳其人又恢復進攻。1453年 5月29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約翰八世之弟,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1449年-1453年在位)戰死。持續千年的拜占廷帝國宣告滅亡。
古蹟
1、仙稔鄉仙居橋
位於仙稔鄉仙居村,距縣城20里。創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歷經四次重建。橋毀之因,皆罹水患。現橋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全長41.83米,寬4.89米,高12.6米,跨徑34.14米,為平孔木拱廊橋。據《泰順分疆錄》記載「明知縣郭顯宗建,成化十九年(1483年)元月洪水沖毀,弘治四年(1491年)知縣范勉重建,嘉個靖三十年(1650年)崩圮,四十二年(1653年)知縣區益重建,今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里人復建造之」;該橋有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為跨徑最大及現橋歷史最長的木拱橋。
逝世
1、鄧斯特布爾[1]
1390年出生,1453年12月24日卒於倫敦。籍貫:英國;職業:作曲家;其生平史料留存極少。他曾服務於貝德福德公爵(英王亨利五世的弟弟,1422~1435年為法國攝政),並隨貝德福德公爵長期居留法國。此後,繼續在歐洲大陸活動,並享有盛名。他的作品對歐洲音樂有很大影響。據說,當時著名作曲家G.迪費和G.班舒瓦都曾受益於他。
鄧斯特布爾的作品散佚甚多,留存下來的約60首,大多在歐洲大陸發現。它們包括了15世紀上半葉歐洲主要的復調音樂類型和風格,大部分是三聲部的聲樂曲,有着比較豐滿的和聲和生動的高聲部曲調(高聲部或自由作曲,或根據固定歌調進行裝飾而成)。這些作品幾乎全是為教堂寫的,如彌撒曲、經文歌(其中最重要的一首《來吧,聖潔的靈魂》是1431年為英王亨利六世在巴黎加冕作法蘭西王而寫)、讚美詩等;只有3首世俗題材的作品,包括著名的歌曲《哦,羅莎?貝拉》。鄧斯特布爾還是一位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2、周忱墓
(1381—1453年):位於江西省吉安縣長塘鄉山前村。明景泰四年(1453)立墓。周忱明朝宣德、正統年間工部右、左侍郎,正統九年(1444年)任工部尚書。巡撫江南諸府二十一年。墓前有石俑、石獸、石柱等墓表六道。1985年稱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忱生平: 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長塘鎮人。明代著名的理財大臣,任江南巡撫時,愛民如子,人稱「周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