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淨土文的淵源——王日休
龍舒淨土文的淵源——王日休,夢一人自稱龍舒居士,對他講:;汝命不該絕,醒來之後喝白米稀飯,病可痊癒,而且你在修行之中應修捷徑的法門。李彥弼回答:;我每日念佛不輟。既甦醒,索粥飲之,立愈
目錄
原文
印光大師極力推崇《龍舒淨土文》,並為重刊寫了序,而且明朝蓮池大師和清朝大德知歸子彭際清寫了傳文,足見該書在佛道修學,特別是修學淨土尤為重要,其作者名叫王日休。
王日休,字虛中,廬州龍舒人。生活在南宋初年,國家動盪,民族受蹂躪,加之性情沉靜,故對時勢深感悲涼,淡泊名利,一心鑽研學術,探尋人生解脫之道。他博極經史,淹貫古今,宋高宗時舉國學進士,卻棄官不就。一日,他在鑽研佛教經籍之時,忽然有悟,自言道:;我過去之所習。非究竟法,只有發願生西方極樂才是我的歸宿。自足之後,盡棄所學法門,精進念佛。斷絕腥葷,長期茹素,身着布衣,終身不娶,生活起居,獨自酬作。每日早起晚寢,禮佛千拜,一拜一誦,六十年如一日。日休常認為,《無量壽經》稱讚西方,義蘊深廣。自漢迄宋,譯文晦澀,很難使中下根器之人接受和理解,故招致我佛如來說經之旨,不很明白。於是日休乃祈禱觀世音菩薩,匯集四種譯文成大阿彌陀經,根據佛之本意,撰著《淨土文》,耗時三年撰寫修改,共五十六分。文辭清俊,條理分明,淺顯易懂,說明亦多譬喻實例,至詳至懇,有若父兄教育子弟。故爾得到大德稱頌,乃刊行於世。其文既出,上自王公士大夫、下至屠夫、僮僕、兵卒、戲員均多讀之,故淨土法門在當時大力推行。後預知時至,臨終之前三日,遍別道友,勉勵他們精修淨業,並說他要西歸,不復相見矣。至期他給學徒們講經完畢,禮佛念佛如常,時至三更,忽然大聲稱念阿彌陀佛數聲,厲聲說:;佛來迎我,屹然立化。後有人畫像供養。
據知歸子傳文記載,南宋孝宗乾道(公元1165)中,廬陵人李彥弼染疾將死,夢一人自稱龍舒居士,對他講:;汝命不該絕,醒來之後喝白米稀飯,病可痊癒,而且你在修行之中應修捷徑的法門。李彥弼回答:;我每日念佛不輟。既甦醒,索粥飲之,立愈。本來李不認識王日休,看了畫像,完全與夢中相符,遂令諸子一同修學《龍舒淨土文》。後聞日休立化,由是感謝,延聘畫工繪畫,請雕工板刻日休之像。《龍舒淨土文》面世前後,亦有人撰寫了淨土文,為了區別,以日休出生地冠於書首,故叫《龍舒淨土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