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潯鎮
龍潯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城關滻溪南部,土地總面積40.4平方千米,轄6個村、8個社區,總人口123782人(2017),鎮黨委下設1個企業黨委、1個黨總支和6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1315名,是德化縣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2002年被省編委列為福建省11個小城鎮機構改革試點之一,2006年在福建省百強鄉鎮評選中居第5位,在全國「千強鎮」評選中居611位,是福建省第九屆文明村鎮、泉州市「五個好」鄉鎮黨委。2019年10月,龍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1]
中文名: 龍潯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
地理位置: 德化縣南部
面 積: 40.4 km²
下轄地區: 轄6個村、8個社區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區碼: 3625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3782人(2017)
著名景點: 屈斗宮等
車牌代碼: 閩C
目錄
鄉鎮概況
龍潯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南部,人口123782人(2017)。轄潯東、德新、興南、南門、金鎖、龍鵬、湖前、園丁8個社區,寶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陽6個行政村。305、103省道過境。名勝古蹟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宋代古窯址。
概況
德化縣轄鎮。位於縣境南部、城區南部,南連永春縣。面積40.4平方千米。總人口123782人(2017)。轄8個社區、6個行政村。203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宋代古窯址。
沿革
宋乾德二年(964)置龍潯驛。1939年改潯中鎮,1980年更名城關鎮,1981年更名龍潯鎮。1996年,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富東、鳳池、龍鵬、興南、德新、金鎖、南門、潯東、湖前9個居委會。1997年,省民政廳批覆同意將龍潯鎮的鳳池、富東2個居委會劃歸潯中鎮管轄;潯中鎮的寶美、丁溪、丁乾、大坂、英山、高陽6個村委會劃歸龍潯鎮管轄。2000年常住人口84494人(五普)。2003年末,人口67153人。
【郵編】362500【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526101:~001 121潯東社區 ~002 121德新社區 ~003 121興南社區 ~004 121南門社區 ~005 122金鎖社區 ~006 121龍鵬社區 ~007 121湖前社區 ~008 121園丁社區 ~201 121寶美村 ~202 122丁溪村 ~203 121丁墘村 ~204 220大坂村 ~205 220英山村 ~206 220高陽村
基礎設施
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先後開發5個工業園區,新建工業園區3200多畝,為企業供地近2000畝,新建標準化廠房48萬平方米。建設瓷都市民廣場,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加快污水處理管網工程建設,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連續四年保持「福建省衛生鄉鎮」稱號。提高城區綠化水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6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2.55%,2005年被評為「福建省園林式鄉鎮」。城鎮化水平較高,居住環境優美,社會安定穩定,教育資源豐富,轄區內擁有省級文明學校2所,省級示範小學2所,省級示範幼兒園1所。龍潯鎮按照「學沿海,趕沿海」的工作要求,盯緊「打造工貿強鎮,構建和諧龍潯」的目標,實施科教興鎮、項目帶動二個抓手,建設城郊型五大特色農業基地、壯大十里工業長廊、發展社區第三產業三個產業帶,堅持服務新農村建設、服務社區建設、服務企業、服務外來員工四個服務,構建環境、保障、人才、創新、信息五個平台,落實發展第一要務,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中國瓷都
歷史由來
龍潯鎮歷來是中國瓷都——德化的陶瓷主產區,全鎮已發現的宋元窯址達14處,其中屈斗宮古窯址是國內發現的最大古窯址,2006年被列為全國100個重點保護遺址之一。龍潯鎮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早在新石器時代,龍潯就有硬陶、印紋陶的製作。唐代後期,龍潯陶瓷業已比較發達,編纂了第一部完整的陶瓷專著《陶業法》。宋元時代,龍潯陶瓷飄洋過海,大量外銷,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之一。明代,一代瓷聖何朝宗首創象牙白瓷轟動世界瓷壇,被稱為「中國白」,以其作品為代表的瓷雕,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國際瓷壇明珠」,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英國博物院等多國博物館均有收藏。明末清初,龍潯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開發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種,出現了「一籠白瓷一箱銀」的喜人景象。改革開放後,龍潯鎮百業俱興,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蘊的陶瓷業更是蒸蒸日上,產品暢銷四海,名聞遐邇。龍潯陶瓷產品以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為主,結合當今世界上的流行款式和各國的文化底蘊、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生活層次等要素,推出「傳統瓷雕精品化」和「日用陶瓷工藝化,工藝陶瓷日用化」的工藝系列產品,開發出紅壤陶、釉下彩精陶、輕質陶瓷、稀土生態陶瓷等符合當今世界環保要求的新產品和納米陶瓷、滅菌陶瓷、夜光陶瓷、骨鋰瓷等一批科技新成果產品。與之同時,陶瓷產業的繁榮帶動了陶瓷機械、陶瓷化工、瓷土開採加工、彩印包裝、耐火材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陶瓷產業鏈不斷延伸,開發出相配套的樹脂、竹藤、蠟燭、鐵件、玻璃工藝等陶瓷產業鏈工藝品。
產業狀況
全鎮現有陶瓷企業500多家,陶瓷企業集團12家,產值上億元的企業集團4家,納稅超1000萬元的企業2家,超500萬元的企業6家,超200萬元的企業21家,超100萬元的企業47家,超50萬元的企業84家。擁有專利和版權登記的陶瓷產品2000多件,佳美被評為中國名牌,「順美」被商務部確定為2005——2006年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得盛集團和協發光洋公司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企業,佳美、順美、得盛、飛天被評為省著名商標。2006年實現陶瓷產值26.9億元,占全縣陶瓷業產值的57.2%,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87.1%;陶瓷業納稅達1.23億元,占全鎮稅收總額的61%。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1.5億元,比2002年增長68.9%,年均遞增14.1%;完成各項稅收20393萬元,同比增長63%,年均遞增13%。2004年在全縣率先成為寬裕型小康鎮,2006年在「福建省百強鄉鎮」評選中由2003年全省第12位躍居第5位,在「全國千強鎮」評選中由2005年的921位躍居第611位。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產值30.89億元、陶瓷產值26.9億元,完成各種稅收2.0193億元,分別占全縣的34.51%、38.71%、57.17%、36.06%。農民人均純收入6570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7元,均居全縣第一位。轄區內交通、通信網絡完善,商貿物流和房地產業繁榮發達,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數十家網點遍布其中,水、電、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充足。現已建成工業園區5000多畝,一批新的工業園區、社會事業項目區正在建設中,「十一五」期間可新建工業園區3000多畝。 龍潯鎮農林經濟穩步發展,突顯城郊特色農業效益,2006年農業產值6136萬元,鐵觀音茶葉、德化梨、淮山等農作物生產發展較快;其中,英山淮山基地被福建省農業廳評為「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工業經濟不斷撐量提質,2006年工業產值30.89億元,年均遞增14%;對外經貿成效顯著,2006年實現出口交貨值26.82億元,年均遞增14.2%;陶瓷支柱產業繼續發展壯大,2006年陶瓷產值26.9億元,年均遞增14.1%,規模以上企業效益明顯;同時,陶瓷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中高檔日用瓷、傳統瓷雕比重不斷提高,功能型、環保型、科技型陶瓷和與陶瓷業相配套的行業有新的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加快,2006年,第三產業產值17.5億元,年均遞增18.1%,房地產、商貿、餐飲、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物流配送等行業迅速發展。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龍潯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6月29日,入選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視頻
龍潯鎮召開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