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龙坑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位于东经106°41’,北纬27°32’,地处黔北。2014年,辖区总人口85000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6.8万人,流动人口约2万人。城镇化率60%。

目录

地理环境

龙坑镇是1992年设立的新建镇,政府所在地马家湾社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面积91.2平方公里,北距名城遵义市中心12公里,南距播州区城南白镇中心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下辖10个社区委员会,镇内中小学21所,子校2所,私立中学1所,镇属中小学18所。近年已与区城融为一体,是播州区经济第二大镇,也是遵义市南部新城的主体。

龙坑镇地形属垄岗槽谷丘陵地貌,海拔约970米,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高气温38℃,最低温-5℃,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

龙坑境内拥有黔北著名风景区——共青湖,景区范围6平方公里,湖面积624亩,蓄水达180万立方米。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硫铁矿、锰、铝土、石灰石等。

龙坑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有技术先进、科技力量雄厚的中央、省、市、县骨干企事业单位50余家,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依托。非公有制企业5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已形成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建筑材料、冶金化工、医药、酿造等六大产业,年工业总产值数亿元。镇级财政收入70%来源于工业和城镇建设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千元以上。

1996年,龙坑镇经国家科委批准成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龙坑镇是1996年国家科工委明确的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贵州省无公害蔬菜示范镇、贵州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镇、贵州省十大魅力乡镇、遵义市统筹城乡改革试验试点镇、遵义市列经济强镇。[1]

地理位置

龙坑镇位于贵州省播州区中部,历史名城遵义市城区南郊,黔北粮仓腹地,210国道与326国道交汇成“丁”字型中心,位于播州区城南白镇与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驻地之间。位于北纬27°33′26″—27°39′37″,东经106°47′37″—106°54′05″。四极界点是:东起谢家村小麻窝,西迄金鼓村长窝,南至桂花社区天井台,北抵中山社区忠庄监狱。从镇中心马家湾起,东至谢家坝村曾寨与红花岗区深溪镇分界;西至八里村西来寺西张家湾与鸭溪镇接壤;南至桂花社区丽文服装厂南侧与南白镇相连,北至中山社区药业工业园区播州区和红花岗区分界线21012121005号桩(原大土村和忠庄镇高庄村分界处)与红花岗区忠庄镇毗邻;东南至谢家坝村高山村民新庄湖水库与三岔镇接界,西北至中山社区三尖山山头与忠庄相邻;东北至中山社区 南宫山山头西侧与忠庄镇交界;西南至金鼓村刘家与石板镇为邻。

政区沿革

龙坑镇在夏、商、周时代为梁州南徼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鄨国地。秦统一六国后,置鄨县,其治所在今遵义县西境,隶巴郡。龙坑镇隶鄨县。明代时期,遵义县下设13里130甲,龙坑镇境东、中、西部分属南乡南隅里、忠庄里、西乡西隅里。清康熙十六年(1687年)遵义军民府改称遵义府。民国30年(1941年),镇境东、中部随区并入团溪区,分属深溪、南白两个乡镇;西部随区并入鸭溪区,隶八里乡。1958年,设立大风暴人民公社。1984年4月至1992年9月,遵义县实行县、区(镇)、乡(镇)行政区域管理体制。1992年9月,建镇并乡撤区,改为县、镇(乡)行政区域管理体制,镇(乡)直接管理村(居)民委员会,龙坑镇直管村(居)居委会。撤谢家、八里、龙坑乡合并设龙坑镇。

2016年10月11日,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播州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撤销播州区南白镇、龙坑镇建制,设置有关街道。现市政府已作出批复,同意撤销南白镇、龙坑镇,设立南白、播南、影山湖、桂花桥、龙坑5个街道办事处。龙坑街道办事处,辖共青社区、马家湾社区、梳池社区、八里社区、金鼓社区、龙坑社区、中山社区、保利社区、谢家社区,办事处驻共青社区,现龙坑镇政府驻地。

政区划分

2001年6月和2003年1月,先后撤销了龙坑、八里、谢家3个办事处,原办事处所辖村(居)由镇人民政府直管。至2004年1月,原18个村(居)合并组建为共青、龙坑、中山、桂花4个社区以及王五桩、八里、苏池、金鼓、谢家坝5个村,并召开2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2009年,龙坑镇辖共青、中山、桂花、谢家、五桩、八里、梳池、金鼓、马家湾、龙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面积

全镇一胎生育率下降到20.5%,节育率90%以上,计划生育率95.45%,独生子女领证率45.45%,计划外生育率生育率4.55%,人口自然增长率6.8‰。全镇人口再生产走上了少生、优生轨道,人口素质得到提高,出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好势头。201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6‰。人口密度888.2人/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龙坑镇地貌,以大娄山脉南伸的中部娄山支脉为骨架,与垄岗、槽谷、盆地等自然组合成高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地貌。以南部天井台为最高点,海拔1118.3米;西南部金鼓村龙塘为最低点,海拔750米,相对高差368.3米。整个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平均海拔97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890米),范围在800至1021.6米之间。

气 候

与播州区南白镇气候相同,但共青湖水域的调节使当地小气候得以改变,更为温润。

水 文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镇西大水田山脉为分水岭;镇东大部水流汇流入马渡河注入乌江一级支流湘江。镇西部水流汇入罗民河注入乌江一级,有乐民河、蚂蚁河、八里水、龙坑河、马坎河。据地质调查,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碎屑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龙坑、八里等地二桥组地层中,且出露较广。在二桥组上下段的石英砂岩夹粘土质粉砂岩中,出露泉水,一般泉流量0.45至2.00升/秒。红屋裂隙水零星分布在龙坑、八里等地。上、下沙溪庙组紫红色粘土层和砂岩中含微量裂隙水,一般泉流量0.22至1.05/秒,地下径流量模数0.15至0.76升/秒·平方公里。在自流井群夹层石灰岩中虽有泉水出露,但流量小,一般不到1升/秒。

矿藏及其它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主要有锰矿、铁矿、铝土矿、水泥石灰、硅矿、粘土矿、龙坑紫红色页岩、方解石等。位于八里、苏池。据贵州省102地质大队1981年《贵州省遵义共青湖锰矿区普查地质报告》,在锰矿层及其顶底部岩层中,伴生钡(Ba)、铌(Nb)、镍(Ni)、钼( Mo)、镧(La)、锶(Sr)、锆(Zr)、钛(Ti)、锌(Zn)、钇(Y)、铜(Cu)、钴(Co)、钪(Sc)、铅(Pb)、锡(Sn)、铬(Cr)、钒(V)、镱(Yb)、锑(Sb)、铍(Be)、锗(Ge)、镓(Ga)、银(Ag)、等23种有用元素。大水田石灰岩矿床:在苏池村,出露优质石灰岩.经化验,石灰岩含:氧化钙54.53%,氧化镁0.75%,三氧化二铝0.10%,三氧化二铁0.05%,S030.008%。方解石分布在谢家坝,距马家湾3.5公里,通公路。地理座标:北纬27°35′20″,东经106°53′20″。方解石产于夜郎组玉龙山灰岩裂隙中。山间出露3处,余均隐伏。矿体倾向131度,倾角40度。方解石含:氧化钙55.4%、氧化镁0.1—0.8%,三氧化二铁0.02%,二氧化硅1%,二氧化铝0.02%。烧失量43.11%。估算地质储量0.1万吨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雹灾、低温阴雨、地质灾害等。干旱为境内主要灾害性气候。境内群众总结龙坑镇的气候是“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有谚语云:“龙坑生得恶,有雨团转落。”1985年4月30日 龙坑乡发生冰雹灾,玉米、小麦、油菜、烤烟均遭受不同程度损失。2005年镇政府开展地质灾害普查,发现有地灾害危险9条,沉陷断裂桥1座,已发生变形坍塌的挡墙和存在滑坡危险的路基及工程土石方9759.8立方米,砌石方237立方米。[2]

社会发展

交通

210国道、兰海高速公路,黔渝铁路和在建黔渝快铁出海大通道纵贯镇境南北,326国道和在建遵赤高速、杭瑞高速公路,威吉铁路横贯镇域东西。镇境现有铁路4.4公里,有公路72条,总长295公里,每平方公里有公路3.22公里。全镇所有社区、村、组通公路,是名副其实的黔北交通枢纽。

运输

在运输方面,种类齐全,镇中有遵义市公共汽车公司始发站,北有南宫山编组站,南有南白货运站,是公路、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在建高速铁路汇集地,东60公里可到新舟机场,南120公里可到贵阳机场。构皮滩电站已基本建成,还可走水路出长江,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

城建

至2014年,210国道、326国道、共青大道、龙坑大道、遵义一环等环绕下,镇内其中四社区,已成为遵义市南部主城区,为黔北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从2010年保利未来城开工后,共青大道两侧高楼林立。城郊10个社区山、水、林、田、路分布有序,村民多居住黔北新民居或砖混小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旅游

龙坑镇素有“公园镇”之称,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地理自然景点多。镇西部共青湖,古称“播雅天池”,湖面积约40万平方米,周长约5公里。为唐末宋初修建的大型水库。湖水平阔浩淼,云映波光,水碧如蓝。湖东岸半岛上。“鹤鸣洞”,是明代土司杨斌避暑修道之所,洞壁留有摩崖诗刻遗迹;湖西面平沙入水,岸上林木葱茏,花草芳馨,在昔日天池寺遗址上建陆军野战医院,跨湖架三曲桥直通对岸。岸边古森林中。不时有鹤群掠过湖面上空,如诗如画,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共青湖风景区”,每天来此旅游休闲的游客上千人。镇西西来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黔北著名佛教圣地,而今修复一新,香火旺盛。镇中龙坑场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坊上花、鸟、虫、鱼,名人楹联,雕艺精湛,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镇内建有3座红军坟,2个公园。古军事寨堡密布,古溶洞多。为发展旅游提供了条件。

教育

播州区素称黔北文化中心,龙坑镇地处黔北文化中心腹地,文化教育较为发达。早在明清时代,龙坑镇已“径行虽僻,无一二里无塾童声”。清代曾涌现出释真从、藏天、谢鉴礼等一批造诣很深、影响很大的佛学家、经学家、诗人和书画家。清末至民国期间,开办新学,境内各区、乡、保大多办起小学堂。八里乡金刀坑况天爵留学日本,回国开启乡梓职业教育,传播科技思想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龙坑镇在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时间较早,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开始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扩大畜牧业、渔业生产,修建小型水电站和沼气池,在全县首先使用电灯和沼气灯。利用电力加工农副产品。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1996年被国家科委列入“星火”技术密集区。可谓硕果累累。仅1992年至2009年的17年中,全镇共获国家、省、市、县科技奖励6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2项;四等奖18项,五等奖3项。

医疗卫生

2014年,全镇已有镇、社区医院15所,个体和民办医院55所。共有病床800张,医技人员480人。为患者提供服务。全镇人均寿命的由1949年的34.75岁,增至2014年达75.6岁。

基础设施

镇境内有主供变压电站1座,辅供变压电站4座,35KV输电线路7条,10KV配电践全长110千米。配电变压器354台,变压器容量55875KVA,年供电量1.7亿千瓦小时。有王五桩污水处理厂1座,建大型煤炭市场1个,占地7.2万平方米,年供应煤炭40万吨,建有沼气池3000余口,近3000农户生产沼气,还有1.5万余吨秸杆可供开发能源使用。

龙坑风景

龙坑镇旅游资源丰富,黔北著名风景区——共青湖,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624亩,蓄水达180万立方米,是市政府规划的南部新城区旅游重点景区,五星级的共青湖宾馆已进入建设启动阶段;古寺庙西来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胜地,在沿海地区有较强的影响力;龙坑石牌坊1958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龙坑镇处于规划的全国3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的遵-仁-习-赤线路当中,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火雕工艺曾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贵州名创”一等奖,火雕艺术特色旅游前景广阔。

相关视频

名不虚传龙坑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