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鎮
龍南鎮,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地處龍南市境東北部,東與里仁鎮、東坑鎮接壤,南與東江鄉、渡江鎮毗鄰,西與桃江鄉相望,北與全南縣龍下鄉相接,屬龍南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交通便捷,距廣州289公里,距深圳340公里,距南昌586公里,京九鐵路、105國道、大廣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二條大動脈貫穿該鎮,具有接受珠三角地區經濟輻射、產業轉移的優越區位條件。[1]
中文名稱: 龍南鎮
外文名稱: Longnan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700
地理位置: 龍南縣西北部
面 積: 89.6平方公里
人 口: 117486(2010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玉石仙岩、龍頭灘、龍翔廣場等
機 場: 贛州黃金機場
火車站:龍南站
車牌代碼: 贛B
行政區劃代碼: 360727100
目錄
自然資源
龍南鎮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區位優越。鎮境界於東徑114.46』—114.47』、北緯24.53』--24.54』之間,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為中間低,四周高,縣城比較平坦,主幹河流有渥江、濂江、桃江。礦產豐富,特別是稀土、煤、石灰石儲量豐富,質優易采。
鄉鎮概況
全鎮轄9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285個村(居民)小組,國土面積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畝,林地面積7.2萬畝。全鎮戶數21300戶,117486人(2010年)。
具體如下:面積:123.7k㎡,代碼:360727100
轄:中山社區、文化街社區、金都社區、金塘社區、金水社區、新生社區、龍洲社區、龍騰社區、五里山社區、龍陂村、紅楊村、紅岩村、井崗村、新楊村、石人村、大羅村、金虎村、新都村、黃沙村、新嶺村、新華村、畲族村。近年來,龍南鎮充分發揮縣城中心鄉鎮的地位作用,積極策應縣委、縣政府大開放戰略,按照建設珠三角地區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對接目標,緊緊抓住珠三角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良好機遇,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實施強工興鎮戰略,區域經濟的開放度進一步擴大,產業基礎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紡織製衣、電子五金玩具、稀土等礦產品深加工與應用、食品藥品四大工業主導產業,臍橙、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蠶桑「三帶一園」和工業原料林、生豬「兩大基地」農業產業。蔬菜種植面積達8363畝,花卉種植面積達1270畝,果園面積達5000多畝,蠶桑面積穩定在400畝以上,有年出欄萬頭生豬養殖場1個,年出欄千頭生豬養殖基地20個,全鎮生豬飼養量達40000頭,新建年出籠5萬頭肉鴨養殖基地一個,完成工業原料林2400畝。2005年,龍南鎮被評為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百強鄉鎮。
旅遊景點
玉石仙岩
玉石仙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離龍南縣城4公里,岩峰海撥307米,岩石全系石灰石,燦若白玉,故名玉石岩。有一岩洞名玉虛洞,可容數百人,洞頂有圓形缺口,光線沉入如玉鏡懸空,岩洞內有千姿百態的石鐘、石筍,洞中有一井,稱龍井,深不可測。游者試以糠投入,後見糠出桃江龍頭灘,離岩已20多里。洞壁有明朝都御史王守仁等手書石刻43方,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石峽山
位於龍南鎮矮橋頭東偏北8公里會龍村境內,東是三坳茶場,西為石人村,南為柯樹下村,北是蛇子嵊崬,面積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02米。山勢東西走向。植被松、杉。原有一座庵建在山腰,名慈雲山。此處兩山夾峙,中間一條小溪,壁石矗立成一峽谷,故名石峽山。
下南門古城樓
位於縣城南偏西處。原名向明門,但縣人向來稱之為「下南門」,是按其方位而名。系明崇禎九年(1636)建;清順治五年(1648)毀於戰爭;順治七年重建向明門,至今已有360多年歷史了。城門呈拱形,內空高近4米,寬2米餘。城牆高8米,厚7米。城牆上建造木樑架結構城樓。城樓淨高8米,有兩層天面,上蓋青灰瓦片,看上去象雙層樓房,其實是中間架空的亭閣。兩層天面的四角有飛檐翹起,有的呈騰飛之勢,有的似鳳尾上卷。雖建於清初,因其按原規格重建,故看上去象典型的明代木架結構建築。
文塔
位於龍南鎮金鈎村與渡江鄉馬頭嶺交界的五公山頂上,處桃江和龍小公路東側,距縣城2公里。建於清末。塔分三層,一、二層成六角形,第三層成圓錐形,塔磚上陰刻「文塔」兩字,加之塔尖宛如飽含墨汁的毫筆,故稱「文塔」。
木節形地古墓
位於龍南鎮龍陂、新楊兩村交界的丘陵上,離縣城2.5公里。墓葬地地貌狀況似木頭的節巴,故稱木節形地古墓。此墓有兩塊墓碑,平排隔開而立。為廖思欽及其婦人謝氏合葬之墓,1533年古歷十二月始建,1860年古歷七月重修。整座墓穴為磨製石塊結構,前後全長10米,寬6米。地門頭高1.6米,兩邊立着一對高1.5米的石柱。兩塊墓碑左右兩旁及圍堂兩側有裝飾浮雕石碑,刻有花卉、龍馬、麒麟、圖案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煙園圍
位於龍南鎮紅岩村。1932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參加南雄水口戰役回師贛南休整時路過龍南,期間,紅軍宣傳發動群眾進行革命活動,並在各地刷寫標語口號。該師三十一團一連青工隊在煙園圍圍牆外壁上書寫的標語和歌曲,雖經歲月滄桑,但至今仍清晰可辨。圍牆外壁寫有《共產黨十大政綱》、《國民黨十大罪狀》和《紅軍行軍歌》。在煙園圍西邊院內的一處白灰牆壁上有15條標語,也是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三十一團一邊青工隊刷寫的。
龍南指導站舊址
位於縣城文化街下西門土地祠賴屋。1941年5月至1942年12月,「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東南區辦事處龍南指導站」在此辦公,它以工業生產合作社的方式,發展戰時經濟,支援抗日戰爭。存有宣傳標語和對聯。
名優特產
江東荸薺:龍南鎮新都村江東地方盛產荸薺,素稱江東荸薺。江東荸薺個大,皮淡黑而帶紅色,肉質白嫩,香脆無渣。與龍南其它地方產的荸薺相比,江東荸薺以獨特的優勢壓倒群芳。江東荸薺收穫後讓臘風吹數日,它的皮可有手指甲撕掉,味道更清甜爽口。每年荸薺收穫季節,不但縣內人爭相購買江東荸薺收藏,專程來龍南購買江東荸薺的外縣人也甚眾。
龍南大蒜:龍南鎮是龍南大蒜的主要產地之一。龍南大蒜與外地蒜種相比,蒜味更辛辣,香味更濃郁,汁液更粘稠,瓣肉更細嫩,具有明顯的品種優勢。自清末以來,是龍南的出口拳頭產品這一。每年五六月份蒜包大量上市時候,均有不少外縣外省人專程來龍南收購大蒜。
金鈎醃菜:醃菜為民間常備菜,以芥菜(俗稱水菜)為原料,各地都會醃製。質量最佳的為龍南鎮金鈎社區人醃製的醃菜。金鈎醃菜除具有色黃亮略帶青色和味香爽口的特點外,並有存放期長的特點,而且越存越香。醃菜氽黃鱔,為龍南民間傳統名菜。
新都火籠:龍南鎮新都村生產的火籠美觀結實。凡上等品,火籠蓋上可站人。全縣各地火籠,以新都火籠質量最佳。水東活動涼床、竹沙發:龍南鎮水東地方生產的活動涼床,不有時折起來存放,用時可立即打開。生產的竹沙發,鮮亮油黃,精緻耐用,夏天使用十分清涼,冬天加上活動皮墊又成了皮革沙發。竹沙發與一般皮革沙發相比,造型典雅,頗具古風。
龍洲藤椅、竹篩:龍南鎮龍洲地方生產的藤椅造型美觀、典雅、耐用。生產和竹篩有糠篩、米篩、粉篩等,做工十分精細,特別是粉篩,令人叫絕。
虎邵草蓆:龍南鎮虎邵村人世世代代以織草蓆為副業。究竟從何時開始織草蓆,無從溯源。虎邵草蓆顏色澄黃,精緻耐用。年紡織草蓆2.5萬多條,產品銷往毗鄰的定南、全南、信豐和廣東省。新楊石小獅、石磨:龍南鎮新楊村生產的石小獅,石質堅硬,形象逼真。生產的石磨,以磨粉細嫩和耐用著稱,適宜家庭磨豆腐和磨粉。
歷史名人
廖運芳:字湘芷,號楚涯,生卒年不詳。龍南縣龍南鎮大羅寨背人。年幼時便博學能文,頗有名氣,清雍正十年(1732)鄉試中舉,乾隆七年(1742),一舉及弟,得為進士。曾任嘉定縣(今屬上海市)、丹陽(今江蘇省丹陽縣)知縣。他居官廉政,政績甚多。乾隆十七年,他主持纂修《龍南縣誌》共26卷,這部縣誌綱目清晰,門類謹嚴齊全,被後人稱為良志。
黃英鎮:字海帆,清道光二十二年生,龍南縣龍南鎮龍洲人。光緒八年獲鄉試第一名,為科舉以來龍南縣第二位解元。中舉後自辟校舍講學,後在龍門書院講學,他執教甚嚴,授課精闢。著有《陰符經解》1部及詩文若干。
廖光泮:又名廖獻之,1902年2月13日出生在一戶農民家庭,龍南縣龍南鎮大羅寨背人。小時聰穎過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月他秘密回龍南開展工農運動,發展中共黨員,並創建中共龍南縣地方組織。當年2月,又組織成立龍南縣總工會,開展革命活動。1929年他打入國民黨龍南縣黨部,擔任執行委員兼黨務整理委員。上任後21天被捕,第三天,國民黨以「共黨廖光泮,化名名廖獻之,混入我黨,圖謀不軌的罪由,在信豐縣西門外將廖光泮殺害,時年30年。
利德修:號溥文,1883年11月1日出生。龍南鎮新生村人。前清秀才,後於南昌高等學堂肄業。曾任政協龍南縣委員會委員、副縣長。1963年5月4日病故。
賴鳳池:字慶盛,號鴻慈,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龍南縣龍南鎮人。他潛心研究歷代書法藝術,遍臨名家法帖,尤其擅長歐體正楷。曾任龍南縣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委員,和第五屆常務委員。1976年病故。
唐泮香:1899年生,龍南縣龍南鎮人。細讀中醫經典著作,鑽研清代溫病諸家學說,擅長內科。總結了《論白喉的辨證分型》,對當時防治白喉起了一定作用。他在40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經驗豐富,頗受群眾信賴。建國後,曾任龍南鎮衛生院副院長、縣醫院副院長、縣人民委員會第四、五、六屆委員,縣政協第一屆委員及第二、三、四、五屆副主席。卒於1972年2月。
唐家興:1918年生,龍南鎮水東社區人。16歲開始鑽研中醫,整理出版了《薄園醫案》,還與江西知名老中醫桃荷生、潘佛岩共同完成了《髒象學說與診斷應用的文獻探討----脾臟》的論文。1972年4月在贛南醫學專科學校任中醫教研組主任,從事教學、臨床科研工作。著有《矽肺的中醫治療》、《中醫方劑手冊》,在醫學專業刊物上發表論蓍100多篇。卒於1982年。
視頻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武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