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镇
龙亭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位于韩城南原,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万荣县相望,南邻合阳县百良镇、同家庄镇,西与合阳县同家庄镇毗连,北接芝阳镇、芝川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0.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8千米,总面积40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10月,龙亭镇下辖19个行政村[1]。2011年,龙亭镇总人口21262人,财政总收入510万元,农业总产值1.29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
2015年6月28日,陕西省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韩城市龙亭镇、嵬东镇,并入芝川镇。[1]
目录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因秦汉时期在大龙山下的大龙河畔设亭(即驿站),并以此而得名"龙亭"。在历史上,这里也是蔡伦的封地。电话区号0916,邮政编码723303。
地理位置:龙亭镇位于汉中盆地东缘,汉江北岸,秦岭脚下,距洋县县城9公里,108国道横贯东西、西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邻汉江,与黄安镇隔河想望,西与洋州街道、纸坊街道比邻,北与八里关镇、茅坪镇相邻,东与槐树关镇接壤,108国道与西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洋华公路南北穿行。镇政府驻地龙亭村,镇内有蔡伦墓祠、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和镇江寺等文化旅游景点,有杜村页岩砖厂等十余家建筑材料企业和大龙养殖厂等十余家养殖企业。有陕南最大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镇域内有龙亭中学,中心小学等中小学7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蔡伦墓祠、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江庵。
人口面积:辖区总面积127.98平方千米,东西最大距离5.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0公里,其中陆地约80平方公里,占92%,水域6平方公里,占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5人。辖22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480人(2017)。
主要经济指标:截止2011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完成9850万元,财税收入完成两税收缴任务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222元。组织青壮年外出务工6250人,其中有序输出3000人。
政区沿革:秦时属秦地,隋代时始属洋县,晋时曾设县,民国时期属汉中府洋县万槐镇,1958年设龙亭管理区,1961年设龙亭公社、长溪公社,1984年改为龙亭镇、长溪乡,1996年4月撤区并乡将东柳乡并入龙亭镇,长溪乡不变。2011年长溪乡改为镇。2015年6月撤销长溪镇并入龙亭镇。
政区划分:截止2015年5月,辖龙亭、镇江、杜村、杨湾、三合、高原寺、高家沟、老君、索溪、邓家沟、平溪、安山、柳山、长溪、长河、麻洞、庙垭、陈靳、方程、梁河、宽潭、长岭共22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龙亭镇位于汉江以北,秦岭脚下,境内属平川、丘陵结合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472米,最高点五香山,海拔750米。
气候: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内陆性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7℃,最低温度-4℃,年平均光照175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降水期最多为7、8、9月份,年平均无霜期230天。
水文:境内最大支流大龙河,河道长9公里,由长溪镇发源流入汉江河,还有龙王潭水库。
矿藏及其他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彭润土,分布丘陵区,有彭润土加工厂一个。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多发生于丘陵地区,遇多雨季或突降暴雨有可能诱发。[3]
经济概况
农业生产:龙亭镇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为主,2011年种植面积23191亩,粮食总产量11028吨,油料总产量820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0646亿元,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22元。
果业生产:龙亭镇是果业生产大镇,大力发展以优质核桃、柑橘、梨、桃为主的果业基地建设,全镇建有优质梨、桃、核桃、柑橘、葡萄等6000余亩。是洋县东部优质水果基地。
蔬菜生产:以设施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露天蔬菜,2011年全镇蔬菜总面积17520亩。龙亭镇建有陕南最大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基地,全镇有日光温室大棚361座,拱棚160座,年生产反季节蔬菜3000多吨,收入900多万元。主要生产西红柿、圣女果等,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主要运往汉中、西安、重庆等各大超市。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工业:境内有杜村页岩砖厂等十三余家建筑材料企业,有大龙养殖厂等十余家养殖企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1.65亿元。
商业:境内有集镇2个,分别为龙亭街集镇、高原寺集镇,商贸发达。
财政金融:镇政府设财政所1个,农村信用合作社3个,邮政储蓄银行1个。[4]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1984年成立龙亭镇文化站。2010年10月立项修建综合文化站,2011年10月修建3间3层框架结构283平方米综合文化站,2010年成立文化广电服务站,止2011年末全镇共有文化专业户5户,有村图书室12个,藏书6万册,有村村通广播室19个,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教育:截止2011年末,全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610人,幼儿教师25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1203人,教师87人;初中1所,在校学生622人,教师5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截止2011年末,有镇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9个,专业卫生人员40名,其中执业医师40人,执业助理医师30人,全镇所有村民均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龙亭镇2011年被省政府授予卫生镇,全镇有省级卫生村3个,市级卫生村10个,县级卫生村4个。
广播电视:2000年由洋县邮电局建成龙亭镇有线电视网,原龙亭镇等村,共有2500多户群众能够收看有线电视,后并入洋县广电网络公司。全镇有4000余户农户可收看数字电视。
社会保障:2011年全镇最低生活保障840户,1644人,全镇支出低保金158.94万元。优抚85人,发放优抚资金37万元。完成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115.52万元,参合率100%。
环境保护:2009年编制完成了《龙亭镇省级生态镇规划》,龙亭镇坚持"生态立镇",紧紧围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规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被汉中市委宣传部、汉中日报、汉中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评为"十佳最具潜力乡镇"。截止2011年,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65㎡,主要道路绿化及率100%,清洁能源普及率61%。[5]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境内有县道2条,贯长(贯溪-长溪)公路5公里,洋华(杨湾-华阳)公路6公里。通村水泥路56公里。
邮政电信:龙亭镇有邮政所1处,电信所1处,服务网点19个,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电话普及率50%,移动电话用户1.3万户,互联网用户630户。
公共交通:2003年8月建成龙亭镇公交车站、线路三条,分别为蔡伦墓至洋县汉运司、镇江至洋县汉运司、平溪至洋县汉运司、高原寺至洋运司客车公交线路各一条。
非公经济: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止2011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335户,私营企业18户,乡企总收入1.6亿元。
集镇建设:龙亭集镇建设起步于1992年,先后拓宽改造新建了集镇规划区街道8条,完善了给排水设施,特别是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四大工程的实施,使集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集镇建成区由过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增至今的3.2平方公里,硬化街道3.9万平方米,集镇规划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工商(企业)户净增256户。1996年成立龙亭镇自来水公司,在镇区建成集中式供水塔,供水人口8000多人;2004年成立了龙亭镇环卫站,购卖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各一辆,有环卫工人8人,建垃圾填埋场一个。2008年完成了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修编,确立了龙亭镇集镇"六纵五横"的总体布局。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蔡伦路、兴龙路、玉龙路、育才路、老西街路面硬化和下水道工程,完成文化路规划设计及拆迁任务。
龙亭镇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和发展格局,突出蔡伦墓祠和西汉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个建设重点,健全基础设施,全方位实施综合开发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规划形成"六纵五横"的城镇发展骨架,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城镇。六纵五横街道格局是:六纵东西街道由南向北依次为文化路、汉候路、玉龙路、108国道、育才路、北环路。五横由东向西依次为小康路、蔡伦路、兴龙路、兴业路、迎春路。龙亭镇借助省重点镇发展扶持的东风,全面辅开大规模的集镇建设。硬化了蔡伦南路、玉龙路、硬化面积6000平方米,文化路硬化工程已启动。现形成"四纵四横"的道路格局。同时配套了3500米的排污管道,投资35万元,在四条主要街道安装路灯90盏,投资50万元实施了集镇绿化工程,栽植广玉兰、香樟2000余株,小叶女贞10000余株,国槐500余株。
名胜旅游
旅游业:龙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国四大发明家之一--造纸术发明者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镇区的蔡伦墓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属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纸文化博物馆紧靠蔡伦墓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镇江庵位于汉江河畔。龙亭镇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现存蔡伦墓祠古建筑群、蔡伦纸博物馆常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学子来此观光旅游。龙亭地杰人灵,闻名中外的蔡伦作为一名古代宦官,他曾在昂贵的丝绸和竹板上书写过,但是,他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鱼网和竹子压制成纸。造纸术的发明彻底改写了后世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也使蔡伦屹立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之列。
风景区:蔡伦墓祠、纸文化博物馆、镇江寺。蔡伦墓祠占地30多亩,祠区有拜殿、献殿、蔡侯祠、东西配殿、乐楼等清代歇山式建筑及多株古柏和汉桂;墓区有石人、石羊、石马等翁仲,有明、清碑碣多通肪单檐歇山顶方型祭亭。高大的墓冢呈漏斗状。幕后有明月池。蔡伦墓祠是集墓冢古建园林文物石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纸文化博物馆位于位于蔡伦墓祠本侧,它是为纪念蔡伦造纸而建立的一个博物馆,馆内有仿蔡伦造纸的全部工艺;镇江寺位于洋县龙亭镇镇江村,据光绪年间《洋县志》记载:"镇江寺,县东三里,江流转处,明万历间知县李文芳特建重阁,颇增名胜,明末颓坝"。又据清道光二十年《重建镇江楼落成碑记》载:镇江庵(寺)始于宗盛于元。据此记载:镇江寺的历史,至少始于宋代。寺前的山嘴上,曾立有一雄伟的戏楼。寺庙毁于1967年,1990年后,由群众自发逐步修复。2011年农历6月新修庙一座,2011年农历9月9日开光,规模宏大。现镇江寺增地20多亩,正在扩建中。镇江寺已被授为洋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蔡伦:蔡伦字敬件,湖南桂阳(今耒阳)人,东汉明帝时,曾任宫廷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他成功地改进了造纸的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破渔网等为原料,造出了物美价廉的纸,朝廷批准推广。从此,天下都用他的方法造纸,称为"蔡候纸"。汉安帝刘枯元初元年(公元-一四年)以蔡伦供职宫廷年久有功,授封"龙亭侯",封地即为洋县的龙亭镇。
杨志鹏:龙亭镇镇江村人,又名杨三桥。曾从军,后下海经商。曾著有《辛黄》、《世纪之老》、《迷乱的诱惑》、《百年惶惑》等800多万字文学作品,多次曾获全国及省市文学奖,还主编了《中国作家3000篇》、《中华艺术千禧展》、陈瑞献选集《蜂鸟飞》等作品。2000年和新加坡陈瑞献创意组织开发在青岛小珠山10平方公里的大地艺术风景区,以现代摩崖石刻等艺术形式,展现佛教文化,人文景观等文化的独特旅游试点,引起社会关注。
张志学:龙亭镇张王沟村人。国际书法家联合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三秦书画院理事、汉中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志学幼承家训。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二十余年临池不辍,涵泳先秦、两汉之间,其书法根基雄厚,各体皆能。其作品先后在各级大赛钟多次获奖。被中国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及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分别授予"当代知名艺术家"和"世界书画艺术名人"。
黄笙闻:龙亭镇杜村人。196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调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先后从事戏剧编辑。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论工作。兼中国戏剧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戏剧曲志陕西卷》编委,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秘书长等职。曾参与编撰《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戏曲剧中手册》等书。现退休居住西安。
冯新柱:龙亭镇镇江人,生于1960年7月,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铜川市市委书记。
王朝伦:龙亭镇张王沟人,原汉中地委副书记,现退休居住在汉中市汉台区。
工作创新
龙亭镇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定,制定"围绕旅游开发,实施项目带动;夯实农业基础,壮大特色产业;切实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扎实创先争优,建设魅力龙亭"48字发展思路,并在全镇科学制订五条工作线,强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抓党的建设,在固本强基中创先争优。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抓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是摆在我镇党委的新课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的新路子。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以经典文化引领,突出"德、孝"二字,对照经典读、诵、传、扬,全面推进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从机关文化大院建设入手,先后投资10余万元,建设经典文化大院6个,制作喷绘匾牌100余面,拓展文化长廊200余米,装备了镇文化站和19个村级文化阅览室,购买图书10余万册,开展道德文化讲坛20多场次。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村干部能干事,想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本领和潜力,换届中,按要求对12名干部进行了调整,优化了班子结构,换出了朝气和活力。几年来新发展党员78 名,其中35岁以下 16 名,高中文化以上28 名,女党员 14 名。没有连续2年发展党员空白村,没有支部整建村。以弘扬"引酉"精神,弘扬正气树形象及效能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狠刹四股歪风,干部作风持续好转。14个村委会活动场所已建成投入使用,2个村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接近尾声即将竣工,3个村正在完善各种报批手续,即将开工,力争2013年3月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相继出台完善了10多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干部培训及党员远程教育定期化,制度化。按照廉洁从政的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以律己,筑牢思想防线,以身作则,带头树模。实行党委成员包抓,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管好身边的人和事。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督促村两委党务、村务、财务规范运作,公开操作,阳光运行。加大了违规违纪党员的查处力度,相继对7名党员干部警示提醒谈话,对12名党员干部实行了诫勉督导谈话,对4名同志实行了责令纠错,立案6起,警告处分4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有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龙亭镇相继获得各种荣誉80多次。
抓信访稳定,在构建和谐中创先争优。镇党委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要务,健全组织,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综合治理维稳中心,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采取领导包案限期处结制,实行月排查,季小结,规定镇领导未完成包抓任务者年底不得评优。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78起,现已全部处结。加大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在全镇19个村刷写标语800余条,悬挂横幅26幅,制作喷绘宣传牌29 面,受理各类信访案件及纠纷78 起,成功化解了多年缠访纠纷8起,治安满意率达95% 以上,群众知晓率达 85% 以上,实现了"一控双降"的目标。先后19个村被市县命名为平安创建示范村,我镇被汉中市位命名平安创建示范镇。
抓集镇项目,在改善民生中创先争优。为加快建设文化名镇,旅游大镇,经济强镇进程,我们加大项目争跑力度。年初以来,共争取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100多万元。投资400万元的集镇供水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解决了集镇5600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投资 350万的龙亭中学餐饮大楼和教学大楼已投入使用。投资628万元,陕南移民搬迁龙亭集中安置点点已成规模,55户主体工程在建设中,9月底主体即将完工,87户正在准备材料,9月初将全面动工。兴业路,育才路面貌初现。投资3000 万元的110千伏变电所,即将投入使用,有效缓解电压偏低,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难题。争取国家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426万元,硬化村组道路8.7公里,建人饮工程6 处。投资188万元的龙亭社区建设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吴家山村老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3.8万元,已顺利完成招标。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全镇的街容街貌有了较大的改善。三纵三横的街道骨架全面拓展 ,蔡伦旅游文化名胜得到了有效提升。
抓计生民政,在落实政策中创先争优。镇党委始终把计划生育作为重中之重,严格"三个一"的管理机制 ,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管理各项措施。特别是创国优以来,全镇上下以强基础,上水平,抓弱点,破难点扎实整改,全面查漏补缺。至8月底,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 ‰以内,累计完成各中节育措施4212 人,综合节育率达96.6% ,节育措施及时率达98% ,计划生育各类软硬件指标均达到了规范要求。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政社保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反应敏感,我们严格按照"三定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机制,及时为弱势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把党在农村的各项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贯彻好,执行好。全年共发放民政救助救济资金600多万元,养老保险资金85万元,在此项工作中没有出现过一例上访。
抓农业产业,在促农增收中创先争优。镇党委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强镇与创先争优工作紧密结合,以"四大基地"为依托,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果、菜、畜、米"支柱产业,发展蔬菜16500亩,其中设施蔬菜700亩,新建拱棚8个,产值达900万元,其中230多户靠种大棚致了富。栽植优质核桃500亩,柑橘1410亩,名特优米2000亩。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养猪达30422 头,养牛3729头,养鸡10.2万只。投资500万的大龙养鸡场扩建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为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争取县上投资130万元,对龙王潭水库南支渠3﹒2公里实施节水改造,新建U型灌溉渠21﹒7公里,实施唐库改造9座,抬田914亩,9个村实施了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项目,修建生产道路29﹒6公里,新建沼气池350口。农作物长势良好,农业基础设施进展顺利。
创造性地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旨在锤炼党员干部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把握人生哲理,领悟人生真缔,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教育党员干部切实重视学习,勇于吃苦,改进作风,扎实工作,懂得珍惜,心存敬畏,为建设经济文化强镇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