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道
典故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出香港岛,同时,对岸的九龙半岛的气氛明显地变异。这对峙的气氛蕴下筑成一道龙城围墙,表面有防盗贼之名,内里有抵挡西敌之意。虽然围墙在日治时期被毁坏已有大半个世纪,不过通过遗留下来的文献、城墙碎片、民间记载等,历史学家能推断出当时围墙的面貌,围墙有4门,处于东西南北的位置。
向南面海的是主门(位于现时龙岗道的街头),负起监察对岸英国军进出的要务,此外南门出右斜是港口,因此也身兼管理商人出入。由是于南门的重要,而且要到达各城门峰火台必要经南门这唯一入口,也就在此门建站岗总台,以作方便。当时站岗的人员都是地方的男性自主加入,而妇女就帮忙为人员在衣服绣上岗队的标致,是个用金线绣的龙图案,久之,人们都称呼总台为龙岗站。总台管理大小事务,是非经常从那儿传出,随著它的声名遍布,门前这条街道就喻为龙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