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鼓西街道,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位於福州市美麗的西湖公園之畔,是聚經濟商貿往來、古今閩越文化傳承、名人才子云集的繁華中心城區。[1]

鼓西街道位於鼓樓區西偶,東起楊橋路雙拋橋與南街街道毗鄰,西至西洪路福州市傳染病醫院與洪山鎮接壤,南起楊橋中路與南街街道交界,北迄福州西湖公園北側與華大街道為鄰,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67420人(2010年),街道辦事處設在白馬北路17號。

中文名: 鼓西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

面 積: 2.5 km²

下轄地區: 17個居委會

電話區號: 059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7420人(2010年)

車牌代碼: 閩A

目錄

街道簡介

鼓西街道位於福州市美麗的西湖公園之畔,它東起八一七北路,西至二環路,北接湖東路、湖濱路,南鄰楊橋東、中路,區內主次幹道縱橫交錯、交通便捷、商廈林立、貿易發達、文化氣息濃郁、公共服務設施齊全。

鼓西人極力營造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居住環境,讓轄區居民能夠實現「愛在社區」、「美在社區」、「樂在社區」、「學在社區」、「和在社區」的居住理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街道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經濟實力多年名列鼓樓區10個街鎮的前列。2000年,被授予福建省第二批科技示範街道稱號。轄內楊橋新村是街道規模最大的新村群,共有住宅61座,建築面積11.88萬平方米,居民2978戶,人口1.2萬。

經濟產業

街道轄區是聚經濟商貿往來、古今閩越文化傳承、名人才子云集的繁華中心城區。2001年,該街道完成社會總產出3.43億元,第二產業產值6163.6萬元,第三產業2.81億元,社會消費 品零售總額3.25億元,稅收人庫5912.08萬元,稅收創歷史新高。

改革開放前

鼓西街道工業起始於1965年。是年,街道生產辦公室改稱工業辦公室,隨即辦起街道五金場、紙盒場、裝訂場、木器場、砂輪場等5個加工場,從事五金加工、紙盒裱褙、金鋼砂加工等業務。「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大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情況下,街道工業場組下馬停產。

改革開放初

1970年,省、市革命委員會同意恢復開辦街道工業場組,街道工業步入恢復時期。至1972年末,辦起紅湖裝訂場、紅湖油漆場、紅湖紙盒場、紅湖紗製品場、後曹五金廠、育新冷作廠、西湖鞋場、紅湖木器場、紅湖砂輪場、紅湖褙染場、紅湖電木場、紅湖壓延廠等22家。當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7.72萬元,實現利潤20多萬元。1973年起,街道工業規模逐步發展壯大,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197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14.85萬元。1977年完成364.29萬元。1980年完成402.9萬元。

1982年,紅湖壓延廠更名鼓樓鋁合金廠。該廠產品鋁錠暢銷國內外。1983~1989年,紅湖裝訂場改稱鼓樓印刷紙品廠、紅湖油漆場改稱西湖油漆廠、紅湖紗製品場改稱鼓樓無紡布廠、後曹五金廠改稱福州自行車配件五廠、育新冷作廠改稱鼓樓五金冷作廠、紅湖紙盒場改稱西湖印刷紙品廠。主要產品有鋁錠、油漆、無紡布、自行車零配件、印刷紙品等。

歷史沿革

1950年9月,福州市廢除保甲制度,建立基層人民政府時,成立鼓西居委會。1955年,鼓西居委會改稱鼓西街道辦事處。1957年轄文南、保定、善化、湖頭、陸莊、西洪、西園、後曹、鼓西、高峰等10個居委會。1960年,街道辦事處改制為「人民公社」。1963年4月,恢復街道辦事處名稱。「文化大革命」中,1968年改稱「紅湖街道革命委員會」。1978年復稱「鼓西街道辦事處」,增設後縣、湖濱2個居委會。

1995年末,轄內東起楊橋路雙拋橋與南街街道毗鄰,西至西洪路福州市傳染病醫院與郊區接壤,南起楊橋中路與南街街道交界,北迄福州西湖公園北側與華大街道為鄰;共轄西洪、湖濱、文南、善化、保定、鼓西、湖頭、後曹、西園、高峰、陸莊、後縣、西河、物檢、怡山、祭酒嶺、農學院、鳳湖、楊橋等19個居委會;總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17341戶,63506人;處址設白馬路17號。

機構設置

鼓西街道轄區內有福建省司法廳、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福建省糧食局、福建省知識產權局、福建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福建省監獄管理局、福建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福建建築人才市場、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福建省輕紡(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省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福建省職業病防治院等30多家省市機關、醫院和重點企事業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