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黔灵山

来自 网络网的图片

黔灵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顾名思义是黔中灵山,又被称为"黔南第一山",它以其山幽林密、湖水清澈而闻名全国。

黔灵山自古以来就是贵阳市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它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黔灵山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六个大的浏览区构成,每一个景区都有着其独特魅力,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贵阳著名的风光秀丽的城市公园。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黔灵山

行政区类别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

所属地区 贵州省

地理位置 贵阳市中心区西北

方言 贵阳话

面积 300余公顷

火车站 贵阳站

气候条件 高原亚热带气候

机场 龙洞堡机场

景区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区

著名景点 杖钵峰、宝塔峰、钵盂峰、三台峰

基本介绍

黔灵山,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被称为"黔南第一山",它以其山幽林密、湖水清澈而闻名全国;黔灵山自古以来就是贵阳市著名的旅游和朝拜圣地,它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黔灵山由弘福寺、黔灵湖、三岭湾等六个大的浏览区构成,每一个景区都有着其独特魅力,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贵阳著名的风光秀丽的城市公园。

概况

黔灵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北,公园南接枣山路,东近八鸽岩路,东北有市北路,北至关刀岩、小关水库,西连长坡岭林场、七冲岭、三桥村及圣泉。距市中心1.5公里,面积426公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公园建于1957年,园内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木葱笼,古洞清涧,深谷幽潭,景致清远,自古是贵州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黔南第一山"的美誉。由于黔灵山一带因其大气候背景处于高原地带,所以黔灵山的气候条件是相当一致的,具有与典型中亚热带地区有所不同的高原亚热带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沛、生长期长,年均温15.3℃,一月均温4.9℃,最高气温33-34℃,最低气温4―5℃,无霜期270天。

黔灵公园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 黔灵山属黔中山原中部的一部分,园区山岭连绵、谷地相间,地形富于变化。海拔在1100米-1396米之间,地形各有起伏,相对高差不大,约200米左右。山体有:白象岭、八角岩、大罗岭、象王山、七冲岭、檀山、杖钵山。其中大罗岭海拔高1396米,是园内及贵阳中心区西北第一高峰。黔灵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出露较多的地层,包括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上统吴家坪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安顺组,中统贵阳组及上统三桥组、二桥组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群。1944年4月,经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 黔灵山弘福寺寺址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窑"。

历史宗教地位

黔灵山在明代以前,"因其生于边鄙,埋没于荒烟寒雨中",还只是荆蛮之地,尚未开发。自明洪武至永乐年间(1375--1414)镇远侯顾成游登并发现圣泉之后,山中景点始见于史籍,其秀丽奇诡的自然风光才渐为世人所知,陆续有人迈出了探寻的脚步。其中以明石阡知府祁颐、贵州市政使范理、贵州主事钟震、贵阳举人越英、文学家杨慎、镇守贵州太监杨金、贵州提学副使万士和、旅行家徐霞客等为著名。但直到清初仍然是"荒烟野树,人迹罕至,固虎豹之宅,而狐狸之居也。"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佛教临济正宗第三十三代传人赤松和尚于山中创建弘福寺,名其山为黔灵山后,这座处于黔中万山丛中的独秀灵山才令人瞩目,前未游历山水、销影遁迹、弘法传道的先贤往哲、骚人墨客、高僧名释、达官贵人不绝于途,很快便使黔灵山成为热闹非凡、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此后,黔灵山旅游胜地之名益发响亮,数百年不衰。不仅冠于黔南,且足与滇之西山,蜀之青城相泊仲。黔灵山的开发,旅游业的兴旺,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黔灵山的佛教。 佛教在唐代从黔北传入黔中,至元末,佛教影响已遍及全黔。黔灵山到明代已开始受到佛教影响。之后,尽管黔灵山饱尝动荡,历尽沧桑,但佛教一直是黔灵山的主要活动者,直到清末亦是如此,就是到了民国中期,黔灵山仍然是落发僧徒的世界。数百年来逐渐形成的这种状况,决定了佛教徒成为黔灵山开发者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成为黔灵山旅游业发展与繁荣的主要力量。

1、佛教徒是黔灵山的旅游者

历代黔灵山的僧徒,大都或是见黔灵山风景秀丽,足以息心,便于禅定,或是爱其灵异和幽胜才来黔灵山栖居的。因此他们来黔灵山后,在授徒弘法之余,常常与文人雅士、隐士这民悠游山水,抚弄泉石。

2、佛教徒是黔灵山景点的开辟者

黔灵山风景优美,秀甲全黔,名景胜区达几十处,遍布山南山北,山上山下。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中许多风景名胜却因悬崖险峻,路阻行难,有虎豹狐蛇而终年埋没深山,人迹罕至。这种虽有众多幽胜而无人观赏游览的状况,一直到佛教徒来黔灵山后才有了较大改观。直到赤松发现后,方才声名大振,诗人名流纷至沓来。后来清石阡知府刘世恩将它列为"黔灵八景"之一。不仅如此,佛教徒们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弘法环境,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拓寺扩庙,整场饬林,这样大量的寺庙辅助设施,亦即人文景观便应运而生。如月亮池井,坐落弘福寺旁,系赤松开凿,井为正方形,长宽各4米,深3米,长年清泉不断,冬温夏凉,可供数百人饮用。如宝塔群,建于寺旁之昆户峰半月穴中,有塔20余座。黔灵山历代住持高僧圆寂后,其骨即葬于塔中,各世嗣法门人暨合山两序僧众均把立碑铭。山中游历时的驻足之地、流连之所、乃至歇息之处,后来也都成为游人凭吊和迫踪之点。比如,至今仍为游人寻踪访迹、顶礼膛拜的著名古景——古佛洞。引人注目的是,僧徒们为了美化山间的景色以吸引游人,亦为了保护黔灵山的生态环境,在山上山下大力植树造林,广种花木。乾隆五年,弘福寺第三代住持参之和尚率寺僧广植竹木杉松数万株。乾隆五十二年,第四代住持惺慧在山上调鹤驯鹿,广植名花树木,并向官府呈请严禁人牛践踏山林,为此地方官府特在黔灵山立"护法碑",以后历代寺僧均不断在山植构造林,广育名花。在数百年培育保养下,全山古木幽深,绿荫蔽天,郁郁苍苍,覆盖面积达十余里。树种以松、杉为主,其次为枫香、青杠,更有珍稀树种如半枫荷、香樟、紫薇、桂树等,尤以红豆树为罕见,有相思鸟常栖息其间。可见历代佛教僧徒们在黔灵山种植的这片森林,不仅为山观增胜,而且对于山中的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均有裨益。

3、佛教徒是黔灵山游客的热情服务者

自从赤松和尚开辟黔灵山以来,他们当中有的是赴任路过,顺便观光,有的是慕名而来,专程探访;有的是在贵阳、安顺任上,就近游历;有的是仕途失意,来山寻求解脱,还有的则是出于对佛教的顶礼膜拜,而踏上佛教名山的。虽然他们登山的目的不尽相同,驻足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受到过黔灵山僧众热情的欢迎和竭诚的服务。不仅如此,佛教徒还以黔灵山主人的身份,从衣、食、住、行、游诸方面为游客提供尽可能周全的服务。如贵阳曹惟诚进士登山后,弘福寺第二代住持瞿脉和尚辟房供其小憩,备茶饭供其享用。

4、佛教徒是黔灵山的热情宣传者

黔灵山的佛教徒在居山弘法和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为黔灵山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并因此而深深爱上了黔灵山。为了充分表达内心对黔灵山山水的钟情与爱慕,他们往往不惜笔墨,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精怀,热情赞美和讴歌黔灵山。这些名人雅士的诗文、书刻都对黔灵山风物人情、山川胜迹进行了美妙、生动、形象的记叙和描绘,从而大大提高了黔灵山的知名度,同时为游人提供了游历观山的新内容,极大地推动了黔灵山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