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褐圓盾蚧 學名:Chrysomphalus aonidum 類屬:同翅目盾蚧科

目錄

形態特徵

(1)成蟲:雌蟲體黃褐色,圓形,略突;老熟時前體部膜質或有時僅稍硬化,倒卵形,在胸部兩側各有一個刺狀突起;雌蟲介殼色澤似有變化,但趨於極暗色或黑色,圓形,蠟質堅厚,中央隆起,周圍向邊緣略傾斜,殼面環紋密,而且顯著,略似錐形草帽,附有灰褐色邊緣,殼點兩個,位於介殼中央頂端,第一殼點圓形,第二殼點也是圓形,色較淡。雄蟲體黃色,長越0.8毫米,翅展2毫米左右,透明。雄介殼色澤與質地同雌介殼,橢圓或卵形,殼點偏於一端,長約1毫米左右。    (2)卵:淺橙黃色,橢圓形.長約0.2毫米,產於介殼下,母體後方。    (3)若蟲:初齡若蟲體長0.24~0.26毫米,長橢圓形,淺黃色;有足和觸角,腹部末端有1對長尾毛。經過第一次蛻皮後,除口針外,觸角、足和尾毛均消失;二齡以後,雌若蟲介殼圓形:雄着蟲介殼橢圓形,殼點遠離中心。    (4)蛹:褐黃色,橢圓形,長約0,8毫米。

發生規律

在福建一年發生4代;台灣一年發生4~6代;多數以第二齡若蟲越冬。雌若蟲蛻皮2次,共3齡;雄蟲蛻皮3次;卯產在雌成蟲的介殼下;成蟲產卵期長,可達2~8星期,每頭雌蟲可產卵80~150粒。若蟲孵化後,分散活動,在找到合適場地,即固定取食危害。在沒有食料而較高溫度下,可存活3~17天。在福州第一至第四代若蟲的盛發期分別為:5月上、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中旬。雌性若蟲多寄生在葉背;雄性若蟲多寄生於葉面危害。[1]

分布與危害

分布:上海、山東、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重慶等地區。 危害對象:山茶、劍蘭、玫瑰、桂花、夾竹桃、金橘、等花木。 危害徵狀:以危害葉部為主,尤其是葉正面為多,枝條上少;危害嚴重時,早期落葉,葉片黃萎,並能誘發煤污病。[2]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園,消滅在枯枝落葉雜草與表土中越冬的蟲源。

(2)提前預防,開春後噴施40%啶蟲.毒(國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預防,殺死蟲卵,減少孵化蟲量

(3)蚧殼蟲化學防治小竅門:

①抓住最佳用藥時間:在若蟲孵化盛期用藥,此時蠟質層未形成或剛形成,對藥物比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選擇對症藥劑:刺吸式口器,應選內吸性藥劑,背覆厚厚蚧殼(鎧甲),應選用滲透性強的藥劑如40%啶蟲.毒(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國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維鹽乳油( 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議連用2次,間隔7-10天。

③選擇適宜的用藥方式: 針對低矮容易噴施的,可以用噴霧方式防治;針對高大樹體的蚧殼蟲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樹體殺蟲劑」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據樹種、樹勢、氣候等因素而調整。    (4)生物防治:注意保護滅敵昆蟲,例如紅點唇瓢蟲黑緣紅瓢蟲黃金蚜小蜂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