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曼巴蛇(學名:Dendroaspis polylepis)是眼鏡蛇科曼巴屬動物

曼巴蛇分布於非洲各地。棲息在樹上外,還會在地面獵食,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像老鼠等為食,也會捕食蜥蜴、小型鳥類等。平均體長為2.3米(7.5英尺),最大可達4.45米,頭部為棺材狀長方型,體色為灰褐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漸變淺。

黑曼巴

中文名稱:黑曼巴

拉丁學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別名:黑樹眼鏡蛇

分布區域:非洲東部和南部、西非有間斷分布

命名人、時間:Günther, 1864年

科目:眼鏡蛇科

目錄

外形特徵

黑曼巴蛇的體型龐大,出生時體長約60cm左右,全長2.5~3.2m,重量1.6~3.1kg。最大個體記錄長度是4.48m。頭型為棺材形頭部,極易辨認。黑曼巴蛇最易辨認的特徵是它那烏黑的嘴巴,當遇到威脅時,這便是其最好的警告信息。它的眼睛主要是棕色或黑色。這些可以便於隱藏。

黑曼巴蛇的體色甚少為黑色,主要有灰色、灰藍色、墨綠色、棕色、褐色、土黃色等;而幼體則主要為鮮艷的灰色或墨綠色。黑曼巴這個名字來源於他那黑色的嘴。腹部為白色,有的為米黃色。除此之外,有些個體的身上還長有淺色的條紋。[1]

黑曼巴蛇是世界第二長的毒蛇,僅次於亞洲的眼鏡王蛇

生活習性

黑曼巴蛇為隱居性,行動隱秘。當受到驚擾時會張開像眼鏡蛇般的頸部,打開烏黑的口腔以及發出「汪汪」聲。雖然其學名有「樹蛇」一意,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動。此蛇在遇到危險時,通常會撤退。如果此舉無法嚇退敵人的話,黑曼巴蛇便會攻擊。黑曼巴蛇為日行性,在中午時分,黑曼巴蛇通常會爬上較高的地方(像樹頂)曬太陽或等候獵物。而這也是人類受到襲擊的主要原因,因為很多果園工人都徒手摘取樹上的農作物,這便引發了蛇去攻擊以自保。

黑曼巴蛇用其速度逃離危險而非追捕獵物,其長距離移動速度可達11~19km/h,而短距離最高紀錄則為16~20km/h,甚至23 km/h使其成為世上移動速度最快的蛇。在獵食時,黑曼巴蛇主要會等待獵物接近,然後攻擊。如果獵物奮力掙扎,黑曼巴蛇便會重複攻擊。黑曼巴蛇會因獵物的大小而採取不同的行動。當遇較大型的獵物時,此蛇通常會在攻擊完成後任其逃走,隨着氣味,蛇可以找回死去的獵物。不過,在應付較小的獵物,如鳥或鼠時,黑曼巴蛇會緊咬不放,直到獵物停止移動將其吞噬,不然有可能因為獵物掙扎而弄斷管狀蛇牙。另外,黑曼巴蛇也會獵食蝙蝠,所以說黑曼巴是一種很聰明的蛇類。

獴是黑曼巴蛇的主要天敵,就像其他毒蛇。獴因其體內對蛇毒的抗體而很受人們注視,獴的血液里有突變的接收物以阻止毒液里的神經毒素與目標物質結合,使其失效。獴比較多襲擊幼體,因為這樣不必費太大的精力。此外,蛇鷲也是黑曼巴的天敵之一。臭鼬也可以抵擋一些毒性不強的蛇的蛇毒。某些游蛇科的成員也會獵殺年幼的黑曼巴蛇。

棲息環境

黑曼巴蛇分布地廣泛,從熱帶乾濕季氣候地區,疏林地,石地,到密林等地均有它們的行蹤。其中,灌木林則為它們主要的棲息地。黑曼巴蛇絕少生活於海拔1000m 以上的地方。

分布範圍

黑曼巴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普遍分布,已經發現在遠北部塞內加爾和南至東北南非。

繁養方式

春季是黑曼巴蛇的繁殖季節。雄性的蛇會憑氣味找尋雌性,一但雄性找到雌性,黑曼巴蛇便會用舌頭觸碰對方的身體。如果對方接受,兩蛇便會纏繞在一起開始交配。在交配後,雌蛇能生大約17枚蛋,蛇蛋的孵化期通常為3個月(一般在夏季時份進行)。幼蛇在剛岀世時已經有跟成體一樣致命的毒液,它們的體長一般為40cm。黑曼巴蛇的壽命可達14年。

動物危害

黑曼巴蛇是世上毒蛇中體型最長、速度最快、攻擊性最強的殺手。黑曼巴蛇能以高達19km/h的時速追逐獵物,只需兩滴毒液就可以致人死亡。不管在任何時候,黑曼巴蛇的毒牙里都有20滴毒液。人類一旦被黑曼巴蛇咬到,能迅速致人於死地,可在30~60分鐘內死亡。

毒性特徵

黑曼巴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經毒素及心臟毒素,其毒液的LD50毒性數據為0.32mg/kg(皮下注射)、0.25mg/kg(靜脈注射)及0.941mg/kg(腹腔注射)。

其平均毒液分泌量為50~120mg,而最大紀錄則為400mg。在有效血清面世之前,由黑曼巴蛇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因為此蛇幾乎在每次攻擊都會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臨床報告顯示被咬者可在30~60分鐘內死亡。

致命機理

被咬者的症狀通常為暈厥,呼吸困難,心跳不均等,嚴重者會有心跳呼吸衰竭的情況。另外,黑曼巴蛇的毒液也會造成麻痹。

死亡通常因呼吸肌停止運作而發生。

不過在非洲,SAIMR(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組織已能廣泛提供針對性的抗毒血清治療黑曼巴蛇咬。

咬傷急救

野外活動最好穿高幫鞋。在草木生長繁盛的地方,要用木棍之類撩動草木,以趕走毒蛇。被蛇咬傷後實行早期急救尤為重要。要遵循冷靜、結紮、沖洗、排毒的原則進行。

1.用打火機點燃火燒灼傷口,這樣容易破壞蛇毒的毒性。

2.在傷口近心臟一端扎住血管,避免蛇毒擴散,但切記扎1~2h後要松一次,否則易引起肢體壞死。此部必須要最快速度,萬不可和第三步顛倒。

3.到水源地沖洗傷口,在傷口齒痕為中心,劃開2cm~3cm長的十字形,用拔毒罐或者另外吸取工具引流走毒血。絕不能用嘴吸,不然會對口腔黏膜引起二次中毒感染。註:血液型蛇毒中毒後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方式,會使血液難以凝固而流血不止。

4.及時去附近大醫院就醫。

動物保護

種群現狀

黑曼巴蛇被認為是非洲最危險及最令人聞之色變的毒蛇之一。除了其非常大的地理分布,品種已報告沒有具體的威脅,黑曼巴蛇物種沒有經歷顯著的下降。黑曼巴蛇喜歡望人而卻步,主要出沒於人煙稀少的地方以及黑曼巴蛇並不願意與人類發生衝突。人口膨脹對黑曼巴蛇棲息地可能構成這一物種的潛在威脅,然而,從非洲大部分地區的範圍程度來看,這不應該被視為一個嚴重的威脅,沒有遭到人類生活很大的干擾。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2009年)列為:無危(LC)。


參考來源

  1. 搜尋黑曼巴蛇,央視網,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