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溪鎮
黎溪鎮位於英德最南部、北江河畔,是英德南大門。東經113°15′,北緯23°55′。全鎮總面積284.99平方千米(2017年),全鎮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3578人(2017年),水陸交通便利。東與佛岡接壤,南與清新相連,北距英德市區35公里,南距廣州98公里,距清遠40公里,是英德市聯繫清遠、珠三角的橋樑和紐帶。由于飛來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鎮址由北江西岸往東岸遷移,坐落於銀英公路邊。新鎮初具規模,集鎮人口13000多人。
目錄
歷史沿革
黎溪鎮建制於洪武二年即1396年,屬英德縣懷義都黎溪圖,
因轄區內北江縱貫南北,河西岸叫黎洞,河東岸叫鐵溪,兩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光緒十二年,即1886年,屬英德縣含屬總局黎溪分局。民國時期先後屬英德縣第四、第一區黎溪鄉。1949年10月至1950年屬英中區黎溪鄉。1958年改稱躍進人民公社黎溪耕作區。1960年改為黎溪人民公社。1987年4月改稱鎮。1995年9月8日飛來峽區成立,成為該區下轄的四個鎮之一。2001年12月1日歸回英德市管轄。
自然氣候
鎮區大部分地方為低谷山地,西北部的天堂山海拔901米,為全鎮最高峰。北江河縱貫南北,該鎮年平均溫度27度,年降水量2400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經濟發展
鎮區自飛來峽水庫建設以來,緊抓機遇,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遊業和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6200萬元,農業總產值13262萬元,財政收入達1510萬元,幾年來增幅年均增長21%,發展勢頭強勁。2006年全鎮人均收入達4080元,增速居全市前列。
城鎮建設
英德市黎溪鎮位於北江河、銀英路旁,現鎮區街道呈井字型分布,設計科學合理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可容納3-5萬人,現常住人口2.15萬人。鎮區內設有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各一所,有年儲蓄額1.5億元以上的農村信用社,南面建有超過2000工人的佳美達玩具廠,其它配套設施完善,布局科學合理,北江河邊建有江濱公園,鎮容鎮貌整潔,城鎮建設已具規模。
基礎設施
英德市黎溪鎮經過歷屆黨委政府的努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鎮到十二個村(居)委會公路已實現水泥硬底化,形成便利的交通網絡,且連江口鎮的南坑、銀坑和三井村貫通公路後必須經由黎溪北江大橋才能到達黎溪、連江口、英德等地;鎮區建有一個11萬伏變電站,可以滿足不斷增多城鎮人口和不斷發展的工業的需要,相鄰鄉鎮的用電基本上依靠黎溪鎮變電站輸出;公共衛生醫療設備較完備,2005年黎溪鎮衛生院被清遠市確定為革命老區中心衛生院,近些年臨近的昇平、連江口南坑、小樟、大樟村民也分別到黎溪就醫、就讀、趕集等;電訊實現村村通,移動、聯通信號覆蓋率達100%。
品牌優勢
鎮區歷屆黨委、政府注重品牌效應,積極創建了一些無可替代的品牌典型,其產生的品牌效應對黎溪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
是中國沙糖桔名鎮。現今全鎮已發展種植沙糖桔6萬多畝,成為英德一大特色農業,規模與品質得到省農業部門的認可,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註冊了彩虹橋牌商標,該鎮獲得中國經濟林協會頒發的"中國砂糖桔名鎮"的稱號,區劃調整是黎溪砂糖桔面臨的一次機遇,如繼續把黎溪砂糖桔品牌進一步做強做大,黎溪乃至英德的知名度會進一步提升,對本鎮及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產生強有力的助推力。
是教育強鎮。衡量一個地區是否可持續發展,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教育水平。黎溪鎮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 不斷完善中小學校硬、軟件建設,中學、中心小學均被評為清遠市一級學校,2006年黎溪鎮順利通過清遠市教育強鎮達標驗收,成為英德市僅有的兩個教育強鎮之一,由於教學條件、教學質量的提高,吸引了臨近連江口南坑、小樟、大樟村民子弟來本鎮就讀。
是2004年6月被清遠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小康鎮,湖溪村被清遠市評為"文明村"、被英德市 評為"文明小康村",湖溪村還是廣東省新農村建設的示範點。
是英德市華僑和歸僑最多的鄉鎮。
區位優勢
英德市黎溪鎮是具有悠久歷史,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眾多古蹟遺址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有大湖村的雞坑遺址,其出土的文物具有與曲江馬壩石峽遺址相同的特點;有恆昌村(原松崗村)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英德最大的吳光亮墓。在眾多的黎溪鎮歷史名人中有抗元志士朱文煥,清朝抗倭名將吳光亮等等。黎溪作為革命老區,黎溪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黎溪一直是革命活動非常活躍的地帶,黎溪至今仍有部分健在的老游擊隊員。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飛來峽建區以來,該鎮各項事業穩步發展,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97年建設了一個面積達1.1平方公里,擁有13000多人的黎溪新鎮,近幾年市政建設和各項配套設施也日臻完善。
該鎮物產豐富,近幾年來,鎮黨委、鎮政府非常重視發展高效農業,現今全站擁有各類果樹65000多畝,其中砂糖桔60000多畝,投產的8000多畝,蒿水竹26000畝,筍竹12000畝,各類蔬菜6600畝,尤其是大湖村的沙糖桔皮薄清甜,已聞名遐邇,2001年已被清遠市列為"一鄉一品"發展基地。
該鎮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投資環境優越,新鎮範圍內有7萬平方米的平地可建各種廠房,供水、供電、道路等設施配套齊全,近些年來,鎮黨委、政府確立了"農業穩鎮、工業立鎮、旅遊旺鎮、人才興鎮、科技富鎮、教育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同時為海內外客商來這裡興辦各類經濟實體提供了許多便利和優惠條件,並將嚴格按照《英德市招商引資優惠辦法》使廣大投資者能獲得優厚回報!
砂糖桔名鎮:黎溪鎮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砂糖桔名鎮",這是該市繼獲得"中國紅茶之鄉"、"中國麻竹筍之鄉"、"中國砂糖桔之鄉"、"中國蠶桑之鄉"之後的又一殊榮。
鎮區地處英德市南部,是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面積296平方公里,入春盛吹南風和偏南風,入冬盛吹北風和偏北風,具有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等特點。正是由於處於南亞熱帶北緣的地理位置,不但避開了北部寒害和南部沿海的颱風害,而且由於颱風帶來的降雨,緩解了夏秋雨季的乾旱,全鎮25度以下的坡地16萬畝,形成了發展砂糖桔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現今,黎溪鎮砂糖桔種植面積達8萬畝,該年全鎮砂糖桔掛果面積約5萬畝,預計平均畝產700公斤,總產量預計3.5萬噸,總產值預計1.4億元以上。現今,黎溪鎮砂糖桔示範基地已通過了廣東省農業廳及有關部門對土壤、空氣、水源及砂糖桔成分等檢測,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並取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產地認證證書,銷售砂糖桔包裝都貼上了無公害農產品專用標識,其中黎溪鎮砂糖桔註冊了"彩虹橋"砂糖桔商標。[1]
旅遊資源
英德市黎溪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景點之多、景色之美,令人嘆為觀止。距離新鎮不遠處有遠近聞名的白水寨瀑布,飛來峽水庫關閘後,全鎮有8000多畝湖面,湖面蕩漾,波光粼粼,庫灣走廊,九曲迴環,風光旖旎,還有大廟峽、香爐峽、銅鼓石、通天洞等景點。黎溪鎮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已開發的旅遊項目有飛來峽漂流、豐盛古寺,年接待遊客13萬人次以上,在建的天驕影視城、金果山莊、百塔林等旅遊項目的建成,將吸引更多的遊客到來,廣闊的飛來峽庫灣、白水寨風光、大埔雞斗山等有待下一步開發,黎溪鎮的豐富旅遊資源將為英德市打造旅遊強市奠定基礎。
鐵溪文化小鎮(簡稱鐵溪小鎮)位於英德的南大門黎溪鎮東面的大圍村,村中鳥語花香,環境幽靜,是原生態的鄉村典範。小鎮內有保存完整的"椿牆屋"古屋、古道,舊屋古巷和新建的精緻木屋、農家小棧相互依託。 鐵溪小鎮通過鄉村旅遊及民宿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2018年7月28日,廣東省旅遊局、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聯合發布首批10條廣東最美旅遊公路。鐵溪小鎮成為廣東最美旅遊公路之清遠"北江畫卷"的重要節點。
豐盛古寺坐落於黎溪舊鎮址西邊(土名叫榕樹頭),寺廟中有一棵十分有靈氣的千年古榕,據植物學家分析,該榕樹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該樹深受我鎮人民的愛護,當地群眾仍在古榕樹下擺設觀音菩薩進行拜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香火延綿不斷。據綜合分析,該寺廟屬於佛教,距今約有1400多年的歷史,清朝道光年間曾重建,抗日戰爭時期和文革時期被多次毀壞。現今已恢復並擴建了古廟的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八百羅漢殿等建築,古寺工程完工後是廣東規模最大的一個寺廟景區,同時亦已對外開放接待遊客,弘揚佛教旅遊文化,是現時黎溪鎮遊客參觀的主景點之一。
飛來峽漂流景區位於黎溪鎮大湖村,毗鄰飛來峽景區,南距廣州90公里,北距英城45公里,與北江一水相連,與飛霞古洞、飛來峽大壩、寶晶宮四景點連成一線。飛來峽漂流景區2001年10月動工興建,按4A標準景區建設,2002年8月建成接待遊客,漂流全程約5公里,是漂流與觀瀑、戲水於一體的好去處,也是"中國漂流之鄉"的十大品牌之一,是旅遊觀光與遊玩的目的地。
江濱公園位於黎溪鎮沿江路,北江岸邊,是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與其他旅遊項目相配套。現今,江濱公園示範性工程建設已完成,遊客可免費到公園休閒,觀望北江日落美景,還可垂釣,體驗黎溪鎮山水休閒的無窮樂趣。
著名人物
吳光亮(1834-1898年),字霽軒,書名家霽,英德黎溪松崗村人,生於道光十四年,卒於光緒二十四年。官至記名提督(二品官),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賜"誠勇巴圖魯"名號,賞給三代正二品封典(其妻劉氏封"一品夫人"),御筆"梅花"、"福"、"祿"、"壽"等字。
據英德政協文史資料《人傑地靈的黎溪》介紹:吳光亮出生於黎溪松崗村的一個貧困農家。據吳氏後人稱,吳光亮的曾祖父吳舉文生了兩個兒子:一為吳武漢,一為吳武宣。吳武漢即為吳光亮的祖父,生子吳世承,吳世承即為吳光亮的父親。吳世承娶鄧氏,生下兄弟三人。吳光亮為長子,吳光忠為次子,吳光明為季子。吳光亮做官後還收養了其堂弟吳光熙,後人稱他們是"吳家四大人"。《英德縣續志》(宣統版)載:吳舉文、吳武漢、吳世承皆因吳光亮被敕封"建威將軍"名號,其三人的妻子均被敕封"一品夫人"。《吳光亮墓志銘》有載:"吳光亮五年(公元1879年)署理福建建寧鎮,十一月補授福建南澳鎮,賞給三代正二品封典"。
相關視頻
=英德.黎溪鎮豐盛古寺